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19所民办初中停招不停办!限制招生背后是机遇?还是挑战?[初中招生]

2024-04-06 16:22:35 招考指导
文/Stella随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下称《实施条例》)和《关于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的发布,政府对民办义务教育的规范也就更进一步,较为明显的一是从“公转民”到“民转公”的变化;二是招生方面的改变。近日,郑州教育局就发布了2022年19所停招不停办的民办初中名单。而往期也有部分学校宣布停招不停办,针对此类状况,本...

  文/Stella

  随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下称《实施条例》)和《关于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的发布,政府对民办义务教育的规范也就更进一步,较为明显的一是从“公转民”到“民转公”的变化;二是招生方面的改变。

  近日,郑州教育局就发布了2022年19所停招不停办的民办初中名单。而往期也有部分学校宣布停招不停办,针对此类状况,本期新学说搜集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探究。

  

  图源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官网;制表:新学说;如有错漏,请留言指出

  01、停招学校增多,新政影响较大

  22年停招学校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根据图表可知,2018年上海东方阶梯学校就宣布初中部不再招生,而近两年政府对民办义务教育的规范愈发严格,在2019年就有公办学校国际部宣布停办;2021年出现首个“民转公”的国际学校。在此期间,“落实公民同招”的要求更是被反复提及。

  到了2022年,停招不停办的民办学校急剧增加,在新学说统计的50所学校中,就有46所学校在2022年宣布停招。

  停招集中在豫冀地区

  50所民办学校中,以河北、河南地区停招学校居多:河南省有19所学校停招,占比38%;河北省有25所学校停招,占比50%。

  北上广地区停招的民办学校为少数,据新学说统计,北上广地区共有6所学校停招不停办,且在这6所学校中,北京世青国际学校、北京市私立新亚中学仅于2020年停招了一年,次年开始仍正常招生。

  规范招生系最主要的原因不难发现,民办学校出于多种情况而面临停招,但最为主要的原因来自于新政中对民办学校招生的规范举措。

  新学说发现, 河南郑州19所民办学校停招的原因,是政府为了落实规范民办初中招生政策。2022年河南郑州市内九区共有小学毕业生82475人,郑州市内九区共计划招生1829个班,而民办初中招生计划共有68个班,仅占比3.72%,比21年减少了287个班。

  另外,河北有25所民办学校由于违反政府关于招生的相关规定而被取消2022年的招生资格。其中,衡水市有7所学校同时违反了河北邯郸市、河北张家口市的招生要求,被取消在两市的招生资格;衡水志臻实验中学曾在2018年就因擅自组织“小升初”入学“掐尖”考试,被取消了在邯郸市的招生资格,今年更是违反了张家口市的招生要求而停招。

  《邯郸市教育局市域外民办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办法》和《张家口市教育局关于市外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办法》明确表示,严格控制市域外民办普通高中在邯郸市、张家口市的招生数量,并逐年递减。并且,邯郸市最迟2024年停止市域外民办普通高中在本市招生、张家口市则最迟2023年停止市域外民办普通高中在本市招生。

  另外,河北衡水25所民办高中停招,一方面是由于两地政府对市域外民办普通高中招生数量的控制,另一方面则是学校本身运营管理不当,违反政府规定导致。

  新学说认为,对民办学校招生比例的规范能够保证民办学校招生公平,从而减少民办学校招生中“掐尖”考试等不公平竞争,促进民办学校的良性发展。然而,新政虽对民办学校招生存在影响,但民办学校对自身的约束也是应然之举,遵守政府的招生要求,做好学校的运营管理才能降低“招生资格出局”的几率。

  但是,停招政策究竟是为了促进民办学校公平竞争、净化招生市场而做出的暂时之举还是一种规范民办招生比例的长期要求尚无法推测,需要我们持续关注。

  国际化学校受影响不大据新学说统计,在50所停招不停办的民办学校之中,仅有2所国际化民办学校,分别是北京世青国际学校和廊坊京城学校,且北京世青国际学校仅于2020年停招一年,次年开始仍正常招生。

  另外,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现名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国际部并未被要求停招,同时学校表示未来义务教育学段将申请转型为国际学校。

  可见,规范招生的要求对国际化民办学校的影响并不大,但国际学校也不可掉以轻心,须继续保持学校的办学优势、做好运营管理、遵循政府的招生计划。

  02、优化与冲击并存

  规范民办教育,优化民办教育质量《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提出,“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在审批机关管辖的区域内招生,纳入审批机关所在地统一管理。实施普通高中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主要在学校所在设区的市范围内招生,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的可以跨区域招生。”

  这条规定对民办学校的招生规则做了进一步规范,细化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招生权的原则,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是大体相当的,从制度上限制了无序的跨区域竞争性招生、掐尖招生等行为,避免招生中的不公平竞争。

  新学说认为,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规则从整体来看,更有利于教育公平,有利于教育产业向着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让民办教育真正起到补充中国教育的作用。但是在后疫情时代下,这类招生规范也让民办学校失去了招生上的优势,从而不得不通过修炼“内功”优化自身教育质量来突破重重危机。

  民办学校资金收入受影响民办学校招生占比减少,相对应的是公办学校招生扩容。停招不停办尽管保留了继续办学的权利,但也损失了那一年的生源,从而失去同年的一部分资金收入。

  与此同时,对民办学校内部来说,在停招的情况下依然要维持办学的正常运营,教师工资、教学设施维护等等方面的支出并不会因停招而减少。

  从某种程度而言,若民办学校只是短期停招尚可以通过修改不足来获得第二年的招生资格,度过收支不平衡的办学困境;但若是长期停招,民办学校所要面临的资金压力将是巨大的。除此之外,停招对于民办学校的市场形象这样的无形资产也会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失,因此如何尽快走出停招的阴影将是这些学校面临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