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1第24期(总期74期)[深圳就业分配]

2024-09-03 12:48:28 大专院校
部委决策六部委联合发文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据悉,为切实做好"十四五"时期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6月3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意见》提出,金融机构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资源倾斜、强...

  部委决策 六部委联合发文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据悉,为切实做好"十四五"时期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6月3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意见》提出,金融机构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资源倾斜、强化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融资保障、建立健全种业发展融资支持体系、支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增加对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资金投入、研究支持乡村建设行动的有效模式、做好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金融服务等八个重点领域,加大金融资源投入。  《意见》明确,2021年,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各项政策和制度调整优化;到2025年,金融扶贫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信贷、债券、股权、期货、保险等金融子市场支农作用有效发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融资状况持续改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具体来说,在信贷方面,为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资源倾斜,《意见》要求过渡期内,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应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力争每年对全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于本机构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同时,《意见》还明确要增加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投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鼓励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项目建设进度、投资回报周期等,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积极发放中长期贷款。对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前提下,支持金融机构在审慎合规经营基础上,在授信审批、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优惠。  在发挥债券、股权等直接融资作用方面,《意见》鼓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种业企业和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资金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种业企业通过股权、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为畅通涉农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意见》要求继续做好存量扶贫票据的接续工作,推广乡村振兴票据,支持企业筹集资金用于乡村振兴领域,鼓励募集资金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对脱贫地区继续实施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上交所、深交所首发上市和再融资、在新三板市场挂牌融资。鼓励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市场主体设立或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脱贫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和公益基金,通过注资、入股等方式支持脱贫地区发展。  为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意见》要求上市更多涉农期货品种,完善期货合约和规则体系,提供更多符合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的标准化期货产品。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优化套期保值审批流程,减免套期保值交易、交割和仓单转让手续费。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此外,《意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进内部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同时,《意见》明确,将通过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推动储蓄国债下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持续完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并通过资金支持、财税奖补和风险分担、考核评价和监管约束等措施,强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  据了解,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与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充分总结借鉴金融精准帮扶工作成效经验,强化统计监测,推进数据共享,推动《意见》落实落地。 财政部发布专项债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   据悉,自201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出以来,债券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风险也在累积,一大弊病在于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对此,财政部6月28日公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要求加强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并且将绩效管理结果与专项债额度分配挂钩,突出绩效管理的激励约束作用。  《办法》所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指省级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债券,包括新增专项债券和再融资专项债券等。《办法》所称绩效管理,是指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以专项债券支持项目为对象,通过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等环节,推动提升债券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的过程。  《办法》指出,对专项债项目资金的绩效管理,包括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等一系列环节,覆盖从申请专项债券资金到专项债项目建设运营的全过程。  根据《办法》,事前绩效评估主要判断项目申请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比如重点论证实施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公益性、收益性,项目收入、成本、收益预测合理性等,这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专项债项目泛化,聚焦公益性项目,避免收益注水,确保项目收益与融资相平衡。  在专项债绩效目标管理环节,《办法》要求绩效目标要尽可能细化量化,能有效反映项目的预期产出、融资成本、偿债风险等。而地方财政部门要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安排专项债券资金的前置条件,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将审核后的绩效目标与专项债券资金同步批复下达。  在绩效运行监控方面,《办法》明确,地方财政部门应当跟踪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对严重偏离绩效目标的项目要暂缓或停止拨款,督促及时整改。项目无法实施或存在严重问题的要及时追回专项债券资金并按程序调整用途。  每年预算执行结束后,专项债项目单位需要自主开展绩效自评,而省级部门每年选取部分重大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办法》要求选取项目对应的资金规模原则上不低于本地区上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的5%,并逐步提高比例。  另外,地方财政部门指导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每年6月底前公开上年度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绩效评价结果要在全国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平台上公开。  《办法》强化了专项债资金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办法》要求,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要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及时整改问题。财政部在分配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时,将财政部绩效评价结果及各地监管局抽查结果等作为分配调整因素。省级财政部门在分配专项债务限额时,将抽查情况及开展的重点绩效评价结果等作为分配调整因素。地方财政部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建设期专项债券额度以及运营期财政补助资金分配的调整因素。目前绩效评价结果量化为百分制综合评分,其中60分以下为"差"。《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22年及以后年度新增专项债券到期后按规定发行的再融资专项债券参照《办法》执行。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提出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据悉,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日召开2021年第二季度例会,再次强调要灵活精准实施货币政策,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相较于一季度例会,本次会议在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表态方面并无明显变化,只有个别表述出现微调,包括新增"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防范外部冲击""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等表述,并删除"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形成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表述。此外,本次会议就汇率政策的表述有多处调整,由于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历了一段急涨后回调的双向波动走势,本次会议未再提"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而是改为"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同时,在对人民币汇率展望方面,新增"促进内外平衡"表态。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力实施宏观政策,国民经济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大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要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外部冲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新增"防范外部冲击"的表述,或与美联储开始着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有关。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从国际方面看,全球经济虽处于加快复苏阶段,但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分化明显加剧,或对全球经济复苏增添新的不确定性。随着美国通胀预期升温,其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的变化方向仍需进一步观察,特别是要警惕美联储货币政策提前转向风险。  在针对下阶段的政策部署安排方面,货币政策并无大调整。会议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优化存款利率监管,调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今年春节以来市场利率便平稳运行,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仍存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需巩固,而且进一步加大直接融资比重是现阶段突出的一项任务,此时并没有大幅收缩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必要。预计央行会继续对流动性进行精准调节,熨平短期扰动因素,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波动,有效发挥政策利率的中枢作用。此外,对于下一阶段汇率政策的取向,会议新增"促进内外平衡"表态,并继续强调要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加强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四部门联合推出降费措施   据悉,在对近5万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调研的基础上,6月2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文,聚焦降费呼声高、使用频度高的基础支付服务,提出12项降费措施,并将于2021年9月30日起正式实施面,涵盖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服务等五方面。  此举是为了贯彻落实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的工作部署,以及国务院关于降低自动取款机(ATM)跨行取现手续费的工作要求。  此外,人民银行配合银保监会推出降低ATM跨行取现手续费长期措施,适应异地养老、医疗等需求,便利百姓现金使用。其中,涉及政府定价及政府指导价的降费措施,由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的通知》明确具体要求;属于市场定价的降费措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机制作用,鼓励引导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加大惠企利民力度。  降费措施聚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同时惠及其他市场主体及金融消费者,兼顾减费让利和行业可持续发展,降费主体涉及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初步测算,全部降费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约240亿元,其中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60亿元,有助于降低资金流通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对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步,四部门将密切跟进降费措施落地情况及实施效果,确保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并根据经济社会需要、支付市场发展情况,持续推进支付服务提质增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四部门宣布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   据悉,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6月25日发布了关于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的通知。在降低支付手续费政策具体措施方面,鼓励商业银行在免收一个账户管理费(含小额账户管理费,不含不动户管理费,下同)和年费基础上,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收全部单位结算账户管理费和年费。  在降低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方面,银行卡清算机构协调成员机构,对标准类商户借记卡发卡行服务费、网络服务费在现行政府指导价基础上实行9折优惠、封顶值维持不变,对优惠类商户发卡行服务费、网络服务费继续在现行政府指导价基础上实行7.8折优惠。收单机构应同步降低对商户的收单服务费,切实将发卡行、银行卡清算机构让利传导至商户。  通知要求,降低人民币转账汇款手续费。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柜台渠道进行的单笔10万元(含,下同)以下的对公跨行转账汇款业务,商业银行应按照不高于现行政府指导价标准的9折实行优惠。实际收费标准低于上述标准的,鼓励继续执行实际收费标准。  通知中提到,人民银行指导清算机构对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单笔10万元以下的交易按照现行费率9折实行优惠。银行卡清算机构免收小微企业卡、单位结算卡跨行转账汇款手续费。此外,商业银行取消收取支票工本费、挂失费,以及本票和银行汇票的手续费、工本费、挂失费。 两协会联合倡议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   6月25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出倡议书,共同呼吁支付行业主体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  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付清算行业积极响应支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持续发挥支付结算对新冠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支持作用。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倡议书呼吁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支付行业主体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政策,践行社会责任,与全市场合舟共济、共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适当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倡议书鼓励商业银行对银行账户开户手续费、人民币结算服务手续费和电子银行服务收费实行优惠,鼓励支付机构对网络支付商户手续费和支付账户提现手续费实行优惠。  上述措施实施后可有效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支出,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改善。  倡议书还呼吁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提高降费工作透明度,保护客户知情权;准确界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客户类型,对于无法准确界定的企业客户,按照"应降尽降"原则落实降费举措;加强对降费工作效果量化分析,及时总结降费工作成效和经验,确保降费工作取得实效。 两协会联合倡议降低ATM跨行取现手续费   6月25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降低自动取款机(ATM)跨行取现手续费的倡议书》(下称《倡议书》)。  此次调整,同城ATM跨行取现手续费标准下调至每笔不超过3.5元;取消异地跨行取现手续费按取款金额一定比例收取的变动费用,固定费用与同城业务标准一致。《倡议书》实施后,ATM跨行取现手续费显著降低,同城业务降幅10%以上,大额异地业务降幅达80%以上。据初步测算,预计降费让利规模约为每年40亿元。  《倡议书》鼓励各银行对工薪层、老年人、现役军人等金融消费者的基本现金需求给予进一步优惠。约束对他行卡取款实施额外限制的行为,并要求各银行做好相关价格调整的信息披露,畅通咨询投诉渠道,确保降费措施落地,惠及于民。  《倡议书》建议实施过渡期为一个月。中国银保监会将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推动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履行好行业自律职能,督促各银行和清算机构落实好降费措施。 证监会发布年报格式准则   据悉,证监会6月28日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格式准则。证监会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信息披露监管,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编制及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修订后的《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简称《信披办法》),结合监管实践,证监会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简称《年报格式准则》)、《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简称《半年报格式准则》)进行了修订,并于2021年5月7日至6月7日公开征求意见,6月28日发布施行。  本次修改总体保持了原有框架结构,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落实修订后的《证券法》《信披办法》,增加公司董监高对定期报告审核程序和发表异议声明的规范要求;二是根据创业板、科创板相关法规,要求创业板、科创板公司在年报中有针对性地披露反映其行业竞争力的信息。若创业板、科创板公司上市时未盈利,在实现盈利前要求在年报中披露尚未盈利的原因、影响及风险。若公司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还要求在年报中披露该等安排在报告期内的实施和变化情况,以及表决权比例前10名的股东情况;三是按照《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要求公开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公司在定期报告中以专门章节披露债券情况,并调整了债券相关情况的披露内容;四是结合退市规则,若公司年度扣非前后净利润存在负值,要求在年报中披露营业收入扣除情况;五是结合前期监管实践,对于占用担保、子公司管理控制、表决权委托及财务公司关联交易等情况,在定期报告中分别作出专门的信息披露要求;六是为协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等工作,鼓励公司在定期报告中披露为减少其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等工作情况。此外,本次修改适当简化了定期报告正文披露内容,删除了定期报告摘要中的"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章节,改为对报告期内重要事项进行分析。 三部门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据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减税降费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对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全面开展自查抽查的要求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的通知》(国办发〔2020〕21号)精神,根据经国务院同意的专项清理整治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工作方案安排,近日,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度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自查抽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于2021年6~12月份,开展2021年度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自查抽查工作,重点查找强制或变相强制入会并收取会费、通过职业资格认定违规收费等15类乱收费问题并进行清理整治。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自查抽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坚决制止和查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违法违规收费,全面规范和引导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合法合理收费,进一步降低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规模,增强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服务企业能力,促进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健康有序发展,为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优化营商环境、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我为企业减负担"推动专项行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各地民政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通知》和此次专项清理整治要求,会同各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部署各行业协会商会对收费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对于违法违规收费,要立即全面清理取消并限期退还违法违规所得。"上述负责人表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1年"治理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工作的通知》(国市监竞争发〔2021〕13号)的贯彻落实,会同民政部门、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通过专项检查、交叉检查、联合检查、年度检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对行业协会商会自查自纠情况的抽查检查力度,形成监管合力,确保相关问题全面整改到位。  此外,《通知》强调,要组织开展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经营服务性收费"回头看"工作。各地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行业协会商会经营服务性收费清理规范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20〕632号)文件精神,结合此次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要求,对前期开展的打破服务垄断、取消违法违规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等工作成效进行自查评估,重点自查前期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结合收费集中公示情况,选择部分收费较高的行业协会商会进行抽查复核,持续提升收费规范性和透明度,降低偏高收费。  重点清理和专项整治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问题  在工作重点上,《通知》明确,重点查找以下社会和企业反映强烈的乱收费问题并进行清理整治:强制或变相强制入会并收取会费;只收取会费不提供服务,或者对会费所包含的基本服务项目重复收取费用;利用分支(代表)机构多头收取会费;采取"收费返成"等方式吸收会员、收取会费;利用法定职责或者行政机关委托、授权事项违规收费;通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收费;通过职业资格认定违规收费;强制会员单位参加各类会议、培训、考试、展览、评比评选、出国考察等各类收费活动;强制市场主体提供赞助、捐赠、订购有关产品或刊物;以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名义收取或变相收取管理费、赞助费;以担任理事、常务理事、负责人为名向会员收取除会费以外的其他费用;会费标准未按规定程序制定或修改;强制性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未按照规定程序制定或修改;实行市场调节价格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不合理;其他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行为。  上述负责人表示,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要对发现的乱收费行为实行"零容忍",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对部分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自查自纠情况开展抽查检查。对于抽查检查中发现存在弄虚作假、瞒报漏报、整改不到位、不服从(原)业务主管单位部门指导监管等情形的,将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惩戒、公开曝光、年检降档、评估降级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处理处罚力度。 三部门发文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   据悉,为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强综合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明确,进一步完善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相关制度。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动综合医院中医药发展。设中医临床科室(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民族医学科)的公立综合医院要把建立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和多学科诊疗体系纳入医院章程,将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纳入医院管理制度,结合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统筹优化并差别化实施中医临床科室绩效考核,鼓励和引导提供中医药服务。  《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具体包括:加强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设置、加强综合医院中药房设置、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加强信息化支撑。其中指出,设置互联网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鼓励提供互联网中医药诊疗服务。  《意见》要求创新中西医协作医疗模式,具体包括,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在综合医院各临床科室加强中西医协作、开展综合医院科室间中西医协同攻关、深化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中西医协同攻关等。  《意见》明确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包括:提升中医诊疗规范化水平、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和评价、规范中药合理使用。  《意见》同时要求,加强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可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参照该《意见》完善相关制度,加强中医药工作,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 我国到2025年基本建成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据悉,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要求,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日前联合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下,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水平显著提升,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重大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方案》要求,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达标建设,与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互联互通,满足新形势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重大疾病防控需要。国家和重点区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具备新发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一锤定音"检测能力和重特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各地要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类资金渠道,切实加强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  针对呼吸系统等重大传染病,在超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等重点地区,依托高水平综合性医疗机构,布局建设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具备聚集性疫情暴发时大规模危重症患者集中收治能力,能够按照国家要求第一时间驰援其他疫情严重地区,承担本区域内重大疫情救治培训任务,托管或指导当地传染病医院提高综合救治能力,把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  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依托有较好工作基础的医疗机构进行升级改造,在全国范围内以省为单位开展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完善紧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教育、科研等综合功能,具备大批量伤员立体化转运、集中救治、救援物资保障、信息指挥联通等能力,全面提高我国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水平。  《方案》指出,建设若干国家医学中心,形成一批医学研究高峰、成果转化高地、人才培养基地、数据汇集平台,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临床科研成果转化,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设备、疫苗、医学数据等领域"卡脖子"问题。  在执行好《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重大疾病发病率和地区、人群分布等情况,进一步扩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地区、输出医院和专科范围,同步将承担输出任务的高水平医院纳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到2023年覆盖所有省份,完成全国范围的规划布局,到2025年基本完成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群众危急重症、疑难病症基本在省域内得到解决。  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改善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出生缺陷防治、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增加康复、护理资源。地方政府要聚焦重点人群健康需求,加快完善妇幼健康、职业健康、老年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补齐健康教育、康复医疗、老年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等领域短板,加快完善支持政策包并加快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  《方案》强调,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重点提升中医药基础研究、优势病种诊疗、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医药装备和中药新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能力,打造"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  根据"平急结合、高效准备,专兼结合、合理布局,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的原则,建设35个左右、覆盖所有省份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提高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参与救治能力和危急重症患者集中收治能力,带动提升区域内中医疫病防治能力。  建设5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大力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强化临床科室中医能力建设,建立科室间、院间和医联体内部中西医协作机制,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推动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成为全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人才队伍培养和医疗模式推广的中心,在区域内乃至全国发挥中西医协同发展"旗舰"引领作用。  遴选130个左右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地市级重点中医医院,围绕心脑血管、肿瘤、骨伤、妇科、儿科、康复等优势病种,打造名科、名医、名药,做优做强一批中医优势专科,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推动一批中药制剂开发应用,加快省域内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两部门要求以"六大提升行动"为重点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6月28日,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以"六大提升行动"为重点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意见》指出,充分运用2017年以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既有成效,大力推进"三链协同",深入实施"五优联动",做实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等"六大提升行动",打造"十四五"时期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依托现有粮食仓储资源,鼓励因地制宜升级改造仓储设施,提升仓房的气密和保温隔热性能,推动粮仓分类分级管理和使用,满足"优粮优储"需要;推广应用气调、机械或热泵制冷控温、内环流控温等绿色储粮技术,完善粮情在线监测和智能化控制功能,提高收储环节粮食品质保障能力。  二是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强化流通反馈激励机制,推进优质优价市场化订单收购,优化粮食供给结构。强化标准和质量导向,鼓励结合实际组织制定、发布地方特色粮油产品团体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鼓励企业推行更高质量标准,加强营养健康粮油产品研发;持续开展"中国好粮油"产品分级遴选;"中国好粮油"区域公共品牌和优质粮油产品推广;搭建国家"中国好粮油"电子交易平台、进驻电商平台,依托好粮油门店、军粮供应和应急网点、主食厨房等,开展产销对接,完善优质粮食线上线下销售网络。  三是粮食质量追溯提升行动。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平台功能和检验监测体系,加强粮油标准体系建设,优化粮食质检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粮食质量检测系统,开展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安全风险监测服务。制定"好粮油"产品追溯规范,依托企业建立"好粮油"产品追溯平台。  四是粮食机械装备提升行动。加大关键粮食机械装备自主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在粮食清理、干燥、仓储、装卸、运输、加工等环节,推广应用粮食机械装备自主创新成果,升级配置粮食收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型装备和"四散化"运输、集装箱运输、成品粮冷链运输装备等,改造升级粮食加工生产线,促进粮机装备企业应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装备,提升装备生产技术,提升行业节粮减损装备的制造水平,促进国产化加工装备使用率。  五是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行动。发展壮大"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提升粮食应急生产、加工、物流和储存能力,拓展"好粮油"门店应急功能,增强粮食保供能力,健全地方粮食应急保障网络,加强粮情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健全平时服务、急时保供、战时应急的供应体系,充分发挥粮食产业优势,确保市场粮油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响应迅速。  六是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倡导营养、均衡、健康消费理念。开展全社会爱粮节粮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爱粮节粮"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军营、进食堂等行动,培养节约习惯,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推进农户科学储粮项目,推广粮油适度加工技术成果。《意见》要求切实抓好优质粮食工程组织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统筹政策支持,三是强化考核监督。 政策要闻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印发   据悉,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纲要》由前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提升行动,重点工程和组织实施5部分组成。  《纲要》提出"突出科学精神引领、坚持协同推进、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开放合作"的原则。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5%;到203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达到25%。"十四五"时期,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分别实施针对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人群的5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围绕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效能,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5项重点工程。  《纲要》从组织、机制、条件等方面提出具体保障措施,确保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沪深交易所下调基金交易经手费   6月30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下调基金交易经手费收费标准等通知。根据通知,自2021年7月19日起,上交所基金交易经手费收费标准由按成交金额的0.0045%双边收取,下调至按成交金额的0.004%双边收取;深交所基金交易经手费收费标准由按成交金额的0.00487%双边收取下调至按成交金额的0.004%双边收取。另外,沪深交易所基金大宗交易经手费收费标准按调整后标准费率的50%双边收取。上交所交易单元使用费收费标准由原每个交易单元每年5万元,下调至每个交易单元每年4.5万元。  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下调基金交易经手费和交易单元使用费收取标准,是交易所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减税降费政策、不断完善收费体系、切实降低市场成本、让市场主体有更多获得感的具体体现。下一步,上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指导下,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和效率,努力让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切实惠企利民,积极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下调基金交易经手费收费标准,是在2015年下调基金交易经手费基础上再次下调,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减税降费方针政策,进一步降低市场参与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措施。今年以来,深交所结合工作实际,已出台多项降费举措,扎扎实实为市场主体办实事,得到市场参与者的广泛认可。下一步,深交所将继续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和效率,助力基金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中证金融将推出市场化转融资业务   据悉,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6月30日宣布,将推进优化转融资业务,原"固定期限、固定费率"改为实行市场化的竞价交易机制。中证金融表示,此举是为了更好服务证券公司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优化完善转融通制度,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近年来,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中证金融不断完善转融通制度机制,率先在科创板、创业板实施了市场化转融券约定申报,借贷双方可以灵活协商期限和费率,转融券业务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融券和转融券余额稳步增长。目前,转融资业务仍然沿用"固定期限、固定费率"的交易方式,期限不够灵活,费率调整存在一定滞后性,难以适应证券公司多样化、差异化的融资需求,有必要改革完善。改革后,转融资业务将采取"灵活期限、竞价费率"的交易方式,证券公司可以在法定期限范围内灵活确定资金具体使用期限,并在中证金融公布的转融资费率下限基础上自主灵活报价,通过竞价方式达成转融资交易。  中证金融指出,下一步将做好业务规则和技术系统等各项准备,分步推进,稳妥实施。   ▲银保监会清理规章规范性文件   据报道,根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做好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与民法典的有效衔接,维护监管法制统一,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中国银保监会对现行保险业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定期清理,对与民法典不一致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专项清理,清理结果于6月28日以《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清理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形式发布。  《决定》废止、宣告失效了一批保险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原因主要是相关上位法已被大幅修订,工作实践中已直接适用上位法;有的文件制定时间较早,已不适应现实情况等,及时清理有利于扫清制度障碍。《决定》还修订了与民法典不一致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是银保监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法典相关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做好规章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和专项清理工作,并根据相关文件立改废情况及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继续完善层次清晰、内容完整、体系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法规体系,不断提高银行业保险业监管工作法治化水平。   ▲三大粮食作物两类保险实施范围扩大   6月29日,财政部联合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印发通知,决定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增强农民抵御风险能力。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保险保费补贴45%。  通知指出,将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逐步为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产粮大县的全体农户提供覆盖农业生产完全成本或种植收入的保险保障。2021年覆盖实施地区500个产粮大县,2022年实现13个粮食主产省份产粮大县全覆盖。  考虑到现有险种和相关政策衔接,根据通知,对纳入政策实施范围的产粮大县,有关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2021年可在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农业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中自主选择投保产品,2022年起可在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中自主选择投保产品,但不得重复投保。  不仅选择灵活,而且补贴力度也得到提高。《通知》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投保农户保费实施补贴,在省级财政补贴不低于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补贴45%,对东部地区补贴35%。   ▲工信部公布2021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据悉,工信部6月28日公布2021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称将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注重协同创新、强化应用牵引,持续健全完善汽车标准体系。  此次公布的工作要点共分为强化规划引领,注重顶层设计;聚焦重点领域,优化标准供给;以及深化国际合作,加强标准法规协调三个方面共15点。  工作要点提出,要加快战略性新兴领域汽车标准研制。注重电动汽车整车综合性能提升;加快推进整车信息安全、软件升级、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和制定工作;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应用,加快自动驾驶应用功能要求和场地、道路试验方法等标准的制定出台,研究港口、配送等特定应用需求相关标准;针对自动驾驶功能使用差异性,开展自动驾驶功能产品说明书、自动驾驶使用者培训等方面的准化需求探索与研究。  此外,工作要点还提到,开展绿色低碳及智能制造相关标准研究。开展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及核算办法系列标准的研究;研究制定汽车行业智能制造领域的术语和定义、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要求、汽车行业标识应用指南等基础标准,以及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新能源汽车数字化车间、汽车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管理要求等关键技术相关标准。  在深化国际合作,加强标准法规协调方面,工作要点提出,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多双边合作机制平台,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组织标准化路线图合作研究,共同提出国际标准法规提案,联合开展相关测试验证活动。深入参与自动驾驶验证方法(VMAD)、数据记录系统(EDR/DSSAD)、信息安全和软件升级 (TFCS/OTA)、自动转向功能(ACSF)等国际法规协调。推动自动驾驶测试场景系列标准制定工作,明确测试场景标准后续工作计划,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推动标准立项和制定工作。 ▲发改委下达气象基础设施2021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据悉,为推进气象监测预警能力补短板建设,增强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保障能力,发展改革委近日下达额度为10亿元的气象基础设施项目2021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本批计划的总体绩效目标是:一是原址更新、加密新建自动气象站,弥补青藏高原东部边坡地带、地形复杂的偏远乡村、7大流域重点防汛河段和防汛功能性湖泊汇水区域的监测空白,提高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完善地面观测能力;二是建设X波段天气雷达系统,补充长江、黄河流域,西部复杂地形且人口聚集区,东北农垦和林业保护区的监测空白,增强雷达观测空间覆盖率;三是建设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弥补中西部天气灾害频发地区和大城市的监测空白,提升温、湿、压等要素垂直观测时间密度,实现与传统探空设备的协同观测。   ▲水利部部署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整改提升工作   据悉,2020年,水利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主要是通过取水口核查登记,摸清取水口的数量、合规性和监测计量现状,针对发现的问题推进整改提升,强化取用水监管。目前,核查登记阶段工作基本完成,全国核查登记取水口超过560万个,进入整改提升阶段。近日,水利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整改提升工作的通知》,对整改提升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整改提升的总体目标是,针对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核查登记反映出的问题,分类施策推进整改,2022年3月31日前,基本完成整改阶段任务,依法规范取用水行为,推进取用水秩序明显好转。要坚持刚性约束,把江河水量分配指标、地下水管控指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等水资源管控指标作为整改的重要约束条件。要坚持依法整改,依法进行问题认定和整改,不得随意降低或提高标准,对拒不整改或不按要求整改的,从重处罚。要坚持有序整改,对能立即整改的问题,立行立改;需分阶段整改的,应限时整改;整改工作要妥善处理矛盾,防止"一刀切"。要坚持便民高效,优化简化审批流程,加快实施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应用,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  整改提升的主要任务,一是分析判断区域取用水状况,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区域取用水是否符合水资源管控指标要求作出判断,作为问题整改的重要前提。二是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流域管理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复核认定问题,提出保留类、退出类、整改类分类清单,根据水利部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结合实际明确整改措施。三是组织实施整改。按照整改提升任务分工,针对不同类别问题,组织取水单位或个人进行整改。四是建章立制。以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取水口动态更新机制和取用水监管机制。   ▲三部门联合出台托育建设实施方案   据悉,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6月25日联合发布《"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下,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进一步改善养老、托育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推动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增强兜底保障能力,增加普惠性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托育服务水平,逐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方案提出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针对托育机构盈利难,在资金投入上文件要求地方发挥主体责任,加大投入,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对普惠托育企业和机构提供金融支持。  方案提出,鼓励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支持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服务机构,探索家庭托育点等新模式新业态。 国资改革 国资委强调国企混改要选对引好战略投资者   据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充分发挥混改典型案例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国企混改试点取得更大进展和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25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经验交流现场会,部分混改试点企业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在各方面大力支持推动下,混改试点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要求,努力探索和攻坚,力求成熟一户推进一户、推进一户成功一户,混改试点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近半数试点企业已完成混改试点主体任务,企业治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现了系统性重塑,发展活力和经营效益显著改善。通过试点,形成了一大批试点效果显著、示范效应突出的混改典型案例,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探索形成了核心存量资本混改、非核心资产剥离单独混改、新兴领域增量资本混改、资产证券化混改、国资投资入股民营企业"反向混改"等多种有效路径,既在重要行业领域打造了样板,也在充分竞争领域作出了示范,有效牵引带动了面上混合所有制改革。  会议强调,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始终坚持"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十六字方针,真正把混资本和改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以"混"促"改"。混改推进中要着力抓好5个关键环节。一是选对引好战略投资者,优先引入与企业主营业务具有较强协同效应、与企业所处产业链上下左右高度关联的产业投资者,实现战略协同、优势互补。二是设置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让战略投资者在股权架构上有分量、在治理结构上有话语权,真正发挥"战略"作用。三是构建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建立有战略投资者参与、结构合理、专业化的董事会,真正落实董事会职权,实施差异化监管。四是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大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五是建立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构建符合企业经营实际的多元化、系统性、多层次的中长期激励约束体系。  会议要求,要牢牢把握混改的正确方向和内在要求,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规范有序推进混改试点。要积极主动推动混改试点尽快落地见效,加强工作对接和各方面沟通协调,解决混改推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一企一策"做好混改实施工作,努力取得更大进展、获得更多实效。 自主创新 三部门联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   据悉,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联合印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2021-2023年)》(简称《方案》)。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创新型企业获取发展资金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我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年均增长19%,2020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2180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集中于高新区等产业园区,通常具有轻资产、重研发、多专利等特点,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需求迫切。《方案》聚焦"入园"和"惠企",强化"政企银保服"联动,将通过措施优化、模式创新和服务提升,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深入园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基层网点,缓解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可及性和服务便利度大幅提升,产业园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的普及面显著扩大,被质押专利的实施率明显提高,100个以上产业园区的知识产权质押项目数和质押融资金额年度增长率在20%以上,新增上万家中小微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实现融资。  《方案》提出,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适应知识产权融资特点的授信尽职和内部考核管理模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在产业园区设立的科技支行,重点营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用好单列信贷计划和优化不良率考核等监管政策,鼓励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同时,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综合运用保险、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降低信贷风险;对于资金长期闲置的,要及时调整优化管理办法和使用方式,并加大对产业园区的支持倾斜力度;探索风险补偿的前置模式,在融资出现不良时,先行按比例拨付补偿金,待质物处置后再行清算。  此外,根据《方案》,将进行信贷合作模式创新。探索开展"政银园投"合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园区白名单企业提供合理授信额度和续贷便利等增值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共享科技型企业高成长性红利;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深度合作,围绕产业专利集群或区域商标品牌,给予园区合理的意向性授信额度。  据悉,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中国银保监会2020年11月指导有关地方开展了覆盖53个园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现场签约7.1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设的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即将运行;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有关金融机构研发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陆续落地。这些都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北京未来科学城两大能源创新联合体成立   据报道,聚焦能源领域创新,两大创新联合体近日在北京未来科学城"能源谷"成立。  海上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由中国华能、东方电气、中国船舶、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等23家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组成,将就提升我国海上风电资源评估、风电机组、柔性输电、场群控制、智能运维、能源岛开发等技术开启联合攻关。  另一个创新联合体则关注CCUS技术。CCUS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实现循环再利用。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多领域应用落地。其中,华能清能院已开发出多项首台(套)碳捕集装置,创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捕集理论和成套技术体系。  CCUS技术创新联合体由中国华能、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标准院等17家单位组成,以提升我国CCUS技术产业化设计、建设和运营能力,实现装备国产化,掌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并将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其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重庆出台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政策   据悉,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通知,提出从要素投入、开拓方式、发展模式、业态模式、分类指导、营商环境六个方面对外贸创新发展进行优化。  在创新要素投入方面,重庆将聚焦电子、汽车、装备等外向型重点产业,加强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完善海外供应链保障协调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防控能力。同时,将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智能终端、汽车摩托车等优势产业提档升级。  在创新开拓方式方面,重庆将支持企业用足用好RCEP、中欧投资协定、自贸协定相关优惠政策,实施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行动计划,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为重点,加快推进"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增强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等国际展会辐射效应,利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国际展会平台,扩大经贸合作"朋友圈",深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经贸合作。  在创新发展模式方面,重庆将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发展,推进国家级和市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完善共性技术研发、检测、营销等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基地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的制(修)订。积极创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开展"承接产业转移沿海行"活动,引进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产业。  在创新业态模式方面,重庆将推进中国(重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中欧国际快件分拨中心,支持生产企业和传统外贸企业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国际市场。积极扩大整车进出口贸易,探索对欧整车跨境铁路车厢运输模式和境外品牌整车生产厂授权平行进口模式创新,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推动服务贸易向高技术、新业态方向创新发展。  在加强分类指导方面,重庆将实施"外贸领军企业培育提升计划",鼓励电子、汽车摩托车、化工等行业龙头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股权置换等方式,整合海外品牌、技术、营销渠道和高端人才等资源,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建设重庆中小外贸企业产品技术海外展示交易平台。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加大"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外资企业引进力度。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重庆将对标自由贸易港,积极开展陆上贸易规则、多式联运、物流金融等首创性改革探索,增强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持续深化外贸领域"放管服"改革,在物流、仓储、通关、退税、外汇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精简审批流程。 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6月24日,浙江省科技厅发布《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是浙江省进入新发展阶段编制的第一个科技创新领域五年规划,是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行动指南。  面向"十四五",《规划》确立了科技强省建设"两步走"的战略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科创高地,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初步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着力实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重要指标"六倍增六提升";到2035年,全面建成三大科创高地,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在世界创新版图中确立特色优势,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基本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规划》既部署全局,又突出重点任务,明确了"抓好十大重点,形成十大突破",即: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快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努力打造创新策源优势;加快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大力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发展;大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加快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构建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全力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全力推进科技赋能品质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创新治理体系;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供给,有力保障规划落到实处。  据了解,在做好"十四五"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浙江省还同步编制了中长期科技创新战略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9个子规划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等10个技术专项规划,形成了"2+9+10"科技创新规划体系。 浙江公布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   6月28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印发《浙江省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件,海外发明专利年授权量达到5000件。  《规划》编制以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统领,以知识产权数量多起来、结构优起来、运用活起来、形象树起来为目标,按照环境与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大模块进行总体部署,涵盖了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中医药、老字号等各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共28项内容,设置了规划16项定量指标、五项重点任务10个专栏共51项具体工作,梳理了包含20项内容的"四重"工作清单。  在《规划》梳理的知识产权领域"四重"清单中,11个重大项目中有6项与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有关,包括知识产权区域示范创强项目、优势产业及龙头企业知识产权布局工程、未来产业知识产权评议与赋能工程、科创板上市知识产权加速器建设工程、知识产权服务业品牌机构培育项目、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出了十大工程,其中提及集成电路、芯片等内容。  在知识产权区域示范创强工程方面,支持绍兴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强市,打造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和科创、文创"两廊"建设,创新推广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枫桥经验",支持新昌县、柯桥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区)。  在重点产业高价值知识产权转化工程方面,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数字经济领域高价值核心发明专利布局,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未来网络、工业互联网、智能数据等数字技术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和标准必要专利, 在区块链、量子信息、柔性电子、虚拟现实等重点领域提前布局一批国际专利。运用专利技术加快传统产业、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领域有效高价值核心发明专利达到9万件。  在产业链知识产权安全监测工程方面,提出了优化稳定数字安防产业链、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提升网络通信产业链国际话语权、强化智能计算产业链安全、提升智能家居产业链知识产权竞争水平等内容。  优化稳定数字安防产业链:开展芯片、关键核心元器件、智能算法等关键环节知识产权攻关,加快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的知识产权布局与储备,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安防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开展第三代半导体芯片、专用设计软件、专用设备与材料、关键射频器件、高端光器件等关键领域知识产权攻关,加快毫米波芯片、太赫兹芯片、云端一体芯片的知识产权布局储备,有效化解产业链风险。  提升网络通信产业链国际话语权:争取国家物联网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落户,加强网络通信核心芯片及关键器件、基础软件研究,加快知识产权创造收储和标准研究制定工作。强化全球精准合作,构建网络通信产业专利池,打造产业链下游企业共同体。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产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通道,全省通过专利预审、专利优先审查的网络通信产业专利不少于3000件。  强化智能计算产业链安全:加强芯片、存储设备、服务器等关键产品知识产布局和储备,加强高性能智能计算架构体系、智能算力等领域知识产权收储,补齐操作系统短板。  提升智能家居产业链知识产权竞争水平:加强高端专用芯片、钽电容和石墨轴承等关键领域知识产权攻关和国际布局,推进智能门锁、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厨卫等领域关键技术产品创新。  此外,《规划》还提到要强化高质量知识产权培育和前瞻布局,其中包括支持集成电路企业申请注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 学者认为鼓励创新需辩证分析技术泡沫   环球时报日前刊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撰写的文章指出,鼓励创新需辩证分析技术泡沫。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上有一种说法:由于技术进步速度下降,全世界将进入一个"长期停滞"阶段。然而,近十年来,人工智能、太阳能和电动车三项技术趋于成熟,世界经济极有可能在它们的带领下进入一个长期扩张阶段,而且,中国将在其中起到引领作用。  第一个技术是人工智能的应用。2016年"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人工智能还是非常小众的技术;在此之后,人工智能的成本大幅下降。后者与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应用有关。中国的应用场景非常多,产生海量的数据。人工智能并不会思考,必须用大量的数据去训练它,它才会变得"聪明",而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人工智能已经给很多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第二个技术是新能源。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性议题,我国也提出了"双碳"目标。然而,要实现"双碳"目标,特别是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任务非常艰巨。尽管减排是每个行业的事,但降低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例,代之以可再生能源,是重中之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拥有全世界1/3的光伏装机容量以及3/4的光伏组件生产,太阳能发电成本也已降至与火力发电同等水平。  第三个技术是新能源汽车。未来20年,淘汰燃油车将成为世界性趋势,很多国家已经制定了时间表。燃油车的替代产品是电动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我国有世界领先的电池企业,国产电动车销量已经占到全世界的30%至40%,而国产燃油车销量只占10%。一些领先型国产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700公里以上。而且,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国产电动车的成本比欧洲电动车还要低。10年之内,中国极有可能会像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汽车制造业一样,大量出口电动车。  纵观过去200年的历史,世界经济扩张的长周期都是由成熟新技术引领的。成熟新技术的标志,除了"新"以外,还必须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或很强的产业带动作用,并且价格降至足够低的水平。上述三项技术都具备这些特点,因此有理由相信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扩张周期。大概从宋朝算起,中国将第一次重新站到世界技术的前沿,而且在产业应用方面引领世界。尽管中国在最前沿科技方面落后于美国,在基础材料方面落后于欧美日韩等国,需要更多的知识、资本和技术的积累。但是,在中间技术以及高技术应用领域,中国已经走到世界前沿。  这些领域的代表是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它们的产销量和技术都实现了世界领先。把产销量做到世界领先并不是难事,因为中国的市场很大。把技术做到世界领先更难。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共同点是,一开始利用我国劳动力、土地价格方面的优势,迅速占领市场,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最终走到世界技术的前沿,此时,国外竞争对手基本上已被打败。  我国的研发投入已经接近美国的2/3,但在基础科学方面的投入与美国的差距较大。基础科学投入占我国全部研发投入的6%,而美国超过11%。要全面缩小与美国在高科技前沿领域的差距,需要等到我国的世界50强高校数量达到美国的2/3以上。  在基础材料方面,资金是第一位的,因为新材料的试验费用非常高。在诸如硅基芯片这类技术路线很明确的领域,我国可以发挥体制优势集中资金进行试验,寻求突破。  但是,绝大多数领域的技术创新还是要靠市场。市场搞创新,就可能出现科技"泡沫"。比如19世纪末的"自行车泡沫"。十几年前,我国开始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投入,不少项目烂尾,包括我本人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对此有诸多批评,但现在看来,我们都错了。也是在十年前,我国开始上电动车项目,一是为摆脱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二是为弯道超车,提升我国的汽车产业竞争力。电动车行业随之出现了一些"泡沫",也出现了骗补现象。当时批评声音也很多,但现在看来电动车补贴政策基本是正确的。  科技创新、特别是从0到1的创新,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美国与德国、日本的对比就是很好的例子。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资本市场,最具创新力的企业;反观德日,尽管它们的企业也能够创新,但却没有一家全球领先的创新公司,这不是个偶然现象。相比于银行,资本市场的最大优势是具备灵活性,为高风险的前沿创新找到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为了激励投资,全社会的投资回报必须能够覆盖全社会的投资成本,但因为前沿创新的成功概率很低,那些成功的创新回报率就必须非常高。资本市场参与者都在寻找成功的创新项目,因而就会形成金融"泡沫"。中国要在前沿科技创新方面追赶美国,就应该对此有心理准备。 强化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引领支撑作用 据悉,经济日报6月23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王博雅的文章表示,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中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在快速迈进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大力提升创新型人力资本水平,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一)文章表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而创新型人力资本是个人拥有的发现、引入、创造、开发以及整合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的素养和能力,它以创新型人才为载体,是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最为稀缺的高端生产要素。一方面,创新型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的要素,随着投入增加不仅不会带来边际报酬递减,还会实现要素边际报酬长期递增,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强需求侧管理中,创新型人力资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重要源泉。创新型人力资本生产部门既是供给侧生产部门,又是一些产品和服务的最终消费部门,在为社会提供创新型人力资本、增加劳动者收入的同时,也会刺激相关产业的需求升级,拉动公共产品供应和居民消费增加。把提升创新型人力资本作为供需两端的共同着力点叠加发力,能够畅通相关产业链循环、改善价值链,有利于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要看到,眼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而创新型人力资本的规模和质量深刻影响着大国博弈的结果。哪个国家拥有一流创新型人力资本,哪个国家就能获得更多的关键性科技创新成果和长期竞争优势,相反,创新型人力资本短缺,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撑力度势必从根本上受到削弱。进一步看,建设现代化国家,必须拥有一批领先世界的重大核心科技成就作为战略支撑,而“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引领作用,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疏通“卡脖子”的堵点,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同时,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也要求我们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过提升创新型人力资本,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使创新型人力资本规模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匹配,筑牢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人才根基。  目前,中国创新型人力资本呈现出加速积累的良好态势,教育公平和质量有较大提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提升受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制约,使得中国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从投入上看,中国高等教育生均投入和基础研究投入相对薄弱;从培养上看,在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创新教育都长期存在一些缺失;从流动上看,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流动还不十分顺畅,中国对国际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依然较弱;从储备上看,中国创新型人力资本整体还存在较大缺口,高级别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储备规模相对较小,且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缺陷;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中国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提升,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文章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提升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国际经验表明,大多数成功迈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发展中国家都是在产业升级初见成效的15年之前,就开始了人力资本的结构性跃迁。当前,中国不仅有大力提升创新型人力资本的迫切需求,而且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具备进一步开发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可以说,有利于创新型人力资本提升的重要窗口期已经开启,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把握好这一窗口期,主动调整人力资本结构,不失时机地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人力资本开发,大幅提升创新型人力资本积累,大力推动创新型人力资本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充分发挥创新型人力资本在创新驱动中的突破引领作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第一,增加创新型人力资本开发投入。创新型人力资本是资源投入转化的结晶,具有长期边际报酬递增的特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建立健全科学的创新型人力资本投入机制,有利于夯实获取创新型人力资本长期报酬的物质基础。一方面,要把创新型人力资本投入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发挥中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动员挖掘全社会资源潜力,增强投入的确定性。另一方面,可考虑采用多元化筹资模式,整合财政资金、社会资金等,建立相关“创新型人力资本建设基金”,从制度上保障创新型人力资本投入合理增加,形成持续稳定的创新型人力资本投入增长机制。  第二,构建创新型人力资本培养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培养体系是提升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关键所在。创新型人力资本凝聚着丰厚的教育成果,同时,其特殊性要求培养体系把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列为重要目标。因此,要坚信中国教育能够培养出创新大师,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一方面,要遵循创新型人力资本提升的规律,统筹基本公共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既要持续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全民受教育程度,继续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还要逐步推行创新教育,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强各个教育阶段的通力合作,协调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建设目标明确、层层递进、多元协同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培养体系。此外,还要认识到,现在全球产业融合日益密切,“跨界”创新方兴未艾,许多关键核心技术牵涉的学科领域越来越多。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大批优秀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构建创新型人力资本培养体系,也要把重点放在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上。各类高校、相关院所要在规范学科内涵、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大力营造学科交叉研究文化,在实践中认识、掌握规律,扎扎实实促进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从而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丰富优质的“第一资源”。  第三,健全创新型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创新生态,是提升创新型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我们既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逐步完善各类产权保护制度,落实科研人员激励政策,激发和释放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活力,还要建立开放、包容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创新型人力资本要素的流动,鼓励知识交流和正溢出;既要强化有利于促进潜心致研的科研作风学风,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还要构建国际化人才制度和科研环境,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体系,大力提升科研管理、平台建设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国际科技人才在重大科学研究任务和大科学工程实施中的参与度。 节能减排 发改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75亿元支持污染治理项目建设   据报道,根据《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发改环资规〔2021〕655号)要求,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75亿元,支持各地污水处理、污水资源化利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城镇医疗废物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建设,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本次投资计划紧紧围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一钱多用",优先向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重点区域倾斜,推动补齐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指导督促各地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切实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效益,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黑龙江省首个深部煤层气勘查项目立项   日前,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负责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东瓮泉煤层气预查》项目通过评审正式立项,这是黑龙江省深部煤层气勘查的首个区块,对黑龙江省非常规气勘查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深度大多位于1000米以浅,而埋深1000~2000米的深部煤层气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61.2%。该项目的实施是对黑龙江省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补充。煤层气的主要成分与常规天然气相同,开发和利用煤层气可以有效弥补常规天然气在供给量和地域分布上的不足。另外,煤层气作为优质的清洁能源,可以减轻矿井灾害程度和降低矿井生产成本,还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大气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全球首个自贸试验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在青发布   6月24日,全球首个自贸试验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在青岛自贸片区绿色发展大会上对外发布,标志着青岛自贸片区在制度创新领域取得又一重要突破,引领全球自贸试验区"绿色低碳生态发展新模式"。  围绕"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定位,青岛自贸片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设置了绿色贸易、绿色港航物流、绿色产业等共12类40个大项。其中,29项指标体现了国家最新的绿色发展政策,27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指标体系突出"绿色"主旋律,制定高水平"双碳"目标。以2027年为时间节点,在指标体系"提前"模式下,片区碳排放强度目标较国家平均水平将降低74%,提前实现"双碳"目标。  在产业、贸易、创新等类别,指标设置注重高水平、高质量。突出青岛自贸片区港口运行的智能化和绿色化,设置绿色物流设施比例、大数据在航运物流中的应用比例等特色指标;强调海洋特色、产业创新,设置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智能制造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指标;同时,还提出了绿色金融机构占比、"一网通办"网办率、新兴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总额比重等自贸区特有的指标。 研究显示中国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   据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在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说,2014年至2018年,中国钢铁行业在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方面成效显著。  中国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的学者通过引入实时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构建了中国钢铁厂的高精度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库,并多维度分析和验证了中国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从2014年至2018年,尽管中国钢铁产量增加,但中国的钢铁厂通过末端治理技术改进等方式,使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7%和42%,而氮氧化物排放量仅上升3%。研究报告的共同通讯作者、伦敦大学学院米志付博士说,中国钢铁行业在二氧化碳和多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减排上已取得不少成效,但仍面临挑战,未来要贯彻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方针,还需要继续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效率提高、落后产能淘汰等方面取得进展。 报告称可再生能源成本大幅降低     据报道,总部位于阿联酋的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日前发布《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称,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已降至与传统化石能源相当的水平,并将冲击全球现有燃煤电厂的运营。    《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62%的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低于化石能源的发电成本,这些可再生能源电力可帮助发展中国家每年节省60亿美元以上,主要来自于陆上风力发电的使用,其次是水电和光伏发电。    "全球的煤炭产量已远超临界点,现在G20和新兴经济体也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了。我们不能实施能源转型双轨制,也就是部分国家迅速转向绿色能源,而另一些国家仍深陷于传统的化石燃料系统。"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总干事 Francesco La Camera说。 世行向中国环境项目贷款共计6.3亿美元   据悉,世行执行董事会6月24日向中国新批两项贷款,分别是4.3亿美元塑料垃圾减量项目贷款和2亿美元绿色低碳投资基金贷款,助力中国减少塑料污染,增加绿色企业和项目股权资金供给。  世行中国局局长芮泽表示,此次塑料垃圾减量项目是世行在中国支持的首个塑料垃圾治理项目,主要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助力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据介绍,该项目将率先在宁波和重庆实施。通过提升垃圾管理系统功能、解决废弃物管理流中塑料泄露等问题,两个城市垃圾循环利用水平有望得到提高。  芮泽说,项目实施过程中收获的经验和启示,有助于为今后其他城市改革和实践,以及国家层面进一步开展政策研究提供借鉴。  据介绍,世行此次批准的绿色低碳投资基金贷款通过催化国内外机构投资者更多私营资本,为小型私营绿色创新型企业和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提供急需的长期股权资金,从而支持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该项贷款将通过竞争机制选聘基金管理人独立运作,并负责所有投资决策。基金管理人在筛选、评估、监测和评价绿色投资项目中将遵循最佳实践标准,并在整个投资组合应用世行环境与社会安全保障政策。 香港提出六方面措施建设宜居低碳国际城市   据悉,香港特区政府6月29日公布《香港清新空气蓝图2035》,以"健康宜居·低碳转型·比肩国际"为愿景,提出六大主要行动,致力于将香港缔造成宜居低碳的国际城市。  《香港清新空气蓝图2035》提出的六大主要行动涵盖多个方面,包括绿色运输、宜居环境、全面减排、洁净能源、科学管理和区域协同。  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介绍,探索如何利用新兴绿色技术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世界主流。香港将继续推展提升香港空气质量的措施,配合每5年检视香港空气质量指标的安排,循序渐进收紧指标。  特区政府于2013年发表首份《香港清新空气蓝图》并提出多项政策和措施。有关工作成效显著,大气及路边的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大幅下跌,空气能见度大有改善,为香港社会及大众带来明显健康效益。至2020年,香港已达到2017年进度报告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  黄锦星表示,展望未来,特区政府将继续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同时加强区域合作,以持续改善香港空气质量,把香港缔造成宜居低碳的国际城市。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年2月发表网志表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香港力争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特区政府将在2021年年中发表实现这个目标的长远策略。 对全国碳市场的三点思考 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碳排放交易有关公告,预示距离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越来越近了。这是中国推进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步骤之一。一条践行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徐徐展开。  证券日报6月23日发表评论员阎岳文章认为,建设好这条道路,需要深入认识下面三个问题。  首先,“低碳之路”从哪里来?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就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由来,业界将之概括为“30·60目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碳达峰、碳中和列为重点工作的一部分,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经过多部门的努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各项准备工作迅速完成。  其次,“低碳之路”到哪里去?  “低碳之路”的建设要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其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截至今年1月份,127个国家承诺在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多个国家将碳中和写入法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承诺用全球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降碳强度前所未有。  “低碳之路”的挑战巨大,但我们在“开跑”前已做好热身准备。2011年以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等地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截至今年3月份,试点阶段的碳市场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  生态环境部今年年初公布的2020年蓝天保卫战成绩单显示,当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一定能让大家更多地体验到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  第三,怎样建好“低碳之路”?  实现“30·60目标”需要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比如与大家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少开1小时空调,少乘一次电梯,节约一吨水,都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至于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优化调整等“低碳之路”基础设施建设,则需要资本积极介入、全力帮扶。现在中国碳市场已有的金融产品包括配额回购融资、碳资产质押、碳债券、碳掉期、碳远期、碳基金、碳信托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交易,将会极大地丰富碳金融产品矩阵,吸引更多资金进行碳交易。汇总国内外主流机构的测算数据,我们发现,中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投入资金规模大概在150万亿元至300万亿元,甚至更多,这就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碳交易市场,则为这些目标提供了一个重要支点。 劳动用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公布   据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6月30日公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部署了就业、社会保障、工资收入分配等六方面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19项量化指标,其中要求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  围绕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规划提出,建立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规模超过4万亿元。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将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3亿人、2.8亿人。  围绕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500万人次。  围绕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人数1300万人,每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8万人;新增取得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000万人次,其中高级工以上800万人次。  围绕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规划要求,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更加健全,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工资收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更加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基本建立。  围绕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规划提出,"十四五"末,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到6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0%,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96%。社保卡实现发行应用全覆盖,持卡人数达到14亿人。 山东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   近日,山东省人社厅会同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突出危险化学品、矿山等重点行业企业,企业分管负责人等重点岗位人员,提出七项重点任务措施,力争到2025年底,工伤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重点行业事故发生率降低20%左右,重点行业企业、重点人员工伤预防培训实现全覆盖,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  《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工伤预防联防联控机制,精准确定重点行业企业。本期行动计划主要围绕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高发的危险化学品、矿山、冶金、建材、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在重点行业每年集中开展1次工伤保险专项扩面行动,分类制定具体措施督促整改,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以高危行业农民工为重点,持续推进建筑、交通、水利、能源等建设领域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  根据《实施方案》,山东省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一线班组长等重点岗位人员作为重点群体,分类分级开展培训,2025年底前实现培训全覆盖。同时,健全完善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制度。健全完善费率浮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浮动费率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从源头上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山东省积极推进工伤预防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工伤预防工作。建立省、市两级工伤预防专家库,为开展工伤预防立项评审、宣传培训、问题诊断、措施制定、评估验收等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专家论坛 厚植工匠精神助力建设制造强国  工人日报日前发表济南市委党校常晶文章称,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部署。然而,中国制造业仍面临大而不强的局面,核心技术能力不强、品牌影响力不够制约着迈向制造强国的步伐。新形势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壮骨,为中国品牌凝神铸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强国先强质。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在历史长河中,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匠心与匠术缔造了精妙绝伦、造诣高深的宏大工程与艺术瑰宝。今天,中国要在全球经济的浪潮中破旧立新,构筑制造业新格局,仍然需要工匠精神的有力支撑。  文章提出,厚植工匠精神,待遇保障是基础。技术工人是中国制造的践行者,是打通科技到产品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天问追星、嫦娥揽月等国家重器的每一个精细零件、每一道严密工序都凝聚着技术工人“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十年磨一剑”的卓越追求。然而,当前,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数据显示,中国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技能劳动者虽已超过2亿人,但其占就业人口总量的比重仅为26%,高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7%,远远低于西方工业强国的水平。其主要原因仍在于技术工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提升缓慢。只有把技能人才纳入人才“主力军”,通过高待遇、高报酬、好平台,增强技能人才的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才能尽快实现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厚植工匠精神,制度供给是关键。从应然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实然的行为习惯,工匠精神需要制度的有效嵌入。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锻造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但目前有利于工匠精神成长的外部生态与内部环境仍然不完善。在市场经济低成本、高利润、周期短的诱惑下,一些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低质廉价的发展路径,而臻于深耕设备性能、核心技术、产品质量的企业在发展中容易受到时间与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对于工匠精神的呼声很大,但相关制度的完备程度及其贯彻实施力度与持久度仍然需要提高,需要国家、企业与社会上下联动,共同发力,筑牢工匠精神的基础。在国家层面,加强对现行工匠制度的查漏补缺、矫正偏差,在坚持、完善、创新的基础上重在落实。在企业层面,要作好相关制度的具体部署。企业要争当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和排头兵,以重技术、重创新、重品质为着力点,加快构建与创新发展相适应的激励制度、评价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形成一支与制造强国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厚植工匠精神,文化引领是根本。文化的兴盛能够支撑国家走向强盛。制造强国从根本上反映了工业文化的伦理属性。中国高铁、蛟龙探海等斐然成就的背后无不积淀着工匠精神的深厚底蕴与文化自信。作为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演绎了中华民族对于真、善、美的至高追求。然而当传统与现代相碰撞,在职业与志业、在匠气与机心之间,受自然法则与市场逻辑的支配,一些企业与个人选择了短视的个人利益。当前,中国正努力实施制造强国与文化强国战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时代坐标体系中,只有站在国家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立足于国家未来发展大计,用民族精神、家国情怀、时代担当、职业使命等文化的基本内涵超越物质利益的藩篱,才能培育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制造强国的崭新局面。 中小企业 北京优化升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6月29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举行"便民利企办实事,创贷政策进基地"活动,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在解决创业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的作用,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到企,为企业提供低成本创业贷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据介绍,北京市创业担保贷款是由政府设立贷款担保基金、受托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经办银行发放贷款、财政部门给予贴息的一项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性贷款,分为个人创贷和小微创贷两个贷款产品。其中,个人创贷最高贷款额度为5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3年;小微创贷最高贷款额度可达3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2年。创业担保贷款的利率上限不超过LPR+50BP,也就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上浮不超过0.5%,按照本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3.85%计算,最高贷款利率为4.35%。借款人仅需承担贷款利息中LPR-150BP以下部分,也就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去1.5%,按本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85%计算,借款人每年仅需支付2.35%的利息,剩余部分由财政给予贴息。  据悉,今年以来,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优化升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取消贷款对象的人员类别和户籍限制,实现了外地在京创业人员与本地人员同城同待遇。同时,充分利用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开展信息共享比对,切实推动精简申请材料、缩短审核时限、提升服务体验。其中,借款人资格认定环节不再需要提交身份证、营业执照、社会保缴费证明等纸质材料,通过系统后台数据比对即可审核。最快2个工作日内可办结借款人资格认定,比国家要求的7个工作日缩短了70%。此外,进一步降低优秀创业项目贷款门槛,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的北京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荐的在孵企业,或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在市级以上部门举办的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奖的创业项目,均可免于提供反担保措施。 经贸态势 人民币全球外储占比续创历史新高   据悉,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结构中,人民币占比迭创新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月30日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由去年四季度的2694.9亿美元升至2874.6亿美元,实现连续九个季度的增长。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升至2.45%,续刷2016年第四季度IMF报告该数据以来的新高。  IMF数据显示,当前美元仍是全球主要央行持有规模最大的储备货币。2021年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由去年四季度的59.02%升至59.54%。 今年前4个月芬兰对华贸易稳定增长   据悉,芬兰海关6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芬兰外贸强劲复苏,对华贸易稳定增长。  今年1至4月,芬兰货物出口总额为203亿欧元,同比增长7.5%;进口总额为215亿欧元,同比增长7.2%;芬兰对华贸易稳步增长,对中国出口额同比增长21.6%,从中国进口额同比增长15.1%。  今年4月,芬兰货物出口总额为53亿欧元,同比增长18.7%;进口总额为55亿欧元,同比增长29.9%。 投资视点 发改委下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据悉,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2亿元,支持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及省际毗邻区域、省际合作园区建设项目24个。  本次投资计划重点支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项目的实施对于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投资计划执行监督检查,及时跟进投资计划实施情况,督促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确保项目按期建成投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天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出炉   据悉,天津市发改委近日正式发布《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紧紧围绕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等战略,提出"十四五"时期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128"发展思路。一个总目标,即打响"诚信天津"品牌;两大任务,即服务实现城市功能定位和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八大举措,即健全信用法规标准体系、提升信用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信用主体权益保护、繁荣信用服务市场、完善信用便民惠企体系、推进信用试点示范建设、推动京津冀信用体系协同发展。  "十四五"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确定了六项具体指标,包括信用平台信息归集量,信用中国(天津)网站年访问量,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率,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的行业(领域)数量,持证信用管理师数量,累计信用贷款规模。其中,到2025年,天津市累计信用贷款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规划》明确,到2025年,社会信用法规和标准体系较为完备,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建立,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信用服务市场繁荣发展,诚实、守信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并保持全国前列,"诚信天津"品牌叫响全国。 山西省"十四五"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6月24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第九场发布会,解读《山西省"十四五"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主要内容。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表示,国内目前还没有对"未来产业"有统一的概念。  据了解,在山西的《规划》中,未来产业的定义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生物技术等与工业技术交叉融合为驱动,代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方向,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导性产业、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先导性产业、影响未来发展潜力的颠覆性产业、提升未来竞争能力的前瞻性产业,对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  《规划》是国内首个省级层面"十四五"未来产业规划,提出25个未来产业具体领域,实施非均衡发展。  山西省工信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马运侠介绍,《规划》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抓手,重点培育未来数字、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装备、未来生活等5大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全力构建主导性、先导性、颠覆性、前瞻性等4层培育体系,着力形成"5+4"未来产业发展矩阵,率先将山西建成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引领区。  山西省工信厅技术创新处处长史智锋介绍,《规划》确定了未来数字、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装备、未来生活等5大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初步确定了"9745"共25个产业。第一个"9"主要是遴选在"十三五"具有扎实发展基础,在"十四五"保持高速增长,能够在未来转型为重要支柱产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数据融合创新、碳基新材料等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导性未来产业,以技术引领、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为核心,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加快成为全国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引领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山西名片。  第二个"7"主要是遴选在"十三五"具有一定发展条件,在"十四五"能够释放产业发展潜能,形成山西经济增长新引擎的云计算与工业互联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核能等7个潜力高新产业作为先导性未来产业,推动产业进一步激发发展潜力,快速形成产业规模,逐步成为全球未来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个"4"主要是遴选在"十三五"已经开始孕育,具有颠覆性发展潜力,在"十四五"期间能够快速发展,可能成为山西未来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的量子产业、区块链产业、碳基芯片等4个产业作为颠覆性未来产业,加快推动产业完成从实验室、小试、中试向产业化的转变,加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级创新成果在山西省产业化落地,形成颠覆性产业发展集群。  第四个"5"主要是遴选"十三五"国内外最新前沿技术,在"十四五"期间超前谋划的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下一代互联网等5个产业作为前瞻性未来产业,推动产业在山西实现从0到1突破,核心技术转化为产品,逐步融入国际、国内未来产业前沿产业链,提升山西省未来产业整体高度。  史智锋说,为了实现《规划》提出的要将山西打造成为未来产业的先行区、示范区、引领区目标,具体提出7项重点工程,21项具体推进措施。  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提出培育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培育技术创新联合体3项具体措施;人才队伍培育工程,提出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开展创新人才引进,创新人才使用生态3项具体措施;未来技术突破工程,提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基础技术攻关,强化关键技术研发3项具体措施;国际国内合作工程,提出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强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创新3项具体措施;未来产业孵化工程,提出打造未来产业孵化平台,建设未来产业服务载体,创建未来产业展示场景3项具体措施;金融资本扶持工程,提出强化产业基金支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搭建银企合作平台3项具体措施;政府服务提升工程,提出强化未来产业顶层设计,推动未来产业政策实施,打造未来产业发展生态3项具体措施。 深圳发文加强银行业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建设   6月30日,深圳市政府公布印发《关于加强深圳市银行业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根据《指导意见》,绿色金融机构原则上应当满足经营规划、人力资源、经营规模、产品创新等方面建设要求,其中包括绿色融资余额占该绿色金融机构全部公司业务融资余额的比重不低于25%,且绿色融资余额较年初增速原则上不低于该绿色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速的120%。  《指导意见》是为了加强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建设符合国际国内绿色金融发展趋势,能助力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加强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建设是深圳市吸收和推广国家绿金改试验区绿色金融发展成功经验的重要举措。  绿色金融机构原则上应当满足以下建设要求,经营规划:制定未来三年绿色金融发展规划;人力资源:成立专门的绿色金融团队,负责人具有两年以上绿色金融相关业务经验,配有不少于2名具备金融、环境等复合型知识的专职绿色金融客户经理,并根据业务发展及时增配人员;经营规模:绿色金融机构的绿色融资余额占该绿色金融机构全部公司业务融资余额的比重不低于25%,且绿色融资余额较年初增速原则上不低于该绿色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速的120%;产品创新:在总(分)行的指导下,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积极总结绿色金融典型案例。  经认定为绿色金融机构或者下设分支机构被认定为绿色金融机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分)行,可以享受以下支持政策: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强化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优先支持绿色金融机构;各银行的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建设情况将作为加分项纳入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保监局对各银行的绿色金融绩效评估体系;市、区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在选择合作金融机构和开展绿色金融相关试点工作时,可以将绿色金融机构建设情况作为参考依据之一。  此外,还有市、区人民政府的绿色企业(项目)、绿色融资主体及相关政务数据将优先与绿色金融机构对接;绿色金融创新项目可以申请深圳市金融创新奖贡献奖或者特色奖,单个项目最高可以奖励100万元;市、区人民政府可以结合财政情况,通过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绿色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绿色债券奖补等方式给予绿色金融机构支持;绿色金融机构创新示范意义较好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案例,将编制成册面向各方宣传推广。 《武汉市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实施方案》公布   5月25日,在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长江资本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武汉金融博览会--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论坛上,武汉市正式发布《武汉市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实施方案》,通过政策组合拳,将武汉打造为金融投资的价值福地和战略高地。  《实施方案》明确了到2025年武汉市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500亿元,存贷款规模突破10万亿元,私募基金规模突破5000亿元,法人金融机构突破40家,上市企业数量突破150家等主要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实施方案》共提出4个部分33项工作举措:一是壮大总部型金融机构体系,推进建设高水平金融集聚区,大力引进总部金融机构。二是培育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稳步扩大直接融资,加大企业上市支持力度。三是打造标杆级金融创新体系,打造全国一流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四是构建可持续金融生态体系,高举诚信、法治的旗帜,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进入"十四五"新时期,武汉市锚定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目标,通过政策组合拳,将武汉打造为金融投资的价值福地和战略高地。武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伟在论坛上表示,武汉市将加快出台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创新、金融生态体系。加快补齐金融机构门类,对总部以及地区总部金融机构从引进(新设)落户、业务运营到增资并购、发展壮大,将提供全流程、可持续的运营发展政策支持,切实让金融机构来汉发展信心足、发展好、成长快。 广西出台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日前,广西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推动13个重点行业提质增效,实施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八大工程,力争到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以上、占GDP比重达到51.5%以上。  《行动方案》聚焦"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突出"创新、融合、集聚、开放、特色、品牌"发展,推进全区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税收和就业贡献加大、集聚发展提升、服务业企业壮大的目标。  《行动方案》提出,推动交通运输业、批零住餐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养老托育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家政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邮政电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13个重点行业提质增效。  实施提质发展八大工程:市场主体培育工程,通过政策帮扶和融资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到2023年培育100家服务业示范企业;集聚区提质升级工程,通过统筹资源、制定支持措施等,重点提升38个自治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水平;重大项目带动工程,每年推进50个生产性、30个生活性服务业重大项目;数字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数据融合应用"百千万"行动,在一百个领域,推进一千个场景的一万个应用,推动一二三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品牌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培育100个重点服务业品牌,争取一批品牌跻身全国知名品牌行列;融合创新发展工程,大力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金融服务、智慧物流深度融合发展;产业人才支撑工程,加大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国内外高层次复合型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力度;服务业开放工程,依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等开放平台,推进服务业开放事项先行先试。 广西继续实施失业保险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失业保险减负稳岗扩就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结合广西实际制定出台三项政策,以支持广西的企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用人单位减负稳岗扩就业。  政策一: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申领条件为:参保企业2020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2020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6%),30人(含)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高于参保职工总数20%的,可以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申请稳岗返还的企业还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12个月以上;严重失信企业、列入出清名单的僵尸企业不宜发放稳岗返还。  返还标准为:大型企业按本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中小微企业按本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返还。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按照2020年实施社会保险费减免政策划分的结果执行。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不含补缴的历年欠费和滞纳金。  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其他参保单位)的申领条件、返还标准参照中小微企业标准执行。  为方便广大参保企业和单位,广西各地全面推行"免申快办"模式,即各级社保经办机构采取后台数据比对方式,向本地区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或其他参保单位)精准推送信息,无需企业主动申领,实现精准发放稳岗返还。  政策二: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  2020年至2021年失业补助金政策实施期间,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累计发放不超过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失业补助金从失业人员申领之月起计发。领取失业补助金期间不享受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失业人员领取失业补助金期满、被用人单位招用并参保、死亡、应征服兵役、移居境外、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被判刑收监执行的,停发失业补助金。领取失业补助金期限不核减参保缴费年限,失业补助金按月发放。  2021年6月30日前申领失业补助金的,人员保障范围及发放项目标准按2020年本统筹地区政策规定执行;2021年7月1日起,失业补助金保障范围为2021年1月1日之后新发生的参保失业人员,失业补助金发放标准参照2020年本统筹地区规定执行。  政策三:继续放宽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  企业参保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按规定申请技能提升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继续放宽至企业在职职工参加失业保险1年以上,从2021年1月1日起执行。2021年1月至6月符合放宽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的人员在2021年内提出申领的,可以享受技能提升补贴。  本次三项政策的受理期限截至2021年12月31日。 美国白宫与两党参议员代表就基建计划达成部分一致     据报道,美国总统拜登6月24日表示,白宫与国会两党10名参议员已就一项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达成部分一致,未来白宫将继续争取两党对更大范围基建的支持。  根据白宫发布的声明,当天国会民主、共和两党各有5名参议员与拜登就基建计划进行了讨论,同意在未来8年支出1.2万亿美元用于基建,其中5790亿美元为新增联邦支出,包括交通基础设施支出、水资源运输及处理设施支出、宽带网络支出等。  拜登当天在白宫对媒体记者表示,虽然两党达成的最新共识"来之不易"且非常"必要",但他还将继续争取更大规模的支出计划,不会将已达成一致的基建计划单独签署成为法律。  拜登于今年3月和4月先后向国会提交聚焦基建的"美国就业计划"和为美国家庭和学生教育提供资金的"美国家庭计划"两项提案,总规模约4万亿美元。由于两党分歧尖锐,国会尚未就这两项提案举行投票。  鉴于两党僵持不下,在参众两院均以微弱优势占据多数党地位的民主党近来计划将上述两项提案中遭到共和党议员抵制的部分拆分出来,形成一份独立的"和解法案",并利用参议院相关规则帮助该法案以简单多数在参议院获得通过。  目前,这项已达成一致的基建计划尚未得到参议院少数党领袖、共和党人麦康奈尔的支持。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佩洛西表示,除非参议院批准上述"和解法案",否则众议院不会就该基建计划举行投票。 欧盟发布重新开放文创产业指导方针   据悉,随着夏季旅游高峰即将来临,欧盟委员会6月29日发布重新开放文化和创意产业指导方针,旨在帮助这一产业尽快摆脱新冠疫情影响。  根据这项指导方针,欧盟成员国在重新开放文化场所和举办相关活动时,必须考虑本国的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和流行病学情况。举办活动的场所也很关键,例如户外活动比室内活动更安全,适当的通风和参与人数应是考虑的重点。  该指导方针说,欧盟委员会今年春季在5个成员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如果在入口处实施检测并要求参与者戴口罩,"现场活动不会加速感染"。  该指导方针要求各成员国在文创机构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安装适当的通风设备、确保所有工作人员接种新冠疫苗、强化戴口罩和勤洗手措施、保持社交距离、对密切接触者实施追踪、制定防范计划等。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希纳斯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为了帮助文化和创意产业复苏,欧盟将采取一系列行动和措施。  欧盟委员会负责创新、研究、文化、教育和青年事务的委员加布里埃尔说,2021年至2027年期间欧盟在文创产业方面的预算总额增加了45亿欧元。  新冠疫情期间,欧盟文创产业遭受严重打击。据2021年度欧盟单一市场报告统计,2020年欧盟电影院票房收入减少70%;音乐会等举办场所上座率下降76%,收入减少64%;热门旅游区的博物馆收入损失将近80%。  随着欧盟各成员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大规模开展,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新增确诊病例数大幅减少,欧盟多地开始放宽社交限制措施。同时,有病毒学家警告说,新冠变异病毒正在加速传播,疫情有再次严峻的可能。 巴西央行上调通胀预期     据悉,巴西央行6月24日宣布将2021年巴西通货膨胀率预期从5%上调至5.8%,并表示今年实际通胀率超目标的可能性显著提升。  巴西国家货币委员会设定的2021年通胀率管理目标中值为3.75%,允许上下浮动1.5个百分点。  巴西央行表示,近期电价上涨给巴西带来较大通胀压力,预计短期内工业品价格将大幅上升,食品价格将小幅波动,但仍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近几周来,巴西遭遇旱灾,降水量少于往年,包括南部巴拉那河在内的多条河流水量减少,导致巴西水力发电量下降,而成本更高的火力发电消费增大。受此影响,巴西政府于本月上调了电价。  数据显示,物价上涨对巴西低收入人群影响更大,因为食物、燃气和电等在其消费支出中占比较高。巴西前财政部长、经济学家迈尔松·达诺布雷加认为,新冠疫情已对低收入人群造成严重冲击,而通货膨胀升高将令其处境更加艰难。 克罗地亚称已做好2023年加入欧元区准备   据悉,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7月1日表示,克罗地亚已准备好自2023年1月1日起将欧元作为该国官方货币。  普连科维奇当天在参加该国专为加入欧元区而设立的国家委员会会议时说,克罗地亚已做好引入欧元的所有准备,且得到了欧盟的政治支持。他表示,以欧元作为官方货币有利于民生和经济,货币风险和汇率成本将消失,利率会降低,外国投资将会增加。  普连科维奇说,克罗地亚经济正强劲复苏,预计今年经济将增长5%,明年有望增长6.6%。2020年该国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4%,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降至3.8%,且在未来两年将持续保持下降趋势。  克罗地亚地处东南欧,人口约400万,2013年7月加入欧盟,目前使用库纳作为法定货币。加入欧元区和申根区一直是克罗地亚的战略目标。普连科维奇日前在布鲁塞尔出席欧盟峰会时曾向媒体表示,克罗地亚有望在2022年加入申根区,2023年加入欧元区,欧盟理解并全力支持克罗地亚实现上述目标。 投资分析点评 ▲科翔股份拟定增募资11亿元建设印制电路板及半导体项目   据悉,科翔股份(300903)6月28日晚间披露,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印制电路板及半导体建设项目(二期)。  此次,科翔股份拟在江西省九江市建设印制电路板及半导体建设项目(二期),用于生产高密度互连板(HDI)和新能源汽车多层板。该类PCB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通信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科翔股份全资子公司江西科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周期18个月。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在现有基础上新增年产HDI板100万平方米和新能源汽车多层板60万平方米的产能。  公告披露,上述项目计划总投资11.2亿元,其中建设投资10.6亿元,铺底流动资金5902万元。  PCB是新能源汽车中电池模组、电控系统、汽车电子及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服务器等的重要元器件,新能源汽车用PCB的市场需求将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而快速增长。  科翔股份是国内产品品类最齐全、应用领域最广泛的PCB企业之一。科翔股份此次募投项目扩产的PCB产品涵盖了包括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工业控制、消费电子、医疗器械和计算机等领域,产品设计充分考虑了下游需求升级,实现公司高端产线的进一步丰富、优化,增强公司HDI板、多层板等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提升公司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释放更多高端产品的产能。  2020年下半年以来,上游主要原材料价格迎来新一轮涨价周期。科翔股份表示,将采取措施将原材料上涨的压力转移或者通过新原材料的开发及提高材料利用率来抵消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恒力石化拟111.25亿元投建新项目   据悉,恒力石化( 600346.SH )6月24日晚公告,公司下属公司江苏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111.25亿元建设年产80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塑料项目。  该项目建设有助于公司顺应市场发展,满足客户对中高端聚酯薄膜及功能性塑料的需求,项目拟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充分利用功能性生产线及全产业链优势,生产国内紧缺、具有差别化、高附加值的产品。   ▲方正电机拟投建新能源车驱动电机项目   6月28日晚,方正电机公告称,根据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相关议案,公司拟在浙江省丽水市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100万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项目。  此次项目总投资为5亿元人民币。在项目建设规模上,该项目拟利用现有厂房或新建厂房,购置先进新能源驱动电机生产线6条,形成年产100万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生产能力。  在进度方面,该项目将分两期实施,2022年12月底之前完成第一期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生产线2条的建设,形成年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35万台的生产能力;2023年底前完成第二期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生产线4条的建设,形成年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100万台的生产能力。  方正电机表示,在政策推进、市场需求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未来5至10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变迁和龙头崛起的黄金十年。据NE时代数据,2020年上半年Top10电机供应商中,方正电机排名第7位,市场份额为4.2%;但是在2020年11月,方正电机已经跻身第3位,市场份额为9%。作为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零部件生产的领军企业之一,方正电机将迎来难得的产业发展机遇。   ▲河南省打造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园   6月28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鹤壁市人民政府合作暨鹤壁宝山聚氨酯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在郑州举行,三方合作在鹤壁宝山打造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园。  鹤壁宝山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将分两期建设,项目以生产聚氨酯新材料为主,将围绕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向上下游发展,最终形成集基础煤化工、中游新材料、下游制品业于一体的聚氨酯新材料全产业链,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功能性新材料生产基地。  河南能源是省属国有独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在鹤壁拥有完备的煤炭、化工产业体系,具备发展高分子新材料的资源优势;美瑞新材是国内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领域内唯一的上市公司,在新材料下游领域深耕多年,积累多项核心技术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具备领先的技术优势。鹤壁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和现代精细煤化工产业基地,拥有完善的煤化工产业链基础。   ▲湖北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落地   6月28日上午,"湖北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揭牌仪式在武汉举行。该基金由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与湖北省政府合作发起设立,首期预计规模150亿元。揭牌仪式现场,基金管理人洪泰基金代表"湖北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签约了12个意向投资项目,意向签约金额超过20亿元。据了解,"湖北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将依托洪泰基金的深度行业研究和专业投资能力,重点投向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基础及新型制造四大领域。该基金以投资成长期、成熟期项目为主,推进湖北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区域辐射带动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实现在湖北省内及全国范围内对技术先进、模式成熟、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的投资布局。   ▲友邦斥资120亿元入股中邮人寿   据悉,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人寿") 6月29日发布"关于变更注册资本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称,中邮人寿拟将注册资本由当前的215亿元增加至286.63亿元,股份总数增加至286.63亿股,超越平安寿险与大家人寿,跃居行业第三位。增加的71.63亿股全部由新增的股东友邦保险有限公司认购。公告显示,友邦保险有限公司拟出资120.3357亿元。  增资完成后,友邦保险对中邮人寿的持股比例将达到24.99%,仅次于中国邮政集团的38.2%,成为中邮人寿的第二大股东。原股东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集邮有限公司、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有限公司等中国邮政系统的合计持股比例降至75.01%。不过,此次增资事项有待银保监会批准后生效。  中邮人寿是中国邮政的子公司,前者通过其与邮储银行的分销合作关系,可触达中国最大的零售金融分销网路,包括遍布中国的约4万个金融网点及超过6亿零售客户。中邮人寿目前在21个省份销售产品,覆盖邮储银行分销网络的80%。  友邦公司注册地位于香港,成立于1931年,开展保险业务长达90年,受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监管。此外,友邦公司近来动作频频。2020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其内地分支机构改建为友邦人寿,这是内地第一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   ▲中国石油涉环保业务新公司正式揭牌   6月28日,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资本")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昆仑资本成立于2021年6月22日,法定代表人为谢海兵,注册资本为1000000万元人民币。昆仑资本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1%,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9%,由中国石油集团资本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0%。中国石油表示,昆仑资本将以服务集团公司战略转型为核心,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重点。   ▲万科拟加速发展经营及服务型业务   据报道,"三条红线""双集中"供地政策出台后,开发商对房地产行业的预期普遍转向保守。行业龙头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000002.SZ /02202.HK,简称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6月30日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提出转型,宣布从以开发为主,转向开发、经营、服务并重的模式,从单一赛道转向多赛道。  "万科不应再贪婪、留恋过去的房地产高利润时代。"郁亮说,公司现在特别明确,要加速转型发展,"为此,万科要从地产总部变为集团总部,精力放在转型发展上"。  上述所说的"三道红线",是指去年8月监管部门对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按照"红、橙、黄、绿"四档管理,并据此设置"三条红线":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从"三道红线"指标来看,截至2020年末,万科净负债率为18.1%;现金短债比1.8倍;期末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70.4%。也就是说,截至2020年末,万科仅剩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这一项尚未降至红线以下。按照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祝九胜在股东会上披露的信息,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万科已实现回归绿档。   ▲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综合能源站项目获得核准   据悉,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000539.SZ )6月30日公告,其控股子公司近日收到惠州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批复,同意建设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综合能源站项目,项目由广东粤电大亚湾综合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  该项目规划建设规模为 2×60 万千瓦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机组。项目总投资估算 38.2 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比例为总投资的 20%,由广东粤电大亚湾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出资,资本金以外的资金由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渠道解决。   ▲通威股份拟140亿元投建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   据悉,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600438.SH )6月30日晚间公告,拟在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新增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主要从事高纯晶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项目总投资预计为 140 亿元人民币,项目按每期 10 万吨分两期实施。  一期投资预计 70 亿元,计划 2022 年 12 月底前投产;二期项目根据市场及光伏产业发展情况择机启动。 ▲远景科技集团计划在法国杜埃新建电池工厂   据远景科技集团6月29日披露,旗下远景动力已与法国雷诺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雷诺向远景提供5年40GWh至120GWh动力电池订单。远景动力计划在法国杜埃新建超级电池工厂,于2030年实现年产能24 GWh,并具备实现40 GWh的扩容潜力。 ▲奥迪计划2033年逐步停止生产内燃机车型     6月23日,奥迪CEO杜思曼(Markus Duesmann)宣布,奥迪将向电动化全面转型,拟于2025年推出最后一款全新内燃机车型;至2033年,奥迪将逐步停止生产内燃机车。奥迪预计,2033年后中国市场对内燃机车型的需求或许继续存在,因此会在中国继续提供本土生产的燃油车。杜思曼称,奥迪内燃机车型停产的确切时间取决于客户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奥迪目标是最迟在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即碳中和。   ▲渣打集团称没有减碳规划企业的融资渠道会被关上   据报道,渣打集团CEO、B20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紧急情况行动委员会联合主席温拓思(Bill Winters)在6月23日晚间举行的2021财新夏季峰会"挑战与方略"开幕论坛上表示,基于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排放标准进行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是个"温和的负担",金融机构都不时需要应对新的监管要求,但更大的挑战在于完成净零转型。  温拓思说,"我们(渣打集团)已经在和高碳客户沟通,表示渣打已定下碳中和计划,到2030年要减少45%-50%的碳排放量,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这意味着要继续作渣打集团的客户,也要制定自己的碳中和计划并执行实施。 经营管理企业改革动态 ▲上汽集团计划拆分多家子公司上市   6月24日,上汽集团( 600104.SH )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在媒体沟通会上透露,上汽集团计划陆续拆分多家子公司上市,捷氢科技会是第一家。捷氢科技优先考虑在科创板上市。中海庭和联创电子混改上市也在推进之中。  捷氢科技是氢燃料系统公司,中海庭是高精度地图公司,联创电子是汽车电子零部件公司。祖似杰称,汽车行业正在同时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各行业公司跨界入局,又涌现出蔚来汽车(NYSE:NIO)、小鹏汽车(NYSE:XPEV)和理想汽车(NASDAQ:LI)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传统汽车国企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行机制变革。   ▲冀东水泥拟收购金隅冀东水泥47.09%股权并将其吸收合并   据报道,冀东水泥( 000401.SZ )6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拟通过向间接控股股东金隅集团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其所持合资公司金隅冀东水泥(唐山)有限责任公司47.09%股权并吸收合并合资公司。此次吸收合并完成后,公司为存续主体。公司拟定增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吸收合并交易对价经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为136.23亿元。  冀东水泥认为,通过此次交易,金隅集团退出对标的公司的参股,标的公司的资产业务将整体注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及盈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东方日升子公司拟5.79亿元转让电站资产   据悉,东方日升( 300118.SZ )6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东方日升(宁波)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拟将其持有的宁海新电电力开发有限公司、五莲京科光伏发电有限公司、铜鼓县铜升电力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湖北岚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交易总价为5.79亿元。  东方日升称,交易有利于公司的资金回笼,增加公司运营资金,本次交易预计产生税前利润2.61亿元。   ▲吉宏股份拟购钓台贡不低于70%股权   据悉,又一家上市公司跨界收购白酒企业。6月28日晚,吉宏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6月27日与自然人蔡啟俊、王安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拟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受让股权、增资等方式收购贵州钓台贡酒业有限公司不低于70%的股权,进而持有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古窖酒业有限公司资产。  古窖酒业位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双龙村,成立于1993年4月20日,占地面积5.75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生产酱香型白酒,现有窖坑24口,年产优质酱香基酒180余吨,有近2000吨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不同年份53%vol大曲酱香基酒。  吉宏股份目前的主要业务分为互联网To B端(精准营销广告)和To C端(精准营销跨境电商),以及线下为客户提供全案包装设计及营销服务。  吉宏股份表示,此次交易完成后,将重塑古窖酒业的业务版图、运营管控流程及内部治理架构,双方将共同建设集技术研发、包装设计、酿造生产、品牌管理、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综合性酒企。  据了解,多家上市公司近期跨界收购白酒企业。6月20日晚,众兴菌业发布公告称,为促进公司双主业发展,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贵州茅台镇圣窖酒业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海南椰岛4月27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海南椰岛酒业发展有限公司拟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糊涂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3亿元,其中椰岛酒业以现金出资2.4亿元,占注册资本的80%。   ▲中集集团海工业务引入烟台国资重组   据报道,中集集团为其长期亏损的海工业务引入新战投。6月30日,中集集团(000039.SZ)公告,与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烟台国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烟台地区的海工、渔业资产和业务,组建深海产业发展平台。  据公告,烟台国丰以现金出资8.35亿元,中集集团以子公司中集来福士和中集海工研究院的股权等资产出资,成立海工业务合资公司,双方分别持有新公司16.7%和83.3%的股权。公告显示,中集集团此前分别拥有中集来福士和中集海工研究院90%和100%股权,上述两资产经审计评估后的价值为41.65亿元。中集集团董秘吴三强说,此次引入烟台国资增资入股,是中集集团海工业务重组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进展,公司重组海工业务的思路未变,未来不排除将继续引入新的投资人。吴三强重申,中集集团希望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海工业务,而非出售资产。   ▲"南北船"合并后启动整合   据悉,"南北船"官宣合并后的资产划转和整合将进入实质性阶段。7月1日晚间,中国船舶(600150)、中船科技(600072)、中船防务(600685)等3家上市公司发布控股股东股权无偿划转提示公告,因国务院国资委将其控股股东中船工业集团的全部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船舶集团,导致中国船舶集团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或直接控股股东。  与此同时,久之洋(300516)、中船应急(300527)、中船汉光(300847)、中国重工(601989)、中国动力(600482)、中国海防(600764)等6家上市公司也发布公告称,因国务院国资委将其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集团的全部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船舶集团,导致中国船舶集团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或直接控股股东。  2019年底,中船工业集团与中船重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新设中国船舶集团,中船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整体划入中国船舶集团,这是本次两船旗下上市公司宣布控股股东将变更的重大背景。  中国船舶集团系国有独资公司,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国资委为中国船舶集团唯一出资人和实际控制人。中国船舶集团于2019年11月8日设立。  久之洋、中船应急等九家上市公司均表示,本次划转完成后,中国船舶集团将整合中船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优势资源,统筹优化核心能力建设,聚焦使命任务,保持战略定力,重点发展海洋防务装备产业、船舶海工装备产业、科技应用产业、船海服务业四大领域,构建产业结构合理、质量效益领先、军工核心突出、国际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收购完成后,中国船舶集团通过持有中船重工集团100%的股权和中船工业集团100%,从而拥有久之洋、中船应急、中船汉光、中国船舶、中国工业、中国动力、中船科技、中船防务以及中国海防等9家上市公司控股权。  此外,中国船舶集团对外投资一家公司,为中国船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目前,中国船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参股两家公司,分别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集团风电发展有限公司,股权比例分别为20.62%,16.68%。   ▲华鑫集团拟向协鑫建设转让8.88%股份   据悉,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02506.SZ )6月29日公告,控股股东之一致行动人华鑫集团与江苏协鑫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于6月27日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华鑫集团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向协鑫建设(其中协鑫建设控制协鑫集团51.14%的股权)转让其持有的协鑫集成股份5.2亿股,占协鑫集成总股本的8.88%。  公告称,此次股权变动属于同一控制下不同主体的内部转让,此次权益变动完成后,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长生人寿70%股权挂牌39.7亿元   据悉,长生人寿70%股权在经过第一轮预挂牌后,近日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这家由四大AMC之一长城资产控股的寿险公司,由于转让的是高达70%的控股权,且资产总值较小,有业内人士将其类比为"10平米的学区房"。  根据挂牌信息,长生人寿70%股权,即转让标的对应的评估值为22.45亿元,挂牌价则达到39.7亿元。相当于56.71亿元对应9.00亿元的净资产,即约6.3倍PB(市净率)。长城资产出售长安人寿,主要是推进监管部门对于AMC回归主责主业的要求。此前,已有另一家AMC信达资产将旗下幸福人寿51%的股权挂牌出清,诚泰保险和东莞交投集团以75亿元的挂牌价接盘,该交易于2020年7月获批。   ▲比亚迪拟分拆半导体子公司创业板上市获深交所受理   6月30日午间,比亚迪(002594.SZ)在深交所公告称,其拟分拆所属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深交所依据相关规定对比亚迪半导体报送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报告及相关申请文件进行了核对,认为文件齐备,于6月29日予以受理。  比亚迪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10月,前身为深圳比亚迪微电子有限公司。其主要业务覆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国内自主可控的车规级IGBT领导厂商。比亚迪为其大股东,持股72.3015%。  2020 年,比亚迪半导体分别于 5 月、6 月完成了 A 轮、A + 轮融资,融资总额达 27 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Himalaya Capital、招银国际、小米科技、红杉资本、中芯国际等。比亚迪披露的预案显示,本次分拆比亚迪半导体上市后,公司仍将保持对比亚迪半导体的控制权,比亚迪半导体仍为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 ▲格力电器宣布第二期回购股份用途变更   6月27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对2020年10月13日审议通过的《关于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方案的议案》(以下简称"第二期回购")对应的回购股份用途进行调整,由原计划"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变更为"回购股份用于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  公告显示,格力电器第二期回购股份共计1.013亿股,本次变更及注销后,公司总股本将由60.157亿股更变为59.144亿股。  对于此次变更,格力电器表示,本次变更第二期回购股份用途并注销是公司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做出的决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每股收益水平,切实提高公司股东的投资回报,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利益及中小投资者权利的情形。  据了解,2020年,格力电器启动了两期股权回购计划。两期回购金额均为60亿元,共回购2.09亿股公司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6月20日,格力电器公告宣布审议通过了《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宣布推出不超过30亿元的员工持股计划。对此,格力电器表示,本次员工持股方案不仅为员工创造福利,更主要的是希望激励员工跟随企业发展。此外,格力电器表示,是否会注销回购股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按程序决策。该次员工持股方案承诺在考核期每年每股现金分红不低于2元或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50%。   ▲湘潭锰矿将永久关停   据悉,湘潭电化( 002125.SZ )6月25日晚间公告,经湘潭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在6月30日前正式永久关停湘潭锰矿。  湘潭电化表示,湘潭锰矿关停将对公司2021年度经营业绩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湘潭锰矿相关资产截至2021年5月31日的账面净值合计为1.27亿元,关停后预计不能再继续使用的矿井巷构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账面净值8814.68万元,采矿权账面净值1607.55万元。本次湘潭锰矿关停,预计将影响公司合并报表当期净利润约1亿元左右。  公告显示,湘潭锰矿关停的原因是,湘潭锰矿建矿时间长,开采时间久,现开采标高为-410米,深度为500米,随着开采深度越来越深,地压增大导致的安全风险越来越高,井下通风系统运行难度增大,安全隐患问题较大。   ▲中国石化与天合光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6月23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与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围绕加油站零碳能源转型、绿电制氢业务、光伏材料供应及研发展开深度合作。  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说,中国石化正在加快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加快培育发展绿色能源。光伏发电对中国石化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同时也是推动灰氢向绿氢转变的重要方式。下一步双方要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深度融合,突破技术瓶颈和机制障碍,推动光伏新材料落地、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为国家碳减排和能源安全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杨媛草出任佳士得中国区主席   据悉,国际拍卖行佳士得6月30日宣布,委任杨媛草为佳士得中国区主席,进一步拓展佳士得中国业务。  佳士得称,新任命将自8月1日起生效。杨媛草将常驻上海并直接向佳士得亚太区总裁庞智锋(Francis Belin)汇报。她将协助培育及加深佳士得与高端客户群体的联系,进一步拓展佳士得中国的业务。  杨媛草拥有多元丰富的创业背景。她是中英跨国传媒及娱乐公司IPCN国际传媒的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该公司为中国首家经营国际电视娱乐节目改编与版权受理业务的公司,曾出品《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现象级节目。此外,杨媛草也在2010年创办了上海八麟创意策划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国内众多顶级节目以及品牌整合营销的策划和执行者。在IPCN与热波音乐合并为华人时代(CMC Times)后,杨女士出任公司董事,华人时代现为国内最为领先的现场音乐活动出品方以及华人文化集团娱乐地产的内容策展方。 ▲寇伟辞任大唐新能源董事长   据悉,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01798.HK)6月28日公告,因工作调整,寇伟辞任大唐新能源董事长一职,辞任董事长后,寇伟仍将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   ▲虎扑上市辅导终止   据悉,综合在线社区虎扑冲刺A股多年,再次遭遇挫折。6月23日,中金公司发布公告称,虎扑拟调整上市计划,中金公司、东方财富证券已终止对虎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工作。此次上市辅导自2019年3月始,而虎扑走入二级市场的计划已经持续近五年。  虎扑是国内知名的体育资讯平台,同时运营以体育为主,涵盖娱乐、游戏等多个垂类内容的在线社区,平台用户多为男性。虎扑前身是hoopCHINA篮球论坛,2004年由程杭在芝加哥创立。  据报道,虎扑月活不足千万,日活用户在百万级,广告业务受疫情冲击。社区用户粘性较强,但用户增长压力、社区氛围变迁和商业化之间的矛盾难以化解,使内容社区领域至今未跑出成功的变现案例。 ▲中国一重拟并购印尼镍铁资产   据悉,中国一重6月28日晚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23.92亿元收购控股股东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一重集团)持有的中品圣德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品圣德)38.74%股权。交易完成后,中国一重将持有中品圣德38.74%股权,并间接享有印尼德龙镍业有限公司(下称印尼德龙)23.00%的权益。  中品圣德是由一重集团和江苏德龙共同出资成立的投资持股平台,主要资产为持有的印尼德龙59.37%股权,其主要业务活动为采矿产品的加工和精炼,主要产品是镍铁,经营模式为采用成熟且先进的回转窑-电炉(RKEF)生产工艺,将红土矿冶炼成镍铁。  据了解,印尼德龙具有15条27MVA电炉的生产线。年处理含镍1.9%的红土矿(干基)456 万吨。冶炼厂配套建设燃煤电厂1座,发电厂为燃煤电厂,共8台机组,其中1、2号机组装机容量为每台30MW,3、4、5、6号机组装机容量为每台60MW,7、8号机组装机容量为每台125MW。印尼德龙主要原材料为红土矿,从印度尼西亚当地采购。主要产品出口中国。  中国一重表示,此次交易所需资金为公司自有及自筹资金,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美光将3D Xpoint芯片工厂出售给德州仪器   据报道,总部位于达拉斯的芯片制造商德州仪器6月30日表示,将以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光科技公司在美国犹他州Lehi的原3D Xpoint芯片工厂。  交易价格15亿美元,其中9亿美元由德仪现金支付,另外6亿则从工具和资产转卖中获得,这部分的买家不限于德仪一家。  15亿这个数字,确切地来说价格并不高,当年Inter、美光足足花费了30亿美元用来研发3D Xpoint。  3D Xpoint是由Inter在2015年推出的一种存储芯片,在当年号称"革命性"产品,比如速度是NAND闪存的1000倍,耐用性也是目前闪存的1000倍,密度是NAND的10倍。基于3D Xpoint,Intel打造了Optane傲腾产品线,SSD甚至内存等产品多样。  不过,2018年后Inter、美光分道扬镳,开始拆分闪存合作关系。2019年,美光从Inter手中回购所有犹他IM工厂股份,去年,Intel的闪存业务直接90亿美元卖给SK海力士,只象征性保留傲腾。今年3月,美光公布了出售3D Xpoint犹他工厂(原IM工厂)的决定。  美光科技宣布了出售犹他工厂的意图后,同时确认了停止生产3D XPoint技术的计划,并寻求通过CXL互连为其数据中心提供新的内存解决方案。CXL在计算、内存和存储之间提供高性能连接,以满足人工智能(AI)和数据分析的广泛普及所推动的客户工作负载需求增长的需要。  当时外界猜测Inter会接盘,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德州仪器接手了该工厂,并且德州仪器计划将该工厂改造为300mm(12英寸)晶圆厂,计划进行45nm、65nm芯片制造,并承诺给所有员工提供继续工作的机会。 管理视点 罗盛咨询:董事会发展有哪些国际新趋势? 中国ESG30人论坛总监汪苏近日发表文章指出,虽然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近年有了长足进步,但虚假信息披露、财务造假等事件时有发生,投资者“踩雷”风险仍然较高。乐视、瑞幸咖啡、獐子岛“扇贝跑了”等事件,无一不打击了投资者和市场信心,波及甚广,影响恶劣。这些“爆雷”事件背后,通常都暴露出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与缺陷。  比如,2014年-2019年,獐子岛的扇贝先后四次离奇“失踪”,上演“扇贝跑了”闹剧,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证监会调查认为,獐子岛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多次虚假披露信息。而在此期间,历份财报在董事会均未获得有效质疑,独立董事也未投出反对或弃权票。  正如2020年底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下称《意见》)所指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要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必须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着手。公司治理则居于核心地位。《意见》认为,“上市公司经营和治理不规范、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仍较突出,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意见》要求,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明确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界限和法律责任;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要依法合规运作,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监事会作用。  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董事会—管理层的双重委托关系。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原主任楚序平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核心是厘清公司股东、董事、经营层之间的关系。而居于双重委托关系的中心,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必须抓住完善董事会治理这个“牛鼻子”。  在公司治理上,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模式,《G20/OECD公司治理原则》即认为,不同公司在所有权、控制结构、业务地理分布、业务领域和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差异,都要求框架充分发挥灵活性;但是,一些常见要素构成了良好公司治理的基础。  最近,中国ESG30人论坛常务理事、罗盛咨询出版了新书——《卓越董事会:全球最佳实践》。这本书以罗盛咨询在全球为董事会提供的海量咨询服务一手经验为基础,介绍了国际上董事会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治理经验。虽然中国与欧美处于经济与市场发展不同阶段,董事会设置框架也不尽相同,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等亦有较大差异,不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双循环”格局下,中国仍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并吸引国际资本投资国内大市场,包括为中国资金需求庞大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提供支持。了解国际公司治理趋势和经验,将有助于推动国际投资,并可与本地化经验结合,提升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夯实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微观基础。  董事会演化国际趋势  《卓越董事会:全球最佳实践》总结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主流市场董事会演变的历程:治理层和管理层逐渐分离。20世纪30年代之前,董事会全部由高管组成;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由高管组成;而70年代之后,一般只有CEO等个别高管进入董事会。独立董事开始占据董事会的主要席位。尤其是安然等事件发生后,美国等地进一步加强了对独立董事比例的监管要求。美国纽交所即规定,独立董事必须在董事会中占大多数,审计和薪酬委员会必须全部由独董组成。独立董事要代表所有股东利益,作出独立判断,并有效监督管理层。  罗盛咨询与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2019年的调研显示,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企业中,董事会中独董占比高达85%。这一状况与中国上市公司有较大差别。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企业中,独董占比为38%。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以九人董事会较为常见,因此三名独立董事的出现率较高,刚好在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不低于三分之一)的边缘。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构成,更接近于全球主流市场70年代之前的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的研究还显示,中国上市公司的审计、薪酬、提名三个专项委员会独立性很低。2019年,审计委员会全部由独董构成的公司比例仅为1.83%;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中独立董事达到50%的公司比例分别只有17.51%和17.94%。  与此同时,中国董事会中,“独董不独立”现象突出。高校教师、专家和退休官员占据中国独董市场半壁江山,很少投出反对票;而在独董制度更为成熟的欧美,独立董事通常由其他公司高管担任,是职业经理人,具有专业知识、管理经验,重视市场声誉。  对董事会定位和理解的不同也突出体现在对董事长的定位上。在国内,董事长往往是“一把手”,由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委派,实际在干CEO的活。董事会与管理层职责高度重叠。但是,按照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董事会并非管理机构,而是治理机构,一人一票,基本原则是每位董事权利平等,非金字塔式权力构成。董事会没有最高领导者或者“一把手”。在全球主流市场,不少董事长由独立董事担任,董事长承担了“召集人”角色。  公司治理理论一般认为,董事会对公司和所有股东负责,有责任为其谋求最佳利益。董事会既要代表股东监督管理层,防止管理层内部控制;也要防止“隧道效应”,避免大股东侵蚀中小股东权利。  美国等国家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现状,固然与股权分散有很大关系,须引入高比例独董,代表所有股东监督管理层。不过秉承董事会治理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中国董事会治理和独立董事制度,也十分必要。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而言,既要防止管理层内部人控制,同时,由于大股东力量强大,防止大股东侵蚀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公众利益,任务也十分艰巨。这方面,独董理应发挥重要作用。  高明华在《卓越董事会:全球最佳实践》一书序言中强调,董事会的决策须独立于任何股东,应该切断董事会对股权的过度依存关系,避免大股东或最终控制人对董事会的过度干预。  什么样的董事会更高效?  科学决策和有效监督是董事会的重要职责。为了履行好这两大职责,在独立性的基础上,国际上还提倡多元、共治的董事会。  这种治理模式与在中国很多企业中存在并被崇尚的“家长制”“一言九鼎”“英雄式领导”,相去甚远。罗盛咨询基于其服务和调研发现,成员多样性是推动董事会高效运作的重要因素,可以使董事会避免陷入“集体性思考”。面对愈发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董事会必须为企业带来充足的、有效的外部观点,并鼓励董事会内部不同观点的表达。  2019年罗盛咨询全球董事会文化和董事行为调研发现,更成功的董事长并不是那些一言九鼎的人,而是善于倾听的人,他们拥护董事独立性,积极寻求不同观点,鼓励高质量辩论。他们还是优秀的协调者,能更大程度发挥董事会作为集体的作用和董事个人的作用。这样的共治文化,更有可能打造一个“金牌董事会”。比如,在金牌董事会中,89%的董事长积极寻求不同观点,这一比例在整体样本中为72%。  罗盛咨询对全球2100余名高管的调查还发现,当董事会和管理层身体力行地倡导多元化和包容性时,25%的企业员工感到更有参与感,47%的企业员工感到更有创造性,41%的企业员工感到更有归属感,43%的企业员工更愿意留下来。  对于董事来说,更被认可的关键特质则是:有勇气做正确的事;对管理层提出建设性意见;准确的商业判断;询问适当的问题;以及避免从众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多样性,罗盛咨询认为,关注可持续发展也是董事会发展重要趋势。除了要求董事会具备卓越的公司治理能力,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关注环境和社会议题对企业的潜在影响。近年来,在美国企业提交的股东会议案中,环境和社会责任相关议案得到30%以上支持率的数量显著上升。贝莱德等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开始积极运用股东权力,对在气候风险管理和气候信息披露方面表现不佳的公司,投出反对票。《卓越董事会:全球最佳实践》一书作者、罗盛咨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程原认为,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亟需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并思考如何将其融入公司战略。  麦肯锡曾有对新兴市场投资者的调查显示,80%的投资者愿意为治理良好的企业支付较高溢价。正如《G20/OECD公司治理原则》所指出,公司治理质量影响公司获取其发展所需资金的成本,以及直接或间接的资金提供方对于是否能公平、合理参与并共享价值创造的信心。因此,公司治理规则和实践体系共同构成一个框架,有助于缩小居民储蓄存款与实体经济投资之间的差距。良好的公司治理将使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确信其权利受到保护,将使公司能够降低资本成本,易于进入资本市场。  在E(Environmental)、S(Social)、G(Governance)三个层面,环境、社会两个层面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支撑。良好的公司治理对于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表现、实现利益相关者共赢、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石意义。  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G20国家领导人,共同签署了《G20/OECD公司治理原则》。这意味着《G20/OECD公司治理原则》已经成为受国际广泛认可的公司治理原则。借鉴国际主流经验,并因地制宜本土化,不断提升中国公司治理水平,非常迫切。 安永:家族企业成功基因的四个要素   安永日前发表文章指出,家族企业寻求成功的代际传承,因而有其独特需求。虽说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在寻求企业的长期成功方面有着相同的目标,但家族企业还要考虑代际传承的要求,同时兼顾家族成员的各种要求。  每位家族成员常常有着不同的关系和兴趣。有些成员可能对继续经营企业不感兴趣,而另一些则可能希望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经营。后辈们正在给世界各地的家族企业增添新议题——从多元化和数字化转型,到慈善事业和包容性资本主义。  这些挑战表明,受家族成员间相互情感因素的牵扯,要达成理性经营何其困难。那些基业长青家族企业的领导们将有助于提升家族凝聚力、促进企业成长和长期财富保全的关键成功因素嵌入了DNA,从而兼顾其个人和企业经营规划。以下是家族企业成功的四个关键要素:  要素一:良好的沟通让家族成员共同工作,长久相守  当家族企业数量愈益增加且经营难度显著提升时,做好继任规划就变得尤为重要。部分家族企业由于治理问题或内部冲突,很难传承到第二或第三代。  沟通是关键。成功的家族通过强有力的治理架构、定期沟通和做好继任规划来保持凝聚力。他们对处理冲突早有准备,并认真对待每位家族成员的贡献。这一方式有助于传承家族的核心价值观和所有权原则,同时还为未来实现财务价值与社会价值提供了机遇。  要素二:用共同的价值观构筑和谐家族  财政、法律和财务问题的出现往往与家族成员的个人目标和价值观密切关联。钱和权的分配方式可能会引发冲突,而且不同代际的目标差异可能会造成新的争斗。  领先家族企业所拥有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判定什么是对家族和企业重要的事,其中包括慈善活动与企业责任。他们制定引导决策的指南,并依靠强大的治理架构帮助家族成员以一种保持凝聚力且不危及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式处理分歧。  要素三:关注企业需求  随着家族将利润在更多家族成员间进行分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变得更为重要。想要成功达成这些目标,对于囿于传统和一贯行事风格的家族企业而言会比较艰难。灵活的家族企业则既会在家族内部培育有志向和创新能力的后辈,也会聘请新的非家族成员。  成功的家族拥抱变革,并在企业的发展逐渐成熟的过程中给一代又一代的家族成员培养创业精神。他们部署制定更广泛业务能力的战略,以此应对科技的不可预测性和企业运营突然中断的情况。  要素四:管控风险以长期保全资产  家族企业中的私有资产与公司资产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交织的。随着家族财富管理日趋复杂,家族希望通过家族办公室的运作使这一流程专业化。这使得他们能制定综合风险管控框架、快速决策路径以及兼顾个人和公司需求的税收规划策略。  成功的家族利用他们的资源来优化成本并实现成长。为了更好地保护资产,他们建立了财富管理的系统和流程,以实现高效运营并节约成本,同时强化家族价值观并促进家族团结。在处理家族、价值观、企业和资产这些层面的问题时,需要仔细考虑其在每个家族企业的DNA中所处的位置。虽然每个家族企业都是独特的,但成功的家族企业有很多共同点。为效仿他们的成功,家族企业领导可以应用一个模型,例如下图所示安永家族企业DNA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个人和企业发展规划。这种理解有助于企业和家族实现成功的代际传承。 信息化建设 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6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左右,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成"三区三中心",成为展示"重要窗口"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建成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形成数字安防、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链和数字产业集群。  建成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建成多元数据融合应用的"产业大脑",实现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产业大脑"应用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产业数字化水平领跑全国。  建成全国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多元协同、高效善治的数字化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公共数据开放、政企数据融合共享、数据资源创新应用水平全国领先,构建高效协同的数字经济系统,形成一批数字化改革创新成果。  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中心。聚焦"互联网+"科创高地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数字科技创新体系,人工智能、未来网络、智能感知等领域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数字经济领域有效发明专利达到8万件。  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金融中心。打造以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为龙头的数智金融先行省、以钱塘江金融港湾为核心的国内一流的财富管理高地、以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为基础的四大金融发展特色带。  建成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推进传统贸易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国际化,加快在线交易、数字支付和智慧供应链等平台集聚,推动贸易规则、标准、纠纷调处等制度创新,优化数字贸易生态,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万亿元。到2035年,全面进入繁荣成熟的数字经济时代,综合发展水平稳居世界前列。数字产业竞争力全球领先,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全面变革,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全面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高水平建成网络强省和数字浙江,成为全球数字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重要策源地,为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和高水平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 深圳制定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   6月28日,全国人工智能领域首部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草案)》提请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  《草案》从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围绕"明确范围+补齐短板+强化支撑+抢抓应用+集聚发展+规范治理"等环节进行探索创新,拟探索建立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品准入制度,缩短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进入市场的审批链条和周期,破解人工智能产品应用"落地难"。  针对人工智能产品"落地难"的问题,《草案》规定探索建立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品准入制度,缩短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进入市场的审批链条和周期,建立新技术参照风险管理制度,支持先试先用。此外,针对目前需求突出的医疗器械产品的应用作出专门性规定:"鼓励建立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的快速审核机制与互认机制,探索建立适用于人工智能类医疗器械的快速注册审批机制。"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草案》提出,建立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创新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机制,建立覆盖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周期的扶持政策体系。提出"建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项目评价制度",在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方面规定"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  在人才培养方面,《草案》提出,支持本地高等院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鼓励企业创办研究机构、与学校联合建设实验室;支持和鼓励举办人工智能境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产业合作活动等。  在平台建设和布局方面,《草案》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建设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面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发需求开放算力资源。明确要求建设集功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可靠性评估、伦理安全风险于一体的人工智能测试检测及认证平台,同时推动检测标准与国家和国际标准互认互通。  《草案》还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享受相关政策支持;产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人工智能场景供给清单,面向全球范围公开征集应用场景解决方案。深圳正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人工智能企业规模快速增长。《2021人工智能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底,深圳聚集1318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同比增长25.2%,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产业集群加快聚集发展。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支持深圳拓宽经济特区立法空间,在新兴领域加强立法探索。此次,深圳通过特区立法在人工智能领域先行先试,既有现实需求,也有政策依据,将为促进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中国银联发布银联统一收银台及全新银联手机闪付   6月25日,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主流手机厂商、重点合作商户及支付机构,发布银联统一收银台及全新的银联手机闪付。  为积极贯彻落实人民银行关于健全网络支付"四方模式"的相关要求,中国银联立足新发展阶段,携手产业各方重点建设推广银联统一收银台和银联手机闪付两大产品,打造更具开放性、更加平台化的移动支付产品体系,共同优化线上线下受理建设,营造有序、健康的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环境。  银联线上统一收银台旨在聚合全产业力量,基于开放式平台理念,融合商业银行、收单机构、手机厂商、银联等多方资源所长,统一线上受理标识,实现线上受理网络的互联互通,为移动支付市场发展夯实基底。银联线上统一收银台支持境内外银行APP、云闪付APP、银联手机闪付、SRC等支付工具,助力银行APP拓展应用场景,推动银行线上收单业务发展;帮助收单机构和商户引流,拉动收入提升;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体验。  银联线下统一收银台旨在全面推进线下受理网络的互联互通,集合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服务商及商户之力,不断扩大线下受理覆盖范围,助力银行卡支持更多生活消费场景;打造统一受理标识、用户体验和标准规范,有效降低收银员培训成本,提升收银效率和持卡人支付体验;支持境内外云闪付APP、银行APP和行业APP将用户向线下商户引流,双向促进用户和商户活跃,构建可持续发展、多方共赢的移动支付生态。  全新升级的银联手机闪付,融合了线下NFC闪付、二维码以及APP内线上支付,成为集个人收款码、乘车码、信用卡还款、营销和权益服务等应用为一体的新型移动支付产品,真正实现一部手机解决线上线下、境内境外的全场景支付。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在线下消费时,无须联网,无须下载、调起任何APP,通过双击电源键即可极速支付。银联手机闪付将进一步汇集银行、手机厂商及银联丰富的权益、优惠及增值服务,为持卡人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金融服务。 墨西哥宣布禁止在金融体系中使用虚拟货币   据悉,墨西哥中央银行、财政部及国家银行和证券委员会6月28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虚拟货币不是墨法定货币,禁止在该国金融体系中使用。  声明表示,墨西哥金融监管部门多次提醒,将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或加密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储存或投资手段存在风险。墨西哥所有金融机构未经授权不得提供相关服务,违者将受到处罚。  根据墨西哥此前通过的金融科技法案,墨央行有权决定某种虚拟货币是否合法,金融科技公司必须获得央行批准才能经营相关业务。  声明还说,墨金融监管部门认为虚拟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目前接受度有限,但监管部门将时刻关注相关技术的发展及潜在应用价值。  当地媒体认为,这份声明是对近期墨西哥及拉美多国虚拟货币热潮的回应。声明发表前一日,墨西哥企业家里卡多·萨利纳斯宣布,他集团旗下的阿兹特克银行正计划提供比特币相关业务。6月9日,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通过一项法案,成为世界上首个将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的国家。 新加坡央行数字货币计划提速   6月28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发布公告称,将联合七个国际组织举办比赛,面向全球征集针对零售用途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解决方案。  就在不到一个月前,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将探讨发行零售数字港元的可能性。作为香港在东南亚金融市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新加坡在CBDC方面也不甘示弱。与香港一样,新加坡这次也是在对批发贸易用途CBDC有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零售用途。  MAS在此次比赛中,要求参赛者围绕CBDC工具、分发及基础设施建设三个关键领域的12个问题,阐释其解决方案。参赛者须于7月23日前提交申请,最多15名参赛者将入围决赛,接受行业专家指导,并加入新加坡金管局推出的API Exchange平台的数字货币沙盒,以快速构建CBDC解决方案的原型。 吴荻枫:人工智能为什么不能代替人类? 深圳特区报日前刊发西南民族大学讲师吴荻枫撰写的文章指出,人工智能没有意义的概念,没有价值观,终究只能是人的工具,而不可能超越人类。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极其迅速,各种智能设备、智能软件已走进千家万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因此,不少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会全面代替人类智能,甚至超越人类智能。不过,这种观点过于悲观,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中最重要最独特的部分,是人工智能无法实现,更无法替代的。  人工智能不管多么发达,归根结底,都是在人类给定的框架下解决问题。比如,某人每天上下班,公司和家之间的距离有15公里。他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包括打的、公交车、地铁、自驾车、共享单车,以及这些工具的组合。如果他去问导航软件,导航软件可以根据他的要求以及实时路况,给出一个最优的出行方案。这在现实中往往是很有用的。然而,虽然有不少人会选择在工作地点附近买房或租房来解决通勤问题,导航软件却绝不会给出搬家的方案。因为导航软件的运行程序,或者说运行框架没有这种手段可供选择,但人却不会受既有框架的约束。  人工智能也不能主动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如果我问智能应答软件:“帅帅在哪里,你看到帅帅了么?”它要么回答不知道,要么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而我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人,被问的人不管知识水平如何,第一个反应恐怕都是:“你说的帅帅是谁啊?”我就会告诉他,帅帅是我的小狗,是什么样子,有多大,有什么特点,等等。可见,人类首先能够主动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确定目标。我举的这个例子非常简单,以后人工智能或许也能应对,但并不是软件学会了如何确定问题所在,而是设计人员扩充了或者改变了软件运行的程序或框架。  总之,如果人类确定了问题,确定了可用的手段或者信息,人工智能可以给出答案,乃至近乎完美的答案。但是,人工智能不会设计这种目的—手段的框架,也不会主动突破这种框架。  人是追求意义的智慧生物,因此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类赋予某些事物以意义或价值,才构成了目的—手段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人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怎样才算是达成了目的。而人工智能没有意义的概念,需要人类将具有意义的逻辑关系编码输入,人工智能才能按照这种关系工作,但它本身无从建立这种关系。  人以意义来理解世界,也以此与他人交流、合作。米塞斯曾举过一个例子,假如某人闯入了一个从未去过的原始部落。那些原始人未开化,没有语言,或者即使有语言他也听不懂。但是,如果他看到这些原始人架锅生火,他就会知道,他们是要做饭了。人类有相似的心智结构,即使语言不通,也可以相互理解。如果换成机器人呢?除非是科幻电影里那些由演员扮演的机器人,否则它只会搜索和输出代码,而不会真正试图去理解眼前所发生的事。  可见,人与人工智能最大的不同,就是人通过意义和价值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这是人作为主体而不是客体的基础,也是人类合作和创新的基础。人工智能没有意义的概念,没有价值观,终究只能是人的工具,而不可能超越人类。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可以看出,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正是将人当成了在既有目的—手段框架下寻求最优解的机器。这其实是省略了人的行为中最具有本质性和创新性的部分。理性经济人所构成的经济体,是静态的、机械的,被动的,充其量是人工智能的世界,而不是人类社会。  经济学是价值中立的科学,因此经济学不研究也没有足够的能力研究某个个人究竟应该确定什么具体的目标,运用什么具体的手段,但是,经济学应该将个人在目的—手段框架的行为模式纳入研究的范畴,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 企业信息员园地 企业税务注销的情形及常见风险 特约信息员:靖江中鸿天衡税务师事务所  朱丽斌  一、企业税务注销的三种情形  1、简易注销  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简易注销的纳税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免予到税务机关办理清税证明,直接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一是未办理过涉税事宜的;二是办理过涉税事宜但未领用发票、无欠税(滞纳金)及罚款的。  2、即办注销  对未处于税务检查状态、无欠税(滞纳金)及罚款、已缴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税控专用设备,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优化即时办结服务,采取“承诺制”容缺办理,即:纳税人在办理税务注销时,若资料不齐,可在其作出承诺后,税务机关即时出具清税文书。  一是纳税信用级别为A级和B级的纳税人;二是控股母公司纳税信用级别为A级的M级纳税人;三是省级人民政府引进人才或经省级以上行业协会等机构认定的行业领军人才等创办的企业;四是未纳入纳税信用级别评价的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五是未达到增值税纳税起征点的纳税人。  纳税人应按承诺的时限补齐资料并办结相关事项。若未履行承诺的,税务机关将把其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纳入纳税信用D级管理。  3、一般注销  对于即不符合简易注销又不符合即办注销的企业,仍适用于一般注销流程。《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6号,明确了企业注销登记的相关具体事宜。  二、企业注销常见税务风险  1、企业未规范履行税务注销清算程序  有些企业长期不经营或被工商等部门吊销营业执照而发生解散、终止经营等情形时,不按安要求履行税务清算程序,企业处于非正常户状态,致使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纳税信用等级D级,股东、实际控制人被列于失信名单。  2、企业注销清算时的资产未按税收规定进行处置  企业注销清算,纳税主体资格将随之消亡,资产权属已发生改变,因此资产无论是否实际处置,一律视同转让,需确认资产的增值或者损失,并入清算所得。注销企业以货抵债、将资产分配或赠送给股东或者债权人,都属于税法销售的范畴。  企业对清算资产(包括存货)的处置一般来说有几种情况:一是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二是资产作为投资或清偿债务;三是无偿赠送他人;四是如果对已经没有使用价值的资产作废弃处理;五是在清理中资产的盘亏。对于不同情况作出的税务处理也不同,一般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要根据税法规定,提前对须处置的资产进行税收筹划和测算。  3、股东放弃对企业的债务,要确认所得  企业注销时,账面往往有不少应付股东的账款,在股东的意识里,企业就是自己的,所以常忽略正确处理账面债权债务,在注销时一股脑儿将债权债务全部计入未分配利润,等同于告诉别人这些债务不须支付了,因而产生被作为其他所得纳税的风险。  4、账载长期挂账股东的借款,要视同分配股利  按税法规定,股东借款超过一年不归还要视同分配利润征收个税。  5、企业注销时账载大量不实的未分配利润,面临补交个税风险  为了规避税务风险,企业会计常常按税务规则做账,对一些没有合法票据的支出不做账,长期积累下来,账面未分配利润严重与实际不符,导致注销时要补交个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