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知识点汇总十篇[深圳就业分配]
篇(1)
要办好一所学校,要搞好学科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加强教育思想的管理,从而达到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目的。
1.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下解脱出来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仍然是当前干扰学校教学秩序的一个公开的或潜在的不可低估的主要因素。这种“分数第一”的教育思想及其陈规陋习,限制着人们的思想与眼界,成了坚持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思想障碍。为了端正教育思想,搞好劳动技术教育,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更新观念,树立“三个面向”的教育观念。
2.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各级各类学校要努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并适当加强劳动教育。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我们需要的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二、掌握学科特点,探讨劳技课的一般教育规律
掌握学科特点,探讨劳技课的一般教学规律,对加强劳技课的教学管理、提高劳技质量意义十分重大。
1.注意知识性,坚持培养技能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劳动技术课,它有自身内在的知识结构,组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知识体系,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但这门课程绝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技巧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教书不忘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单纯的劳动观点,也要克服“为了钱而劳动”的思想认识。只有坚持劳动教育的正确方向,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
2.注意实践性,坚持传授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劳动技术课不同于单纯的文化课,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所以,我们必须拓宽和延伸劳技课的课堂教学形式。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完成不了劳技课的教学目的,劳技课常常以校办工厂,校办农场、果园或挂钓厂以及手工作坊、养殖场、试验田等处为课堂。只有充分利用这些劳动基地来组织教学和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3.注意趣味性,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现行的劳动教材,根据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和注意力易转移等特点,注意趣味性,尽力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劳技课教师就要从这一特点出发,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结合,注重在培养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把课堂学到的劳动技能与技巧充分地在课外或校外施展出来。我们曾到一所乡村中学参观教育成果展览,栩栩如生的泥塑,形象逼真的根雕,惟妙惟肖的小制作,精巧的图案设计与刺绣,妙趣横生的剪纸和千姿百态的动植物标本,都从不同的侧面坦露着青少年儿童一颗颗纯洁、善良的心灵,洋溢着少年儿童的聪明才智。走过这样的展室,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每一个少年儿童都从小打下扎实的劳动技能的基础,那么对他一生的发展就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抓好教学的常规管理
劳技课的常规管理,同其它学科一样,必须抓好四个方面。
1.抓备课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好课就要做到:第一,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重点和难点;第二,学习劳技课的教学大纲,明确目的和要求;第三,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点及知识现状,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学科、某些知识查漏补缺;第四,备方法,教学方法要因课、因人、因年级不同而不同;第五,要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坚持写详细教案;第六,要备教具。
2.抓讲课
讲好课,是一门了不起的教学艺术,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方面和内容,要敢于创新教法,不照本宣科,要注意摸索和研究劳技课的课堂结构类型,努力提高劳技课的讲课艺术。
3.抓辅导
劳技课的课上辅导和课下辅导,与其它文化课相比尤为重要。因为劳技课的讲授、演练、实践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这种辅导,更多的是在实习的各种基地里进行,教师的辛苦程度是很大的。
篇(2)
由于继续教育具有连续性,在知识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下,它可以把教育的内涵在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扩展。时间的扩展将出现教育终生化的趋势,空间上的扩展将展现教育社会化、国际化的趋势。使继续教育能够顺应迅速变革的世界,把人的一生作为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每个人都可得到终生进修和更新知识的机会,实现“学者有其校”。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完全改变“传统学校教育”、“一次性教育”、“少数人受教育”旧思想,树立起“全民终生学习”、“知识就是力量”等一列新的的教育观念,这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将会改变人们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促使人们重新界定继续教育的概念,开启全新的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的大发展起到先导作用。
(二)继续教育培养目标和任务的调整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型劳动者和智能型人才将会从后台走向前台,成为决定生产、经营和管理运作的主体,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将成为改变经济系统运行的主要推动力量。这主要表现在:首先,脑力劳动的成分将大大增加,脑力劳动内部也会发生更复杂的分工;共次,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决定着就业起点和收入,知识结构决定着就业方向,知识积累决定着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高附加值向高新技术产业或智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在劳动者中会引起硬件技能型劳动者向软件技能型劳动者或知识型劳动者转化。这些变化必然要求继续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继续教育的重点转向培养知识型劳动者、技能型劳动者和智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会引起继续教育任务重点的转移,推进继续教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主要表现在:1、岗前、岗后培训的重点将转向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和智能型人才为主要对象的高层次岗位培训;2、继续教育的范围将扩大到受过大学、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的人为主要对象,以更新、扩充和增补高新科技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3、学历教育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实现大众化教育的基础上,共重点将转向以二、三学历为内容的高等教育;4、为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继续教育将拓宽到社会、文化、生活心理、卫生等教育领域。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变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必然引起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根本改变。要求从知识型劳动者和智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学科间和逻辑和结构上和联系;要求对传统经典教学内容进行提炼,过时的教学内容要加快剔除,追踪和引进高新科技和社会发展最新成果,尽量把体现高新科技发展特征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反映到教学中来;要求继续教育注重教给受教育者高科技知识以及认识高科技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式,为他们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发展中国家的继续教育影响更大,面对高新科技知识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继续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经验,深入思考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和本国还需要继续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劳动者和人才,并以此为出发点,促进本国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需求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掌握并能运用日新月异的信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和强调系统性、完整性、讲细讲透的方法,统统不灵了。以教师、教材和课堂教学为主的方式也将受到挑战,“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和“跳跃式”、“体会式”、“开放式”教学方法以及开放式学校、网络式、家庭式和社会化教育等适合人们学习的办学模式越来越普及。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广泛使用,将加速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
二、继续教育怎样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服务
(一)提供人才资源,是继续教育为知识经济本展服务的根本任务
经济理论研究表明,经济系统的知识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已成为提高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之一。经济越是高级化,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的作用价值就越大,面向市场,面向产业结构,面向经济的全球化,一个能主动应变的、能响应创新潮流的继续教育培训网络,是开发继续教育人力资源,提供人才资源的必要条件。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连续不间断地为劳动者输送新的知识和技能,创造和完善劳动者受培训机会均等的环境,这才能为亿万劳动者打开通往知识经济的大门。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培养同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大批高素质的知识型劳动者和智能型专门人才,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知识经济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提高创新能力、推广能力和转化能力,为知识经济发展提供第一生产力
篇(3)
大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也进行过一定的法律教育,但是由于在大学以前阶段,学生一般都是未成年人,因此学校法律教育的内容一般为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安全法、宪法、刑法和民法的相关内容,基本不涉及劳动法的任何内容,所以大学生在大学以前阶段的劳动法制意识是一个空白。虽然大学阶段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对于劳动法的内容只在教材的第六章(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用很少的篇幅谈及了劳动法的原则、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和处理劳动纠纷的途径。就教材而言,涉及的内容很少,而且只是介绍了劳动法一些基本原则,只论述了很少的表面内容,学生很难系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内容。虽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2010年做了修订,但没有增加新的《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内容,因此还是很难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达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劳动法律教育的目的。所以无论从大学生以前的法制教育和大学期间的法制教育,都缺失劳动法制教育。现实中很多大学生缺乏劳动法律的知识,主要表现为学生知道有劳动法,但对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知道的很少,如签订劳动合同注意的问题,在合同履行中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劳动争议发生后如何处理等等问题,根本一无所知,表现了劳动法律意识的缺乏。在法律实践中涉及大学新毕业学生的劳动争议纠纷,主要表现为所签订的劳动合同,很多条款对自己不利,而毕业生根本没有通过补充条款加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知道如何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仲裁请求;对劳动仲裁程序几乎一无所知,造成了自己的劳动权益不能得到仲裁的支持。从大学生劳动法制意识现状、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大学毕业生的劳动维权水平来看,各类高校都应开展劳动法律教育,这样可以保证大学生毕业后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劳动权益,同时也可以使大学生在兼职时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大学生劳动法律教育的开展
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法律教育,关键是如何开展的问题,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大学生劳动法律教育的主要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法律教育其主要内容应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一)、(二)、(三)为主要内容,重点是《劳动合同法》基本内容,因为《劳动合同法》基本包括了劳动法的内容,且是最新颁布的劳动法律,其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是为了学生毕业以后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二)大学生劳动法律教育的具体内容
1.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主要介绍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是如何规定的,以及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约束力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哪些情形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哪些情形不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使学生知道提供劳动在什么时候学会用劳动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说明学生兼职权益受到伤害时如何保护自己权益的问题,要向学生介绍雇佣合同、承揽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介绍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请求的注意事项和个人权益保护问题。
2.劳动合同订立的基本规定。在这一部分中,要详细介绍设计劳动合同订立的所有内容,使学生知道如何签订劳动合同,避免以后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争议,主要包括劳动关系的确认问题、劳动关系双方的知情权、不得收取抵押金及扣押证件、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劳动合同的期限类型、劳动合同的必备内容及约定内容、关于试用期、劳动合同的无效与撤消问题。这一部分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对于上述每一个问题都必须结合具体法律规定进行讲述,对其中重要的问题要辅助案例加以分析,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以后能够在订立劳动合同时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为以后发生劳动争议埋下隐患。
3.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在劳动合同履行与变更内容中,主要介绍用人单位全面合法履行劳动合同、加班工资支付、非法强迫劳动、同工同酬以及劳动合同的变更等问题。在这一部分要重点强调加班工资的支付问题,关于加班证据的保留应作为重点强调的内容,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三)的要求,对于劳动者要求支付加班工资的要求,应由劳动者负举证责任,再有同工同酬在实际劳动争议纠纷中如何解决的问题等。
4.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解除后涉及到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问题,因此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受迫性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告知义务、合同终止的情形、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合同情形和经济补偿等问题。在这一部分中要重点强调关于经济补偿的问题,特别强调劳动者受迫性解除劳动合同也必须向单位主张经济补偿金和劳动者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的形式问题,避免劳动权益受到损害。
5.劳动争议的处理。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属于劳动权益保护的司法救济程序,这一部分同劳动合同的订立一样重要,在该部分中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应向学生讲明如何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技巧,同时要强调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问题,避免因为劳动争议超过仲裁时效而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还要向学生介绍仲裁过程中如何主张权利和举证质证问题。
(三)大学生劳动法律教育的安排
对于大学生劳动法律教育有两种途径。第一,是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对学生进行劳动法律教育,针对教材的不足,任课教师可以拓展劳动法律知识的讲解来提高学生的劳动法律意识,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在该课程中不可能深入讲解。第二,是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二学期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劳动法律教育,因为学生在大学四年级就要开始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已经开始为就业做准备了,所以在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对学生开展劳动法律教育具有针对性,学生也急需劳动法律的知识。
(四)大学生劳动法律教育的方法
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法律教育,不同于其他的人文教育,应有针对性采用多种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专题讲座法。就是针对劳动法律知识的某一方面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座,以便加深学生对劳动法律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对劳动法律知识有结构性的理解。对于劳动法律知识可以分解为多个专题进行,这样使学生对劳动法律有系统结构性的理解和掌握。
2.法条释义法。就是对劳动法律中的具体法条进行分析讲解,因为一般大学生都是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对劳动法律中的法条有深刻的理解,同时有的劳动法条也确实存在着难以理解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劳动法律中的复杂容易引起歧义的法条加以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法条的意义,并学会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运用法条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3.案例分析法。就是通过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劳动法律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案例也使学生能够得到启示,懂得在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遇到劳动争议如何处理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和本人在履行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案例分析法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劳动法律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劳动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4.热点问题讨论法。就是针对劳动合同法实施中普遍性和疑难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因为我国劳动立法的时间还很短,劳动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对劳动合同法实施中的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加深学生对劳动法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劳动法律意识。
三、完善大学生劳动法律教育的建议
大学生劳动法律教育应作为法制教育的一部分纳入到学校教育中去,并作为教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加以贯彻落实,部分院校目前已开展了一些劳动法律教育,但还不完善。在如何完善大学生劳动法律教育问题上,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重视。
第一,在未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材的修改时应增加劳动法的内容并作为一项基本法律置于教材的第八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了解了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深入学习劳动法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由于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兼职现象,通过劳动法律知识的学习,也可以使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在兼职时的合法劳动权益。
篇(4)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说得很具体:“实施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里将生产劳动提到了教育的社会本质高度,而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的一个重要素质则用一个“和”字提高到了与德、智、体、美四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认为中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两者是有机的结合体。
一、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1.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德育教育。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和世界现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美德;通过劳动课的活动能使学生养成爱护设施,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同时能改变学生懒惰的习惯和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通过劳动课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
2.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过程是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领悟到掌握,这就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转换和运用过程,这便是素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边做边学,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双手灵巧,热爱劳动的学生,一般都具有比较清晰的思维。手脑结合,脑教导手,手又发展和训练脑,使人心灵手巧,学生的技能越高,他就越聪明。
3.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美育。美学家认为:“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笔者看来学校里也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劳动教育可以成为一块艺术教育的小天地。因为劳动课所从事的创造不仅要求运用科学的知识去创造,而且要求运用美学的知识去创造。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不仅有技术规格的要求,而且有结构、造型、色彩等审美工艺的规格要求,这就必然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可以开辟一个劳技作品展览室,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作品参展,学生们各显神通,用麦秆、纸、木头、石头、可乐瓶、泡沫塑料做材料,制作各种物件,从中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为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帮助他们从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中解脱出来。教师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注重平时的劳动实践,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
二、转变观念,摆正劳动技术课的位置
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克服轻视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把上好劳动技术课提高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高度来认识。李岚清同志曾经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发展教育要坚决扭转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办学模式,走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办学路子……不论是九年教育,还是六年教育,都要在学好文化知识、养成良好道德行为及文明习惯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职业技能和实用科学知识的内容。这样,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用其所学技能和知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要真正把劳动技术课摆到应有的位置上去,按照中学课程设置计划和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足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劳动技术教育,逐步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规范化和系列化。
三、加强劳动技术课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素质
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技术课。教师对于劳动技术课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情境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如把自己当作环境卫生的保卫者、班级的美容师,把枯燥的卫生打扫变得富有人情味,学生干起来也特别积极;也可运用尝试发现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教师不论用那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教师要摆正位置,甘当配角。配角并不等同于消极参与。教师应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并使学生忘却师生界限,消除学生的被驱使感。
②教师要包容学生的失败。劳动课实践操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尝试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要引导学生正视失败,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闭自卑,不敢尝试。
2.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观农村、工厂,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我们有机会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3.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依据中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参看课文图示,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学会劳动技能。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方法。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教学生劳动,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要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了……”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4.重视评价,巩固教学效果,让他们自觉劳动。在劳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劳动热情,自觉端正劳动态度,是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①学生自评。在劳动中,要求学生随时检查自己做到了没有,做得对不对,与要求有多大差距,随时做到自我调整。
②学生互评。学生相互间的启发帮助,比教师一个人面对四十几个学生考虑得更周到、细致。
③家长参与评价。对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劳动,学生在家的实践由家长给予评价。
④教师评价。在上述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对学生作全面的评价,重点放在总结经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目标上。
可以相信,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有益的劳动竞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技能,而且定能培养出一代有知识爱劳动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篇(5)
将来世界最重要的竞争将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在各阶段的教育当中,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内容和一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已把劳动技术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计划。我国为加强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分别设立了劳动技术课程。课程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正向素质教育转化,全面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可目前,社会对劳动技术课程的认识和客观实践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致使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不容乐观,有些学校迫于形势,简单开课应付上面检查,甚至有些教学设备、实验场地、劳技教育的经费乃至师资严重不足的学校根本没开这门课程。高等师范院校没有针对培养劳动技术教师的专业系科,从事这方面教学的大多是半路出家,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技术课程教学。
一、初中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中学阶段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以及掌握一些生产技术知识和技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劳动技术课的学习,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积累知识,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1.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
在日常的劳技教学与实践中,能培养学生学习、钻研技术的兴趣,动脑、动手的习惯;在劳动的实践中能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比如开设园艺课程,可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通过计算机课程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英语知识的积极性。通过劳动技术课的学习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灵巧双手,不难发现一般热爱劳动的学生都具有比较清晰的思维,究其原因是劳技实践过程中促使脑的思维和手的劳动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劳动技术教育不能兼并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脑教导手,手又发展和训练脑,手脑结合,学生的心灵手巧了,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生越聪明,教学目标越容易实现。
2.能促进德育教育
一个人的世界观、道德品质及思想修养是在劳动中,人与人交往中形成的。在劳动中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美德,改变学生懒惰的习惯和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通过劳技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合作,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养成爱护公众设施、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3.能促进美育
在劳技课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一些问题时,独立思考透过细节完成某些科学试验,将享受到劳动所带来的成功,劳动创造美的愉悦。学生动手制作劳技作品时都会要求作品的造型美,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美能力。
二、有效提高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1.转变观念摆正劳动技术课的位置
必须加深对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劳动技术教育摆到“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并举的位置上来,使劳动技术教育同培养适应经济建设的人才紧密结合起来。思想认识不从根本上改变,出路问题就无从谈起,家庭、社会、学校是对劳动技术教育的前提条件,我们必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破除忽视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把劳动技术课程提升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高度进行认识。按照劳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计划开足课时,真正把劳动技术课摆到应有的位置上;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认真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根据年龄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开展劳动技术教育,逐步实现劳动技术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加强劳动技术课的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劳动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一支专业齐全、数量充足、质量较高并相对稳定的劳动技术课教师队伍。学校应彻底改变那种临时拉夫的错误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让部分具有相应专长的文化课教师改任劳技课,这是当前解决劳技课教师缺乏的主渠道。有条件的学校从师范院校毕业生直接选派,也可从大中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择优录用品学兼优者做课程教师,积极开展劳动技术课程教师的培养工作,甚至聘请农村的农业技术员或厂矿一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促进劳技课程的发展,各级教研室必须建立和健全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研究网络,配备专职的劳动技术课教研员,成立相应的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建立劳动技术课教师的评价、考核及奖惩制度,甚至在职称评定时,可适当对劳动技术课教师实行倾斜政策,鼓励他们继续从事这项教学工作。
3.继续坚持劳动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渗透
初中劳动技术课与所开设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联系紧密,我们要积极寻找渗透点,扩大渗透面,让学生学到的学科知识运用到劳动实践中,真正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例如植物嫁接时为提高成活率,学生可利用生物中茎的结构知识进行分析,并得出形成层要对齐的结论;也可运用物理、化学中分子运动和溶液浓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小麦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的原因;这些实践活动既可验证所学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结合的方式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
课程教学评价须以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宗旨,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既要关注他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操作的结果;既要关注学生日常学习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进步与发展,又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心得与创新。初中劳动技术课必须贯彻发展性学习评价,把实践操作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环境下,坚决抛弃传统的只以纸笔考试作为评价标准的方法。
总之,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教师来说,教学须始终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好书上好课,才不会与当前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渐行渐远,切实增强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党的十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的动员令。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把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极大地振奋了党心,鼓舞了民心。在最近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深刻阐明了对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殷切期望,并对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教育、教育系统更加办好教育、社会各界更加支持教育,做出了新的重大部署,意义十分深远。结合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共同构成了一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重点、热点和难点,因此,劳动与技术课教师就需更新教育理念和内容,重新定位,找准教改中的着力点,上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劳技课。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劳技课有哪些具体要求呢?
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上好劳技课的基础。
过去的劳技课是独立设置的一门课程,新课程标准下的劳技课列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这是新课程形态的重大变化。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亲身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学生通过人对物的程序性、技能性的运作,通过人与人的互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实施操作性学习。它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但劳技教育并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操作技能训练上,还应注重学生对技术原理、科学方法的追思,对技术学习方法的体悟,对良好劳动习惯与技术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达到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新课程应有新面孔,因此应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综合各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劳技课的兴趣。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新性,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活动的受益者。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注重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指导,充分利用学生内部人际关系及学生群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分工与合作,相互交流、观摩与学习,加强巡视,做到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注意指导过程的科学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注意劳动卫生、劳逸结合,确保学生的安全,认真做好评价工作,方式应灵活多样,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劳技教师要更好地走进新课程,适应进行素质教育教学的需要,改变现有的工作方式,必须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并不断学习新的技能。现代的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要注重加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向综合型的教师、多面手努力。我校一直重视教师在业务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工作。每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每学期都组织一次专业教师说课、汇报课、教案设计竞赛。并由教学主任和骨干教师,根据教师的工作、学习需要,组织专题讲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教师在各自的教学中积极进行创新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优化教学过程设计,研究劳技课教学实施的策略。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素质化的重点。课堂教学设计的本质是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设计和在此基础上的教师教学行为和学习环境的设计。其具体内容包括了确定总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评价等。劳技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学校现有教学条件及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策略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模式、程序、方法、组织形式和对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的总体考虑。包括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媒体和交互方式的选择策略以及教学资源管理策略。教学设计者在制定教学决策时除了要考虑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习者特征。
五、掌握学科特点,探讨劳技课的一般教育规律
掌握学科特点,探讨劳技课的一般教学规律,对加强劳技课的教学管理、提高劳技质量意义十分重大。
1.注意知识性,坚持培养技能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劳动技术课,它有自身内在的知识结构,组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知识体系,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但这门课程绝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技巧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教书不忘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单纯的劳动观点,也要克服“为了钱而劳动”的思想认识。只有坚持劳动教育的正确方向,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
2.注意实践性,坚持传授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劳动技术课不同于单纯的文化课,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所以,我们必须拓宽和延伸劳技课的课堂教学形式。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完成不了劳技课的教学目的,劳技课常常以校办工厂,校办农场、果园或挂钓厂以及手工作坊、养殖场、试验田等处为课堂。只有充分利用这些劳动基地来组织教学和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篇(7)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部分人对体育教师常用的说法,也许当时的体育教师就是这般情形,我们不去考究,冈为80年代以前中国的体育还未兴盛,民生水平并不富裕。可是现在,有人曾想把体育教师上课的课时打八折,也就是说,1节体育课等于其他文化课的0.8节,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体育教师等于0.8个其他文化课老师?可见,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还是有不少模糊的认识,就连个别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也没把学校体育摆在应有的位置,有的还认为体育只是让学生打打球玩玩而已,体育教师从事的只是简单的劳动。有这样的认识,当然不会对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有正确的评价。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引起社会更多人的关注。
一、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教师从事的是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的劳动价值。书中有云: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对培养身心健康和具有现代意识、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又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它对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每个的成长,或长或短都必然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校生活,才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劳动成员体质的强弱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快慢,同时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强弱盛衰。体育锻炼是影响人们体质强弱的一个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而学校体育正是在这方面既为未来的社会劳动者打下了一定的体质基础,又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体育锻炼知识和练习方法。历数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无一不是在学校体育这个“初级阶段”的基础上攀登体育高峰的。因此,可以说学校体育是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的重要基地,是造就优秀运动员的“摇篮”。学校体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是国力盛衰的体现,群众体育是民族强弱的标志,而学校体育是二者的基础。显然,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评价一个人的劳动价值不可忽视他所从事的专业的特点和从事的劳动的特殊性,离开这一点,就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他的劳动价值。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是相对于其他教学而言的,其特点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而体育教师虽也要传授知识技能,但它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进行的。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并在练习中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这样,在体育教学中就是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高度结合,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的特点。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一般教师是以脑力劳动为主,而体育教师的劳动从表面上看主要是由示范动作、保护帮助、组织训练等体力劳动所构成。但是构成这些表面形式的实质却是潜在颇大的脑力消耗。知识技能的获取、技术战术的掌握、示范保护的完成,对教学中学生各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复杂情况的分析,综合和处理、对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等,都是分析、判断、记忆、思维、想象等大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以脑力劳动为基础,以体力劳动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特殊劳动。这种特殊劳动体现在:
1.体育除作为潜在形态劳动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的储蓄外,他们还必须不断地为维持和提高这种水平而付新的劳动。诚然,其他教学也有这种需要,但却远不如体育教师表现得这么明显、突出和迫切。因为人的体力退化较知识的老化要快得多,人的运动青春是短暂的。也冈为如此,国家才给予优秀运动员优厚的报酬和奖励,在国际比赛中设立巨额奖金。到一定年龄后,体力下降锻炼停止就会动作呆滞,技术生疏,课前不进行运动技术的备课,课堂上表现不出应有的示教水平。这些都是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2.由于学生体质、性格、技能的明显差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个别辅导、区别对待。这与其他教学相比,体育教师在这方面所花去的劳动量要大得多。另外,体育老师在广阔的露天课堂上,要经受风雨寒暑等恶劣环境的考验,这较拿支粉笔在室内教学不能不说要辛苦得多。
3.对体育教师劳动的评价与其他学科亦有不同之处。如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就不能单从多少来看,更重要的是要有“活”的标准,即学生体育“三基”的掌握,体质的增强,运动人才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因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和提高运动成绩也是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这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有的学校在评价体育教师时就出现了不设岗或拿体育教师的劳动与其他教师的劳动作横向比较,用一般教学程序备课、讲课、作业批改、实验等来衡量。认为体育教师既不批改作业又不做实验,很清闲。殊不知,体育教师除完成体育教学外,还要承担课外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大量工作,而这些工作往往是在其他教师下班后进行的。
篇(8)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部分人对体育教师常用的说法,也许当时的体育教师就是这般情形,我们不去考究,冈为80年代以前中国的体育还未兴盛,民生水平并不富裕。可是现在,有人曾想把体育教师上课的课时打八折,也就是说,1节体育课等于其他文化课的0.8节,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体育教师等于0.8个其他文化课老师?可见,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还是有不少模糊的认识,就连个别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也没把学校体育摆在应有的位置,有的还认为体育只是让学生打打球玩玩而已,体育教师从事的只是简单的劳动。有这样的认识,当然不会对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有正确的评价。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引起社会更多人的关注。
一、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教师从事的是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的劳动价值。书中有云: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对培养身心健康和具有现代意识、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又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它对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每个的成长,或长或短都必然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校生活,才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劳动成员体质的强弱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快慢,同时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强弱盛衰。www.133229.COm体育锻炼是影响人们体质强弱的一个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而学校体育正是在这方面既为未来的社会劳动者打下了一定的体质基础,又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体育锻炼知识和练习方法。历数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无一不是在学校体育这个“初级阶段”的基础上攀登体育高峰的。因此,可以说学校体育是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的重要基地,是造就优秀运动员的“摇篮”。学校体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是国力盛衰的体现,群众体育是民族强弱的标志,而学校体育是二者的基础。显然,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评价一个人的劳动价值不可忽视他所从事的专业的特点和从事的劳动的特殊性,离开这一点,就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他的劳动价值。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是相对于其他教学而言的,其特点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而体育教师虽也要传授知识技能,但它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进行的。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并在练习中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这样,在体育教学中就是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高度结合,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的特点。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一般教师是以脑力劳动为主,而体育教师的劳动从表面上看主要是由示范动作、保护帮助、组织训练等体力劳动所构成。但是构成这些表面形式的实质却是潜在颇大的脑力消耗。知识技能的获取、技术战术的掌握、示范保护的完成,对教学中学生各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复杂情况的分析,综合和处理、对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等,都是分析、判断、记忆、思维、想象等大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以脑力劳动为基础,以体力劳动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特殊劳动。这种特殊劳动体现在:
1.体育除作为潜在形态劳动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的储蓄外,他们还必须不断地为维持和提高这种水平而付新的劳动。诚然,其他教学也有这种需要,但却远不如体育教师表现得这么明显、突出和迫切。因为人的体力退化较知识的老化要快得多,人的运动青春是短暂的。也冈为如此,国家才给予优秀运动员优厚的报酬和奖励,在国际比赛中设立巨额奖金。到一定年龄后,体力下降锻炼停止就会动作呆滞,技术生疏,课前不进行运动技术的备课,课堂上表现不出应有的示教水平。这些都是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2.由于学生体质、性格、技能的明显差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个别辅导、区别对待。这与其他教学相比,体育教师在这方面所花去的劳动量要大得多。另外,体育老师在广阔的露天课堂上,要经受风雨寒暑等恶劣环境的考验,这较拿支粉笔在室内教学不能不说要辛苦得多。
3.对体育教师劳动的评价与其他学科亦有不同之处。如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就不能单从发表论文多少来看,更重要的是要有“活”的标准,即学生体育“三基”的掌握,体质的增强,运动人才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因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和提高运动成绩也是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这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有的学校在评价体育教师时就出现了不设岗或拿体育教师的劳动与其他教师的劳动作横向比较,用一般教学程序备课、讲课、作业批改、实验等来衡量。认为体育教师既不批改作业又不做实验,很清闲。殊不知,体育教师除完成体育教学外,还要承担课外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大量工作,而这些工作往往是在其他教师下班后进行的。
篇(9)
深圳市是一个外来人口非常集中的城市。外来劳务工为深圳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作为弱势群体,外来劳务工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存在着各种问题,其中,如何维护劳务工的身心健康尤为突出。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向广大劳务工普及健康知识、促进卫生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树立健康意识和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近年来,我们把劳务工健康教育列入全市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基本概念
1.1 深圳外来劳务工 所谓深圳外来劳务工,是指从外地流入深圳,在深圳就业和居住,但不具备深圳户籍的劳务人员。外来劳务工进入深圳的目的千差万别,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就业。同时,尽管外来劳动者在深圳从事着多种多样的工作,但他们当中最多的还是那些来自农村、在深圳中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普通劳工,因此有时又将他们称为“外来民工”、“外来劳动者”、“外来农民工”等。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深圳,不仅成为深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生力军,而且逐渐成为深圳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1.2 劳务工健康教育 劳务工健康教育就是以外来劳务工为健康教育对象,通过传播、教育和干预手段,帮助劳务工提高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促进劳务工身心健康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2 工作背景
2.1 深圳“二元城市”现象明显 所谓“二元城市”现象,就是农业户籍外来人口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分割、分层,形成了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农业户籍外来劳务工虽然进入了城市,但只能进入一个与城市居民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不能融入到城市的正式就业和社会福利体系[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我国,“二元城市”现象将越来越普遍地存在,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就会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目前,中国户籍登记的人口中73%是农民,大约为8.9亿,其中农民工身份就达2亿多。农民工问题一直为中国政府所高度重视[2]。深圳是全国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倒挂最严重的城市,因而“二元城市”现象更为明显。据深圳市统计信息局公布的深圳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2000年深圳市总人口为700.84万人,而深圳外来人口577.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82.1%,他们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分别为53.5%、27.2%。可见深圳外来人口主要是从事劳务工作。
2.2 劳务工健康素质普遍较低 深圳外来劳务工所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偏低。据深圳市统计局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深圳市外来劳务工不识字的比例为1.2%,受小学、初中文化教育的比例达67.6%,文化素质普遍低下,显然,外来劳务工只能作为弱势群体而存在于现代化的深圳城市,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有毒有害危险性大的非技术性工作;居住条件、卫生环境、生活秩序较差,生活和工作极不稳定;社会保障上也没有百分之百享受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在个人因素方面,他们的素质偏低,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力较弱、接受度较低,导致他们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严重不足,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习惯普遍存在,愚昧、落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蔓延,因此,在外来劳务工群体内更容易造成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流行以及其他疾病患病率的普遍增高,要提高他们的健康素质比普通群体要紧迫得多,同时也困难得多。
据西乡人民医院对收集的13万份劳务工体检报告分析发现,劳务工胃肠道疾病发病率超过8%;几乎在城市中消失的肺结核也在劳务工人群里“复苏”,2005年的发病率已达0.3%。劳务工人群中营养不良是普遍现象。还有诸如贫血、骨质疏松、高血压、肌肉劳损、听力减退、近视……因长期劳累或生活不规律引起的健康问题也相对多发。
2.3 劳务工面临的职业危害问题突出 我国的职业病危害已经成为突出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约1600万家企业存在着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受不同程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总数约2亿人,尘肺病占我国各类职业病的80%[3]。深圳市卫生局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全市19700家工厂中,存在严重职业毒害因素的企业高达9392家,而与职业毒害因素接触的工人就有30万人。1990~2005年间,深圳全市共发生职业中毒355宗,中毒人数896人,其中死亡45人,并且“发展呈上升趋势”。 而这些职业危害发病率80%以上分布在特区外的宝安、龙岗两区,以“三来一补”、“三资企业”为主,集中在制鞋、五金电镀、塑胶玩具、印刷、家具等行业,其中涉外企业占到九成以上。深圳职业中毒95%发生在台资、港资等涉外企业。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作业场所没有卫生防护措施,毒物浓度严重超标;工人长时间加班作业,没有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工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个人防护知识。这些职业病的危害对象主体就是劳务工。
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据深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全市各年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3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1954宗,死亡1301人,受伤13544人,烧山面积39亩,直接经济损失6081.4464万元。2004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1143宗,死亡1146人,受伤11095人,直接经济损失5690.5万元。2005年1~10月份,全市发生各类安全事故9137起,死亡933人,受伤7728人,直接经济损失4167.55万元。虽然呈下降趋势,但这些数据仍然触目惊心,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外来劳务工。
3 主要做法
3.1 广泛开展以劳务工为主体的健康教育活动 近年来,我市多次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内容丰实、形式多样、声势浩大的“卫生进社区”、“相约健康社区行”、“健康送万家”等健康教育活动,其内容涉及了防病、治病、保健等方面,如肝炎、艾滋病等主要传染病的防治,职业病的防治、心理健康等等。形式有专家讲座、咨询、健康知识展览、健康资料派发、健康知识有奖问答、文艺表演等。针对目前性病、艾滋病在我市流行的严峻局面,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治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向全市各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赠送了“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挂图”700多套,全市范围内形成了防治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热潮。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市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和市直属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达253次。
同时,我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日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是提高劳务工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每年全市都要举办15次以上卫生宣传日活动,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都要在企业、街道、流动人口集中的场所,举办健康教育义务咨询活动。此外,市健康教育研究所每年要编写10种健康教育科普小册子和其他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发放各类健康教育科普小册子、宣传画、健康处方、影视资料等约30万多册(张)。如利用“三八”节,市人民医院举办大型妇女健康教育讲座,并举行免费的妇女疾病专家义诊咨询,免费发放各种妇女保健知识宣传小册;组织专家亲临各企事业单位,开展妇女保健知识讲座及体检等活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开展了以“为了姐妹们的健康与幸福”为主题的健康教育公益活动,免费为100多名贫困妇女做子宫颈早诊检查。市妇幼保健院在布吉南岭村举办了“百万妇女卫生健康行”健康教育活动,为1000多名妇女进行免费体检,发放科普资料、进行健康咨询和问卷调查。所有这些活动,都为劳务工接受健康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3.2 编写了《劳务工健康教育读本》 市卫生局根据市人大常委的指示精神,由市健康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劳务工健康教育读本》。
在内容上,针对劳务工的特点,选取了健康与亚健康、生活习惯与健康、饮食营养与健康、心理卫生与健康、劳动保护与健康、性爱与健康、预防常见传染病、警惕身体危险信号、正确寻医问药以及医疗保险须知等10大项75个分题。
在体例上,精选了发生在劳务工身边的真实故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漫画插图、深入浅出的医学点评、言简意赅的健康指导,告诉劳务工朋友什么是现代人的健康观念,亲切教导他们懂得基本的医疗卫生常识,帮助他们掌握防病治病、健身强体的技巧,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寻医问药,告诉他们如何改变危害身心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
《劳务工健康教育读本》于2004年5出版,免费向劳务工发行,成为广大劳务工朋友树立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促进身心健康的良师益友,在全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韩启德分别为本书题词。
3.3 在企业开展健康教育巡讲活动 深圳市健康教育研究所组织我市“健康教育顾问”和“健康教育讲师团”在企业开展健康教育巡讲活动,他们针对我市劳务工多、人口流动性大等特点,配合卫生系统的中心工作以及社区健康服务、疾病控制等相关政策,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健康知识。他们不定期到全市各企业、工厂进行巡回演讲,内容涉及心理健康、内分泌系统健康、妇女保健、疾病预防、职业病防治等众多课题。健康教育巡讲活动,为我市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增强了我市健康教育的实力,受到了广大市民尤其是劳务工的一致好评和积极参与。
此外,市卫生监督所、市疾控中心、市职业病防治院加强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食品加工厂、市直属重点企业、商(店)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和企业的健康教育,深入社区,组织指导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劳动安全、环境保护、疾病预防等健康教育,指导各生产经营单位利用宣传栏定期刊出劳动保护、生产安全、女工保健、优生优育、环境保护、自我保健等知识;编印了《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教材》、《公共场所、化妆品生产企业、饮用水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教材》和《职业病防治法》系列宣传材料,组织新闻媒体制作并播发《职业病防治法》专题节目,组织大型《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使劳务工健康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3.4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劳务工健康教育 近年来,针对非典型肺炎、人猪链球菌感染、人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市健康教育研究所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络、健康教育专栏、街头咨询活动、讲座、专家咨询电话等各种形式对劳务工开展健康教育,做到了“四个一”,即全市每户家庭都有一份非典型肺炎、人猪链球菌感染、人禽流感等相关知识材料,社区每月举办一次讲座,新闻媒体每周至少有一期专栏,每个社康中心近期出刊一期宣传栏 。每年全市组织有针对性地举行预防非典型肺炎、人猪链球菌感染、人禽流感等大型系列健康教育活动100余次、出动有关专家600多人次、接受咨询达40多万人次、向全市发放健康教育资料1000万余份,使广大市民尤其是劳务工都能基本掌握对非典型肺炎、人猪链球菌感染、人禽流感等以及春夏季常见病的防治知识,确保防治非典型肺炎、人猪链球菌感染、人禽流感和春夏季常见传染病的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达95%以上。
3.5 健康教育方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 市健康教育研究所购置了一台健康教育多功能宣传车,可同时启动10台计算机和2台电视开展劳务工健康教育,有数十种健康教育资料供劳务工取阅。该车能定期或不定期到公共场所或工厂进行健康教育,每年出车90余次,派发各种资料200多万份,接待劳务工110万人。
龙岗区开展了“三个一”劳务工关爱服务,为劳务工送去一次健康咨询、一次讲座、一本健教读本,受到广大劳务工的欢迎。宝安区实施“关注健康、关注劳务工”赠报送健康项目,每天将3000份登有健康专版的《宝安日报》赠送到工厂企业,张贴在阅报栏内,供员工阅读。福田区在13家企业开展了“关注外来女工健康知识讲座”活动,不断提高企业女工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各基层卫生监督和防保机构运用“健康快车”、“健康大篷车”等形式,经常组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企业进行健康教育,宣传食品卫生、职业病防治和安全知识等,增强外来劳务工健康保护和职业病防治意识。
4 几点体会
4.1 要建立劳务工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要建立劳务工健康教育长度机制,首先要提高认识,政府重视健康教育作为国际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在美国、新加坡、芬兰等许多国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健康教育在提高整个国民健康素质、促进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只有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强化劳务工健康教育的政府行为,明确部门职责,才能提高劳务工健康教育成效。为此,我市把劳务工健康教育纳入了《深圳市公共卫生系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系统建设方案》,在该方案中明确要求把对企业、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作为工作重点,要对企业健康教育制定工作标准,进行年度考核,并规定20人以上的企业应有1名专人负责本单位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其次,要转变观念,逐步实现劳务工健康教育向健康促进转变。目前,我市一方面正在制定《深圳市劳务工健康促进方案》,将劳务工健康教育纳入政府各部门、各社会团体的职责范围;另一方面还通过人大立法,组织制定《深圳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条例》,确保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全面、规范、有序地发展。通过建立起符合深圳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形成政府负责、政策配套、各方协同、社会参与、卫生指导、法制保障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运行机制。只有深圳市健康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劳务工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从而真正建立起劳务工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4.2 要形成劳务工健康教育技术工作网络 劳务工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是我们开展劳务工健康教育的基础。建立健全政府负责、政策配套、各方协同、社会参与、卫生指导、法制保障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运行机制,要通过完善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中心、以各医疗卫生单位为重点、社会各界参与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提高健康教育机构执行全市健康教育业务目标的能力和水平,从而确保劳务工健康教育的全面而有效地实施。
劳务工健康教育工作不是哪个部门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也不仅是健康教育机构和健康教育人员的事情,它需要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卫生系统各部门的参与和协作。在市政府的协调下,从总体上来说,深圳市劳务工健康教育已基本形成了劳务工健康教育技术工作网络雏形,那就是社会健康教育的宏观协调由市卫生局和爱卫会负责,健康教育组织活动由市卫生局具体领导实施;健康教育业务指导是由市健康教育研究所执行;日常工作监管由卫生局基妇处归口管理;社区由街道和社区工作站组织并由医院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负责实施、服务行业和公共场所健康教育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职业病防治健康教育由职业病防治院和各区防保机构负责。从而真正形成了相关部门互相协作的劳务工健康教育技术工作网络。
实践证明,这种相关部门协作的劳务工健康教育技术工作网络,改变了由卫生部门和健康教育机构包揽全部劳务工健康教育工作的局面,充分发挥了健康教育的社会化效应,为社会大卫生观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劳务工健康教育的全方位运作,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健康促进氛围。
4.3 要创建劳务工健康教育模式并加以推广 建立示范点和推广其成功经验是开展劳务工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要通过在全市开展企业、社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全方位探索深圳市劳务工健康教育模式,取得成功的经验,并逐步在全市推广。
深圳市健康教育研究所与龙岗区健康教育所在该区中山精密五金厂开展企业健康教育示范项目,建立健全工厂健康教育网络和健康教育阵地;完善工厂健康教育制度和规程;对工厂劳务工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对工厂存在的主要影响劳务工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邀请有关健康教育和劳动卫生专家对劳务工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和劳动防护的指导;针对他们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行为干预,开展工厂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等。目前该项目还在继续开展,希望能为我市企业健康教育创造出新的模式。
然而,在深圳,劳务工在社区人口中所占比重巨大,劳务工健康教育不仅在企业要开展,在社区健康教育和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如2000~2003年在罗湖区文锦社区开展的“健康家庭行动”示范项目,直接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联合各方力量,以家庭为重心,通过“五教一体,四网并合”的模式,加强家庭、社区、医院、企业、学校健康教育(简称“五教一体”)的宏观指导;把健康教育渗透到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治安工作网络(简称“四网并用” )。又如,在福田区下沙社区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示范项目,直接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主体,重点发挥企业的作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圳市健康教育研究所作为全市健康教育业务的专业指导中心为项目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方面的保障;福田区健康教育所作为区级健康教育专业指导机构为项目的协调及实施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福田人民医院下沙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日常开展的健康促进工作成为了项目的切入点;而下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下沙社区居委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人力、物力资源。这种“上下一张网、整体一盘棋”的协同运作,充分体现了“1+1+1+1>4”的协同效应。因此,通过这两个社区示范项目的开展,实现了社区健康教育与劳务工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
通过劳务工健康教育,我市劳务工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不断提高,根据随机抽样测试的结果来看,2005年的各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都有较大的提高,其中食品、饮食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0%,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6.4%,厂矿企业从业人员的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4.3%。
参考文献
篇(10)
2.综合性原则。根据劳动课的综合性特点,劳动课必须按思想教育、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三个要素对学生进行素质的综合训练。
3.迁移性原则。劳动教育的过程,是德、智、体、美、劳互相渗透: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育人过程,因而要把学生劳动转化为劳动态度,把劳动实践转化为劳动习惯,并内化为稳定的心里品质和劳动技能,形成能力和迁移。
4.量力性原则。劳动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所制约,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和成长经历,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无毒无害、无危险的劳动内容和项目,并严格控制劳动量和劳动时间,还要根据各系部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组织劳动项目,不影响教学与教育计划。
5.时代性原则。劳动教育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但要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本地区培养人才的需求出发,更好地体现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就要求创造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三、实施要求1.劳动教育要从保障社会主义教育性质这个角度去实施。
教育工作者都要清楚地意识到,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是保证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2.劳动教育要从学生的健康人格成长这个角度来实施。
如果孩子从小就抱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他将来必定会非常自私,那样是不会真正幸福的。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人生将是非常悲哀的。而引导孩子过有创造性的、充实的人生,能够拥有健康的精神人格,是不能离开劳动教育的。
3.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跟上去。
现在有好多社会病态其实是因为人们看待劳动的观念出了问题。要保障社会的良性发展,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责无旁贷、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作为教师,一定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要考虑有创造性地去推进劳动教育,不能把劳动教育又变成另外增加的“课业负担”,而是要思考如何把劳动教育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形成综合学习的课程形态,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动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
4.劳动教育要充分考虑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这就要求各系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制拿出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方案,以系部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劳动教育要循序渐进,由弱变强,逐渐规范,成熟,发展,壮大。
从先搞好个人卫生入手,做好宿舍劳动卫生,完成班级劳动卫生任务,协助家长熟悉家务劳动,服从校内劳动教育要求,积极参加校外劳动实践,主动投身志愿者服务,奉献社会,提升自我。
五、劳动教育的途径
1.开好劳动课。
2.开好主题班会。
3.各系部开好家委会。
4.组织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
具体实施措施:
1.由教务处统一制定劳动课教学计划,列好课程表,选派好劳动课教师,规定好时间,可以一月安排一次,也可以一学期安排一次,逐步完善学生劳动教育过程。
2.由班主任组织开好主题班会,给学生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形成积极的劳动教育氛围。(明确标准和劳动方法和技巧)
个人卫生:洗脸,漱口水,洗头,洗脚,洗澡,洗衣服,洗床上用品,自己动手洗净叠被,压出线来。
公共卫生:宿舍、教室、学术报告厅等场所扫地、拖地、物品摆放和清洁整理等。
3.各系学生科召开家委会,充分利用家长、家庭劳动教育的资源,对学生适时进行劳动教育。(明确要求和劳动方法和技巧)
家务劳动:房间、庭院的清扫,卧室、厨房、卫生间的清洁和维护,帮助家长洗衣做饭等,在家长指导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4.学校将把整个校园按条块状分配到系部,作为定点学生劳动教育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校园内劳动教育区绿地养护,保洁。锄地、拔草、施肥、剪枝等。让学生放手去做,即便刚开始有点破坏,也在所不惜。也要完善对学生的劳动素养教育,让学生体会劳动过程,培养学生对母校一草一木的感情。我们将把操场、学术报告厅整理及卫生保洁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自我服务意识,教会学生为人处世思维。
5.参加学校组织的、没有商业渗透的校外劳动实践。
6.主动投入志愿服务,为文明单位创建,文明城市创建争光添彩。
具体实施过程需要做到 “四结合”:
(1)课内外结合;
(2)校内外结合;
(3)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
相关文章
- 劳动教育知识点汇总十篇[深圳就业分配]
- 原创深圳大学性价比高吗?和暨大、广工及省外211如何选择,全面解析[深圳就业分配]
- 深圳市教育局公布2024年中考中招政策 指标生录取控制线不能作为填志愿参考[深圳招生消息]
- 深圳中考录取线:非深户生比深户最多高145分[深圳就业分配]
- 深圳“名校”违规招生被查,家长有话说![深圳招生消息]
- 2022年深圳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据公报[深圳就业分配]
- 深圳多校2022秋季插班招生公告![深圳招生消息]
- 汇总!2023深圳各校自招入围名单→[深圳招生消息]
- 深圳2022年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报名指引[深圳招生消息]
- 深圳大学2018年新增6个招生专业[深圳就业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