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深10岁了!深圳市委书记到校庆生[深圳校院]
2014年3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港中深”)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开启了深圳合作办学的先河。
至此,迎来它的首个10年。(相关阅读:十年,这所大学把名字镌刻在星辰之上)
建校10周年之际,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来到学校,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学校建校1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诚挚问候。
10年间,从一片荒芜的草地里的几间废弃厂房,到现在一所一万余人的现代化大学,从初创到学科建设逐步完善,港中深连续4年位居中外合作大学排行榜第一,成为深港合作办学、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成功样板。
从港中深的首个10年,我们能看到什么?
合作办学成功样板
港中深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性大学为己任,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性高层次人才。
经过十年发展,港中深目前已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2014年正式成立时,港中深首批设置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和经济学等三个深圳社会亟需的本科专业。
至今,学校学科建设逐渐完善,回应国家需求,开设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六所学院以及一所研究生院。
各学院目前共设有28个本科专业,已开设46个研究生(硕士、博士)项目,与140多所境外名校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项目超240个。
在港中深协理副校长蔡小强看来,在学科专业的建立方面,要和国际主流大学的要求保持一致,“我们所有的学科专业设置,都是考虑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还有区域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大湾区急需的一些专业。”
图源:港中深
为香港还是为深圳培养人才?
一所大学,能为城市带来什么?
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亟需人才支撑。“深爱人才 圳等您来”这句口号,不仅是号召人才落地深圳,更是深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本土培育“自用”人才的切实鼓舞。
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近万名学子正在港中深求学。
“现在的国际竞争越来越集中,就是人才的竞争。哪里有人才集群,哪里就有新科技产生、新产业集群产生、产业链产生。”港中深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说。
图源:港中深
十年来,学校发挥深港两地联动合作的独特区位优势,打造“一个品牌,两个校园”,致力于培养一流的国际化人才。
就在校庆前夕,中国工程院院士、港中深校长徐扬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曾经有人问他:港中深是为深圳培养人才,还是为香港培养人才?
徐扬生的回答不带一丝犹豫:港中深培养的是20年后大湾区、全中国的人才!
图源:港中深
港中深已培养六届本科毕业生,八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四届博士研究生毕业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毕业生整体去向落实率为95.13%,位列国内高校前列,其中,升学比例达80.92%。
就业方面,就业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为17.08万元。其中,九成毕业生选择在深圳、上海、北京、广州、香港,或成都、南京、郑州、杭州、长沙等省会城市,其中超过一半选择留在深圳,占就业人数的50.31%。
以科研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港中深还积极面向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求与应用需求,布局科研领域与研究机构。
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新材料和能源科学、国际金融与物流、制药和精准医学等重点研究领域,成立了82个国际水准的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承担超过370个国家级项目和超过1000个国际各类项目。
孟凡利在调研港中深的时候,“目的地”也是这些与深圳的未来产业方向高度吻合的范畴。
孟凡利来到部分学院、研究院(中心),听取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科研成果应用和产业转化情况介绍,了解学校发展中的有关情况。
图源: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既有基础研究,也有应用研究,广泛和产业界接触。这是从问题出发、从需求出发的‘治标又治本’的过程。既掌握技能解决问题,也理解背后的科学机理。”港中深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说。
在徐扬生看来,“国际化”始终是重要的办学理念,“当前,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懂世界、懂本国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只有坚持走立足本国实际自主培养国际化高水平人才这条道路,才能真正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把握发展先机。”
如今,港中深不仅开辟了自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新路径,还积极回应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求,在构筑创新优势、以科研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写下精彩华章。
图源:港中深
在新的起点上,港中深将立足深圳、面向世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享誉世界的一流学府。
这是属于港中深首个10年的成绩单,也是深圳高等教育逐步“升级”的一个缩影。
一步一个脚印扭转高校资源不足
“一线的经济产业,三四线的高等教育。”深圳曾被冠以此番描述。
如今,深圳这座经济强市,正在扭转高校资源不足的尴尬。
南科大、哈工大(深圳)、港中深、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这些本土自建高校和引进的一流大学,迅速弥补了深圳高等教育的短板;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多所深圳高校完成从“学院”到“大学”的跨越;深圳理工大学(筹)、港中深音乐学院、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将于2024年建成招生。
在此之上,深圳还保持着“拼命”建大学的势头,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海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还在路上。
深圳,已然成为了“建校沃土”。
图源:港中深
截至2023年4月,深圳共有1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约为19.59万人,与20年前相比可谓进步巨大。
高校和在校大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深圳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也“如火如荼”。
3月15日,科睿唯安公布了ESI从2013年1月1日到2023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
深圳共有5所高校39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分别是深圳大学、南科大、港中深、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其中,深圳大学进入全国前50名,深圳大学4个学科和南科大1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
徐扬生回顾港中深的首个10年,认为第一个做得比较对的是地方的“地”:
“当年我明确地跟大家说,要在国内办一所大学,要么在深圳,要么不办,10年过来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地方是选对了。我们把它定位成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建立了一套新的制度,10年下来的实践告诉我,这套系统是可行的,我们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中。”
“一腔热血、百年大学、千载品牌。”徐扬生希望10年、20年以后,能够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
回顾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发展高等教育的这段时间,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是,高校在深圳扎根,人才在深圳发展,未来在深圳孕育,与这座年轻的城市一起进步,一起探索更多的可能。
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责编:龙岗融媒(编辑 程嘉欣)
校对:王蓉
·
·()
龙岗予你「云端浪漫」
预计学位增至3000余座!
事关中考!深圳官宣!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美景······(···()美景······(···()美景······(
相关文章
- 港中深10岁了!深圳市委书记到校庆生[深圳校院]
-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有哪些专业[深圳校院]
- 炸裂!深圳拿下17所985+1所211+6所香港高校!2018科研经费支持名单全曝光[深圳校院]
- 2023年市委党校春季学期中青班暨第三期广深中青班结业式在我校举行[深圳校院]
- 从借鸡生蛋到自主办学,深圳高教之路的得与失[深圳校院]
- 好消息! 清华大学来深圳办国际校区[深圳校院]
- 延期返校!错峰开学!广东多校发开学指引[深圳校院]
- 深圳高校+1!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来了[深圳校院]
- “院校合作谋发展,聚力外语创共赢”——我院与深圳龙华外国语中学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并签约授牌[深圳校院]
- 深圳大学举行建校40周年捐赠签约仪式 校庆获捐赠资金物资总额超10亿元[深圳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