衷敬高:深圳基础教育规模扩大之快,又创造了 “深圳奇迹”[深圳就业分配]

2024-09-04 11:20:21 大专院校
当他是“小衷”时,上班第一天就当班主任,带学生出操被误认为是新生;31岁来到深圳,得益于此前在内地做政教处长的10年经验积淀,从罗湖区翠园中学高年级主任、团委书记、政教处主任直至副校长,仅用半年时间。此后他在深圳基础教育领域深耕28载,经历过办学体制改革的冲击,经历过新校建设初...

  

  当他是“小衷”时,上班第一天就当班主任,带学生出操被误认为是新生;31岁来到深圳,得益于此前在内地做政教处长的10年经验积淀,从罗湖区翠园中学高年级主任、团委书记、政教处主任直至副校长,仅用半年时间。此后他在深圳基础教育领域深耕28载,经历过办学体制改革的冲击,经历过新校建设初期的混乱,经历过“金字招牌”带来的创新压力,一次次转“危”为“机”

  今年教师节前夕,深圳实验教育集团管委会主任、深圳实验学校校长、党委书记衷敬高,获评2021年深圳教育改革先锋人物。8月31日,他在位于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7楼的校长办公室接受了南都专访,讲述了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施课程改革、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等方面的探索与经验。

  

  衷敬高

  中共党员,中学德育高级教师。首批广东省基础教育名校长,深圳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2014年1月起任深圳实验学校校长,党委书记,深圳实验教育集团管委会主任。此前曾任江西省吉安师范政教处长,深圳明珠学校校长,罗湖区翠园中学校长、党委书记,2007年调任罗湖区主管业务副局长,2010年出任深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创校校长,是多年的“罗湖区优秀校长”,“罗湖区十佳校长”,“深圳市优秀校长”,首届深圳市名校长,并于2006年获首届“广东省基础教育名校长”称号。在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课程改革、创新人文教育,促进区域教育整体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引起广泛关注,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可。

  深圳实验是“成功的实验”

  实验学校的概念最初出现在欧洲,为了探索建立有区别于旧式学校的新式教育体系,担负着进行教育改革实验的任务。

  1985年,深圳实验学校建校,是深圳特区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公办学校。2003年,深圳实验教育集团成立,作为深圳首个公办教育集团,通过“扩容”的方式,如今已拥有七个公办学部和两个教育机构。

  办学36年,在教育创新和课程改革上,深圳实验担得起“实验”二字。在学校发展定位上,“我们没有简单的定位于做教育的领跑者和排头兵,比如我们小学部的定位,就是办最好、最真、原汁原味的教育。”衷敬高心中对标的是芬兰教育,它与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的教育有共同之处,不以竞争和就业为目的,让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极大的作为,致力于真教育,致力于学生智力的可持续开发,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深圳实验体系贯穿了义务教育全学段,小学、初中、高中整体衔接。其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小升初”带来的升学压力。

  “到了初中有中考,到了高中有高考,可我们一定还是讲素质教育,要给孩子们的智力开发留足后劲。”让衷敬高津津乐道的,是孩子们对学校的深厚感情。

  知乎上有一条关于“在深圳实验学校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的提问,获得了174个回答,浏览量达32万。深圳实验的毕业生们在这里回忆、表达了他们对学校、老师的怀念,并领悟到奋斗的时光才是对青春最美好的礼赞。

  一位家长留言让人印象深刻,他的孩子很聪明,却骄傲,看谁都觉得不行。父亲对此很担忧。孩子班主任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给孩子布置了一项“周作业”:每周写一篇小作文,找出身边人的优点。此后三年,这项作业从未间断。这位家长写道:“曾经心高气傲的儿子,慢慢开始学会欣赏他人。当他从实验小学毕业时,心里不仅都是别人的优点,还会辩证地说,优点加一点儿就是缺点。”家长忍不住感慨,“这就是实验学校日常的教育。”

  

  

  相信“文化”的力量 平实办学不张扬

  在面对升学的现实压力与坚持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之间,衷敬高认为:“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只有让师生做到文化上的自觉和自信,才能打造好学校。”

  衷敬高曾撰文梳理深圳实验创办三十年的实践与思考,学校历任三位校长,皆继承、保留了这座学术氛围浓郁的“历史名校”原有的文化体系。他说,综观学校发展的全过程,更多的不是点火,不是无病呻吟的求变,而是传承、是坚守。

  衷敬高进一步补充说,坚守不等于保守。不断攀登的深圳实验学校,必须“继承该继承的,坚守该坚守的”,但同时也得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改革应该改革的,创新值得创新的”。

  2014年5月23日,聚焦学生成长,深圳实验学校启动“四项改革”,其中,全科教师制的探索是尤为瞩目。

  小学部“全科教师全科教学班”已连续开设7年,一改以往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教学的情况,由一个全科老师对数个课程进行整合。这样的制度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发现学生的特长个性,引导学生个性化成长。这项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影响力。

  此外,实验学校的初中则坚持地段招生,不设“重点班”;在高中阶段不唯分数论,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重。井冈山秋季社会实践周已在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持续开展26年,实验学校的学生与井冈山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参与社会调查、访问红色教育基地并进行研学旅行。

  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能保持中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高中部高考质量连年报捷,仅2020年,高考文理科学生合计优投率98.4%,文理科全省前50名共5人,名列深圳市第一,高考高分段位居全省前四,生均高分率与全市多项指标名列第一。重点率达99.2%,本科率保持100%。

  有人说,深圳实验学校近年来越发低调、鲜少宣传。衷敬高说:“教育本身就是宁静的,浮躁功利可能会得到短期的社会认可,吸引家长蜂拥而至,但不长远。我们为国家培养人,服务于孩子的一生,绝不能被短期利益眼前利益所动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接受南都专访时曾专门提到,中国的中学各有特色,包括深圳的“四大”名校也各不一样。他调查后发现,深圳实验学校出来的学生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把自己管理得十分有序,如何分配学业与娱乐,清清楚楚的,有自我约束能力。徐扬生对此颇为赞赏,“这个学校的学生,成绩一般都很不错,各方面发展比较全面均衡,社会责任感强,有担当。”

  

  深圳创造了教育发展的“奇迹”

  31岁来到深圳,与这整座城市共同奋斗,衷敬高参与、见证了深圳基础教育快速发展时的激情燃烧的岁月。罗湖区明珠学校、翠园中学,宝安区市二外,这些如今在基础教育领域以优质著称的学校,在创办初期都留下了这位奋斗者的身影,也成为他心底里最宝贵的回忆。

  经历过办学体制改革的冲击,经历过新校建设初期的混乱,经历过“金字招牌”带来的创新压力,在一次次转“危”为“机”之后,他又是如何看待深圳基础教育发展的?

  “深圳教育有短板,但深圳教育一定不是短板。”四十年里,深圳教育为数千万来深建设者们解决了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近年来被外界频繁提到的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同样鲜明的体现在教育领域:深圳对非户籍人口子女受教育的政策领先于全国绝大部分城市,65%以上的义务教育学位提供给了非深户籍子女。

  衷敬高万分感慨,深圳基础教育规模急速扩大,创造了教育发展的“深圳奇迹”。决策者大手笔大气魄背后的,是对教育对人民的大情怀大忠诚,是大视野下对城市未来谋划的深邃眼光,“这样的气魄足够让人惊叹!”

  

  “深爱人才,圳等您来”,教师人才引进被重点纳入全市人力资源强市建设范畴,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形成高学历、高职称、高薪酬、高素质、总体比较年轻的特点。衷敬高认为,深圳对优秀的教育人才已形成虹吸效应,深圳教师队伍堪称一流,“尤其是近几年,教师招聘门槛提高,要成为深圳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上述条件,对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意义深远。”

  他特别提到,深圳教育部门近年来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禁止点招、掐尖等政策,顶住压力执行到位。他为此大声叫好,“这样的政策保护的是深圳百万学生,为深圳教育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是深圳教育为这座城市美好的未来努力奠基、悉心谋划,是对国家民族未来的高度负责。”

  夏末的午后,窗外“深圳蓝”的天空应合着眼前这片蓝白色校舍。本应属于秋季的落叶在夏天就告别了枝头,四季轮回,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痕迹,却不曾磨灭创业者的激情。

  “校长要退休,老师会变老,学生会毕业,但学校的精神不老,学校的文化源远流长。”他经常跟老师们说,奋斗者的人生最精彩,一天到晚谈养生并不会真的长寿。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早已在高原”的深圳实验,要向着“中国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标杆学校、世界基础教育的中国样本”冲刺。

  在深圳教育的征途中,打攻坚战、啃硬骨头,需要更崇高的精神追求。正如他喜欢哼唱的一首歌,“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我要的蓝天更蔚蓝,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不因为什么,只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下一代!”

  采写:南都记者朱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