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指南】2023东北大学材料学院考研情况介绍[研究生考试]

2023-12-05 15:30:38 就业分配
文章速览1.学校介绍2.学院介绍3.实验室介绍4.2022年招生情况详细介绍4.12022年招生专业目录及人数4.22021年招生专业目录及人数4.32020年招生专业目录及人数4.4复试实施细则(2019、2022)5.2019-2022年录取人数及报录...

  文章速览

  1. 学校介绍

  2. 学院介绍

  3. 实验室介绍

  4. 2022年招生情况详细介绍

  4.1 2022年招生专业目录及人数

  4.2 2021年招生专业目录及人数

  4.3 2020年招生专业目录及人数

  4.4 复试实施细则(2019、2022)

  5. 2019-2022年录取人数及报录比

  6. 2015-2022年复试分数线

  7. 初复试参考书目

  8. 考试大纲

  9. 2022年录取名单(部分)

  10. 考试难度剖析

  10.1 难度系数

  10.2 难度分析

  1?学校介绍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简称东大(NEU),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先后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为“21世纪学术联盟”成员高校,是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三十二所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三十四所自主划线高校之一,是中共中央1960年、1978年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务院在1981年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北大学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历史上,东北大学师生曾是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在建设时期,学校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工程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设有7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现有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学校充分释放一流学科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已形成高峰引领、高原支撑、卓越促进、特色牵动,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建设格局。

  详情见:http://www.neu.edu.cn/

  2?学院介绍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15日,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建立。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是我国最早的材料学科之一,2007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二级学科。

  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有“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磁冶金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基地。2014年入选国家“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经过近70年的发展,本学科保持了在金属材料研究领域的优势,同时在陶瓷材料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

  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功能材料(隶属材料学二级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隶属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材料物理(隶属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5个本科生专业,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材料工程及分别属于相应二级学科的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4个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校学生3294人,其中本科生1603人,硕士研究生1255人,博士研究生436人。毕业生中涌现了周廉、左铁镛、雒建斌、陈道伦、何文波、高瑞平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进入21世纪,学科发展迅速,多项技术打破国际垄断,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诞生了世界第一块工业化“超级钢”,世界上第一条特种钢板热处理生产线,世界第一个钢材生产线“中国大脑”,世界第一个钢铁全链条中试平台,世界第一条宽幅镁合金板材轧制技术与装备,世界第一条高效自动调湿和降解室内甲醛等污染物的功能壁砖生产线……。新一代TMCP理论和装备技术、短流程制造变革技术等多项成果被列入“世界钢铁工业十大技术”。

  最近5年,材料学科科研总经费约10亿元,其中横向科研项目进款额约7亿元;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材料的力学性能》、《工程设备设计基础》和《金属塑性加工学》等20余部系列专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8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部级奖30余项。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法国Metz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2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关系。

  学院以“厚德为料,铸智成材”为院训,以“求真拓新,明辨笃行”为院风,面向未来,全院师生正为建设世界一流的东北大学材料学科而努力奋斗!

  详情见:http://www.mse.neu.edu.cn/

  3?实验室介绍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RAL)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RAL,前身是建于1950年代的东北工学院轧钢实验室,在老一代学长们的艰苦努力下,稳步发展,实力渐强。1989年得到世界银行的支持,踏上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之路。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我国轧制技术及其自动化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21世纪,RAL加快了发展步伐,规模扩大,水平提高,正在朝着成为本领域科研国家队的目标前进。

  埋头苦干,厚积薄发。RAL学人秉承老一代的学术传统,在科研和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汇聚团队,开拓创新,躬行实践,争创一流。通过承担国家、地方和行业的重大项目,培养国家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RAL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同行中留下了真诚、友善、踏实、干练的良好印象。

  围绕钢铁生产的国家目标,RAL确定了新的研究方向:金属材料高质量、低成本轧制过程;加工过程材料组织性能演变的模拟、预测与控制;材料成形过程综合自动化;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及高性能材料。

  RAL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科研、办公、实验用房7000多平方米,建有“工艺过程模拟与优化研究平台”、“金属组织与性能检测研究平台”和“控制系统参数检测与调试研究平台”。现有特色轧制研究设备14台套,并有齐全的、与之相配套的实验与检测设备,能够满足高水平工艺研究、品种开发和控制系统研究的需求。

  RAL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 运行机制,通过设立开放课题、建立访问学者制度、与国内外知名公司及研究单位成立联合研究室,吸引国内外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专家来实验室交流讲学,派出人员出国访问、考察、出席国际会议,主持召开专题国际研讨会。实验室的知名专家教授经常深入现场,到企 业举办专题学术报告会、技术讲座、开展学术技术交流,进行课题攻关。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开展研究,促进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RAL积极组织、承担各类国家重大、重点研究开发项目,近年来主持3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承担多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计划项目等。主持横向科研项目近千项,科研合同额接近30亿。这些项目体现了我国在材料冶金领域里的国家目标,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95项,发表研究论文4500余篇,出版论著71部。获得发明专利347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

  RAL在国内外钢铁领域的影响不断加强,成为促进我国轧制技术发展和钢铁工业进步的有生力量。欢迎国内外同行学者,特别是有为青年到实验室交流访问,申报开放课题、开展合作研究,共同为我国钢铁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EPM)

  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称EPM),2000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前身是1999年初与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共建的“宝钢-东大材料电磁过程联合研究中心” 。2002年6月,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成为“辽宁省材料电磁过程研究重点实验室”;2003年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7年被批准为电磁冶金辽宁工程实验室;2012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为电磁冶金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是东北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单位之一。

  实验室以国际新兴的前沿学科——材料电磁过程为研究方向,重点突出超导强磁场这一最新研究手段,围绕强磁场和电磁场下钢铁材料冶金过程、轻合金组织调控、材料微观结构设计与控制、特种材料合成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经过几年的建设,实验室已经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备了一流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并且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在本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机构之一。

  实验室现有5600平方米的专用实验车间和研究大楼。建有钢电磁连铸、轻合金电磁连铸和强磁场三条试验线。拥有12Tesla无液氦超导强磁场、6Tesla大口径无液氦超导强磁场、多功能电磁连铸机、强磁场铸轧机、各频段的系列性电源以及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电子拉伸试验机等国际先进设备及辅助检测设备等,固定资产总值达4497.8万元。

  实验室承担和完成一系列材料电磁过程方面的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其中,国家973项目10项,国家863项目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6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1项;获省部级奖励7项,其中一等2项、二等4项、三等1项;获行业奖励10项,其中一等3项、二等4项、三等3项;获市级奖励1项。获批发明专利77项,实用新型16项,软件著作权1项。在钢的电磁软接触连铸,钢的强磁场固态相变和轻合金低频电磁连铸的理论与技术开发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验室重视学术交流,尤其注重与国际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联合。已与国内外50余家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实验室每年接待100余名国外学者,共同开展研究,使实验室成为了国际学术界交流的窗口和材料电磁过程人才的培养基地。研究工作不仅走向世界,同时开拓了工业应用前景。

  主要研究方向:钢电磁连铸、有色合金电磁连铸、强磁场材料科学、材料电磁过程仿真与控制等。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ATM)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12月由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实验室依托于东北大学材料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学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实验室主任由左良教授担任,卢柯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以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的表征、设计、控制及相关高新材料研制为主要特色,紧密结合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及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材料织构与各向异性表征、材料织构与微结构控制、各向异性结构材料设计与制备、各向异性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等四个主干研究方向。各方向研究内容紧密衔接、相互支持,涵盖了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领域的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

  河北省电介质与电解质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

  河北省电介质与电解质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是以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为目的,应学校的发展要求而申请并建立的。实验室以电介质与电解质类材料为研究对象,形成了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电池及固体电解质、发光材料与应用三个研究方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薛其坤院士,实验室主任为齐西伟教授。目前重点实验室拥有固定人员36人,实验室面积1800平方米,五万元以上仪器设备43台,固定资产总值超过1500万元。

  新材料研究所

  新材料研究所坐落于秦皇岛,依托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研究所始建于2004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壮大,现已初步建成一个科研仪器设备日趋完善、研究人员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持续提高的科研教学平台。研究所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铁电、压电和介电陶瓷材料,高温超导材料,铁氧体、多铁性及无铅压电材料,稀土发光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有机功能材料等。研究所设有:功能陶瓷及器件研究室、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室和有机功能材料研究室。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陕西省材料科学研究院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基地和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是国内稀有金属科研生产基地、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的依托单位,地处西安、宝鸡两地五区。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由具有较强综合科技实力的国家级重点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和若干产业化公司组成的大型科技集团,形成了基础研究、工程化和产业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已经建成了一批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材料研究领域,组建了15个研究所及中心,建设了23个国家和省级研究中心及平台,共获得1100余项科研成果奖和1045项专有与专利技术。同时,研究院加强成果转化及工程化工作,共开发试制新产品10000多项。还十分注重科技产业化进程,发起组建了28个控股参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国内最大的稀有金属新材料科研、生产基地。2015年全院综合收入94.33亿元,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国防科技工业协作配套先进单位”、“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国家工程中心重大成就奖”等殊荣。

  4?2022年招生情况详细介绍

  2022年招生专业目录及人数

  
注:秦皇岛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未占用保研名额将归到统考招生

  2021年招生专业目录及人数

  
注:秦皇岛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未占用保研名额将归到统考招生

  2020招生专业目录及人数

  
注:秦皇岛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年从材料与冶金学院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可报考的专业学术型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型为材料工程。

  另外介绍一下秦皇岛分校的情况,2017年起秦分校单独招生。关于秦皇岛分校: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是东北大学的组成部分,是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在内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学校自1987年建校以来,通过实施开放发展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和教育创新战略,承担“211工程”、“985工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 主动融入东北大学“双一流”建设,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现已成为一所开放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大学。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滨海城市秦皇岛,北倚燕山、南临渤海,校园内林木花草郁郁葱葱,楼群建筑风格迥异,环境优美清新,生活设施完善,文化氛围浓厚。目前,学校占地700.68亩,建筑面积348669.12平方米。设有研究生分院和7个学院,36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五大学科门类,同时共享东北大学全部博士和硕士学科点资源。

  2022年复试实施细则

  说明:由于2020,20212022年疫情原因,复试方式为网络远程复试,复试细则仅供参考,2019年复试细则也已经给出,相比于2022,2019年复试细则更具参考价值。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复试实施细则

  依据《关于做好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2〕4号)及《东北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 》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招生计划及复试名单

  1.学院各专业统考招生计划、复试比例、复试录取名单确定规则等可登录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点击此处)查询。

  2.学院依据统考招生计划、复试名单确定规则,结合复试比例确定复试人数(遵循小数点进位原则),并按合格考生(单科成绩和总成绩均达到报考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复试基本分数线的考生)的初试总分由高到低确定复试名单,排名末位初试总分相同的考生具备同等资格。

  3.参加我院2021年暑期学术夏令营活动并考核合格的营员,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相对应专业,且初试成绩达到我校相应门类的复试基本分数线,即可获得复试资格。

  4.我校一志愿考生复试名单详见东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点击此处)。

  二、复试形式与内容

  (一)复试形式

  我院复试采取网络远程考核方式。

  网络远程复试系统: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点击此处)。

  联络通讯系统(辅系统):阿里钉钉(点击此处)。

  请考生及时下载上述软件,并熟悉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考生操作手册及指南点击此处)。如报名时移动电话发生变化,请将更改后的联系方式发送至wangdh@smm.neu.edu.cn,邮件标题为:考生编号后五位+姓名+更改后的手机号码。

  (二)复试内容

  复试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能力、外语能力、专业素质和能力,复试分数满分220分,复试时长约25分钟。

  1. 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满分70分,时长约8分钟。

  全面考察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及成绩、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分为个人汇报和提问作答。个人汇报以PPT方式进行,PPT讲述不超过4分钟,主要内容包括:

  (1)个人基本情况(不得出现指导老师或家庭成员等内容);

  (2)本科学习情况,包括大学成绩单,专业排名介绍和5门本科所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情况;

  (3)经历成果情况,主要介绍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实践(学生工作、志愿公益)等方面的经历及获得的奖励、成果;

  (4)考研的初心和人生规划。

  复试专家结合汇报情况进行提问,考生进行口头作答,复试专家根据考生汇报和现场作答情况综合给出得分。

  2. 外语能力考核:满分30分,时长约5分钟。

  全面考察考生对外语基本知识的掌握、表达能力,采取抽题作答和交流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满分120分,时长约12分钟。

  全面考察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由抽题作答和提问作答两部分构成。学术学位研究生重点考察其探究能力和科研潜质,专业学位研究生重点考察其应用实践能力。复试专家根据考生两部分综合表现给出得分。

  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参考东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东北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参考信息》,考核内容不仅限于复试参考信息中公布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内容参考。

  三、复试准备工作

  (一)考生须提前准备应试场地(严禁在培训机构),确保应试空间独立、可封闭、无干扰,应试环境光线明亮,不逆光。

  (二)考生须提前准备两部带摄像头的设备(手机或电脑均可)。复试时,1台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具备音、视频输入、输出功能),作为主机位设备,用于复试考核;1部手机或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或pad等平板设备(具备音、视频输入、输出功能),作为辅机位,用于监控面试环境。

  (三)考生须提前测试设备功能,确保摄像头和麦克运行正常,安装网络远程复试系统软件。如无法实现(二)中设备要求,须在资格审查(3月21日下午14:00)前,将具体原因发送至联系邮箱(wangdh@smm.neu.edu.cn),邮件标题为考生编号后五位+姓名+无法实现双机位,正文描述具体原因。

  (四)考生须提前测试网络环境,网络良好能满足复试要求,保障具有有线宽带网、WIFI、4G网络等两种以上网络条件,建议采用电脑有线宽带连接(或手机采用4G信号)进行面试。使用相关电子设备须注意提前充满电。

  四、资格审查与系统测试

  各专业资格审查工作同系统测试环节同期进行。

  (一)资格审查

  考生须于3月22日下午14:00前,通过网络远程复试系统提交以下材料:

  1.基本信息(具体信息详见附件);

  2.初试准考证;

  3.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正反面);

  4.学历学位证书及教育部学历电子注册备案表,应届生提供学生证及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上述材料须按序号顺序,生成一个PDF文档(范例详见附件),命名格式为考生编号后五位+姓名,上传至网络远程复试系统。未符合要求的,须按要求进行补充。

  (二)系统测试

  1.系统测试时间:3月23日上午9:00开始。

  2.系统测试网址: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https://bm.chsi.com.cn/ycms/stu/)。

  3.系统测试流程:登录系统并进入候考区后,按照工作人员安排,逐次进入复试间,同工作人员测试音频、视频效果,测试共享屏幕功能及PPT播放功能,熟悉系统操作功能。测试无异常的考生,复试期间原则上须继续使用测试期间的设备、环境、网络;测试异常的考生,须及时查找原因并解决。

  五、复试安排及工作流程

  (一)复试日期

  复试专业????? 复试日期? 登录系统时间

  材料科学与工程????? 3月26日 7:30

  材料工程????? 3月27日 7:30

  (二)工作流程

  1.考生须于复试当天7:30前登录系统,登录系统前须将可视范围内的任何复试相关资料清理干净,复试期间,除考生本人外,严禁他人进入考试独立空间,否则复试无效。

  2.考生登录系统,通过实人认证后,签署承诺书,接收网络候考室公告及组内通知,保持候考状态,主动了解复试进度。按照系统提示(或工作人员提醒)进入复试间,进入后须主动配合复试小组的身份核验,身份核验通过后,手持摄像头按要求展示周围环境,确保复试期间周围环境符合考场要求。

  3.复试开始,考生应距离电脑屏幕一定距离,并保持双手在屏幕中显示,复试过程中不得随意转换视频连接界面。按照复试小组发出的指令及规定的时间要求依次完成复试考核,对试题(或提问)进行作答。作答完毕后按照复试小组的要求离开复试间。

  4.复试期间,考生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文明礼貌。注意保持发型整洁,免冠、素颜、露耳且不可佩戴首饰、耳机等。复试相关的内容属于教育工作国家秘密,按照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受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全程禁止录音、录像或截屏。任何组织或个人在学院复试整体工作结束前,不得以任何形式录制、复制或对外透露、传播试题内容等复试相关的内容。

  5.复试期间出现异常情况,考生须第一时间通过系统群公告中提供的应急联系方式主动同学院取得联系。

  六、录取

  (一)成绩计算方法

  总成绩=初试总分+复试总成绩(综合素质和能力成绩+外语能力成绩+专业素质和能力成绩)。

  (二)录取规则

  各专业依据拟录取名单确定规则及考生报考志愿,按总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并确定拟录取名单。考生总成绩出现并列时,依次比较如下分数,按照由高到低原则进行录取:初试前三科(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成绩之和、初试专业课成绩、专业素质和能力成绩、综合素质和能力成绩,分数高者优先录取。

  一志愿报考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材料工程专业(085601),复试合格未进入一志愿报考研究方向(总校、【秦皇岛】、【佛山】,下同)拟录取名单的考生,可申请调整录取至一志愿报考专业中有缺额招生计划的研究方向,学院根据相关专业各研究方向招生计划缺额及考生总成绩由高到低依次确认考生的录取研究方向,直至相关专业各研究方向招生计划完成。同意拟录取的须提交申请,放弃拟录取的须提交放弃声明,相关材料在复试结果公布后一日内按学院通知要求提交。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

  1.复试成绩不合格。

  2.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考核结果不合格。

  七、咨询渠道

  学院成立招生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复试期间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联系部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教学办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24-83671987

  联系邮箱:wangdh@smm.neu.edu.cn

  八、受理申诉、投诉和监督渠道

  学院成立招生工作监督小组,负责对本单位的复试工作进行监督,并受理考生的举报、投诉等事宜。

  联系部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办公室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24-83672600

  联系邮箱:liumeng@mail.neu.edu.cn

  受理时限:复试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

  九、其它

  1.学院坚持“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的“三随机”原则。

  2.复试系统运用两识别即“人脸识别”“人证识别”等技术,并通过四比对即综合比对“报考库”“学籍学历库”“人口信息库”“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库”等措施,加强对考生身份的审查核验。

  3.对在复试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一经查实,即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严肃处理,取消录取资格,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入学后3个月内,学校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本方案的解释权归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如有与国家政策及学校政策不符之处,以国家政策及学校政策为准。

  其它事项详见《2022年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南》。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年复试流程介绍

  依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18〕5 号)及《东北大学 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录取办法》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 2019 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分专业招生计划

  
注∶单独考试计划及各类专项计划未在上述招生计划数中列出。

  二、复试名单的确定

  1、所有专业( 领域)按统考招生计划数(含总校全日制、分校全日制、非全日制)的 120%确定复试人数(遵循小数点进位原则),并按合格考生(单科和总成绩均符合报考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初试合格资格线的考生)的总成绩由高到低确定复试名单;排名末位分数相同的考生具同等资格。初试合格生源不足统考招生计划数(含总校全日制、分校全日制、非全日制)120%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所有满足本学科(专业)复试分数基本要求的考生均可参加复试。

  2、参加我院 2018 年暑期学术夏合营活动并考核合格的营员 ,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相对应专业。且初试成绩达到我校相应门类的初试合格资格线,即可获得复试资格。

  三、资格审查

  时间地点 1、资格审查∶

  审核时间∶2019年 3月29 日 16∶00 前。审核地点∶东北大学南湖校区知行楼 422 房间 2、资格审查提交材料 ;

  ①初试准考证、身份证、复试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学生证 (应届本科毕业生)、本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②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写实材料原件;

  ③ 大学阶段成绩单原件 ;

  ④可提交学业与科研成果及证明、等级证书、荣誉证书等证明自己能力水平的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注∶ 上述材料中①、②考生须准备两份 ,一份用于资格审核,一份用于面试考察。③、④只需准备一份 ,用于面试考察。

  四、复试内容及形式

  复试形式 ∶ 笔试、面试。笔试满分 120 分 ,面试满分 100 分。笔试内容见复试录取办法∶http∶//www.mse.neu.edu.cn/plus/view.php?aid=1554,面试内容见(http/www.graduate.neu.edu.cn/dongda/u/cms/www/201903/080922360u8p.pdf )

  五、复试工作安排

  1、笔试时间∶3月 30 日

  2、笔试地点∶东北大学南湖校区

  3、面试时间∶3月31日

  4、面试地点∶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具体时间地点详见复试通知书

  六、复试录取规则

  复试后总成绩=初试总成绩+复试成绩(复试笔试成绩+复试面试成绩 )

  同一专业涉及分组的∶考生的面试成绩=考生在所在复试小组所得的成绩×(同一专业的各复试小组的平均成绩+考生所在复试小组内全部考生的平均成绩)

  录取规则∶ 各专业按复试后总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录取时依据考生报考志愿(报考学院、学习方式)确定拟录取名单。当最后一名出现总成绩并列时 ,以初试总成绩高者优先 ;如初试总成绩也相同 ,则以复试面试成绩高者优先。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 1、复试笔试成绩低于 50 分;

  2、复试面试成绩低于 60 分(超过半数以上复试小组成员给出的面试成绩小于 60 分 ,该考生面试成绩即为不合格。);

  3、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及诚实守信状况考核结果不合格者。

  七、咨询渠道

  联系部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教学办联系人∶李老师联系电话 ∶ 024-83691987联系邮箱∶ lin@mail.neu.edu.cn

  办公地点∶东北大学南湖校区知行楼 422 房间

  八、受理申诉、投诉和监督渠道联系部门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办联系人∶关老师联系电话∶024-83691989

  联系邮箱∶guanlukui@mailneu.edu.cn办公地点∶东北大学南湖校区知行楼 423A 房间。

  学院受理申诉、投诉和监督渠道的受理时限为∶2019年3月30 日-4 月5日。

  九、其它注意事项

  1、考生在复试考核期间严禁携带手机及其它通讯设备。凡.有违反规定者按有关老试纪律规定予以处理 ,情节严重的取消复试资格。

  2、复试通知书下载打印时间和复试材料相关准备详见《东北大学 2019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准备事项》

  3、一志愿报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考生在复试结束后,复试合格 ,未进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拟录取名单 ,依照秦皇岛分校相应专业剩余统考计划,根据考生复试后总成绩从高到低确认拟录取 ,不同意调剂录取到秦皇岛分校的考生须在资格审查时提出书面说明。拟录取至秦皇岛分校的调剂考生 ,须登陆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填报调剂志愿(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履行相关手续。未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操作的考生 ,视为放弃拟录取资格。

  本方案的解释权归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如有与国家政策及学校政策不符之处,以国家政策及学校政策为准。

  5?2019-2022年招生人数及报录比

  录取人数

  
注:2019年学硕不再区分材料学、材料加工、材料物理化学,统一改为按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招生,复试通知上总校全日制统考计划211人,分校6人,累积217人,实际录取人数还有增加。

  2020年起材料工程专业名称改为材料与化工,研究方向仍为材料工程。

  2022年起材料与化工专业名称改为材料工程。

  报录比

  

  6?2015-2022年复试分数线

  

  7?初复试参考书目

  初试参考书籍:

  
复试参考书目:

  

  8?考试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考试大纲

  东北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35;? 科目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

  一、考试性质

  金属学与热处理是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的业务课。考试对象为参加材料工程专业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考试时间

  (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180分钟。

  三、考查要点

  (一)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1. 晶体、非晶体;晶胞、晶系、晶面指数与晶向指数;

  2. 三种典型金属晶体的原子排列方式、晶胞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密排晶向与密排晶面、多晶型性;

  3. 合金中的相及其结构:固溶体、化合物;

  4. 点缺陷、位错、界面的基本概念。

  (二)纯金属的结晶

  1. 纯金属结晶规律、结晶条件,结晶过程中的形核、长大过程与晶粒尺寸控制;

  2. 过冷度在结晶过程中的作用,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与过冷度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

  (三)二元合金相图和合金的凝固

  1. 二元合金相图建立与杠杆定律,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

  2. 二元合金凝固过程及组织形貌分析,平衡相、平衡组织计算,非平衡凝固过程及其组织分析,固溶体合金的结晶特点;

  3. 伪共晶、离异共晶、枝晶偏析、成分过冷的概念;

  4. 金属铸锭的组织与缺陷。

  (四)铁碳合金

  1. Fe-Fe3C相图的特征温度点、碳含量、转变线、各区域的组成相,相图中的重要点(D包晶点、C共晶点、S共析点、E奥氏体最大含碳量、P铁素体最大含碳量等)、线(BHJ包晶转变线、ECF共晶转变线、PSK共析转变线、GS线、ES线等)、相(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

  2. 各种成分合金结晶过程分析,室温下的显微组织,相组成物、组织组成物相对量的计算,五种渗碳体的来源、形态及相对量的计算;

  3. 含碳量对钢的平衡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室温下碳钢及白口铁的显微组织及含碳量范围。

  (五)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

  1. 金属塑性变形的方式:滑移、孪生;

  2. 晶体滑移的位错机制、滑移带、滑移线、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滑移面、滑移方向、滑移系;

  3.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位错强化机制、细晶强化机制;

  4.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与性能变化,回复与再结晶;

  5. 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影响再结晶晶粒尺寸和温度的主要因素,金属热加工的目的。

  (六)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

  1. 了解热处理的作用、热处理与相图之间的关系、固态相变的特点;

  2. 钢的奥氏体化过程,奥氏体晶粒度及控制;

  3.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特征,各自的组织特征及性能特点,等温转变(TTT)与连续转变(CCT)曲线。

  (七)钢的回火转变及合金时效

  1. 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过程,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组织及性能;

  2. 回火脆性及消除方法。

  (八)钢的热处理工艺。

  1.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组织与应用,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的选择;

  2. 淬透性、淬硬性的意义;

  3. 常用钢的热处理规范,综合分析机械制造工艺流程中各热处理工序的目的、工艺参数制定、组织形貌及性能特点等。

  四、计算器使用要求

  本科目需要使用计算器、直尺。

  附件1:试题导语参考

  一、简答题(共80分,8题,每题10分)

  二、综合论述题(共70分,其中第1题20分,第2题25分,第3题25分)

  注:试题导语信息最终以试题命制为准

  附件2:参考书目信息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第3版)》,崔忠圻,刘北兴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年

  附样题:(2019)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东北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2;? 科目名称:材料科学基础

  一、考试性质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的业务课。考试对象为参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考试时间

  (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180分钟。

  三、考查要点

  (一)晶体结构

  1. 晶体学基础:空间点阵,晶向与晶面,晶体的对称性

  2. 金属晶体结构:典型晶体结构,原子堆垛方式和间隙

  3. 合金相结构:固溶体,中间相

  (二)晶体缺陷

  1. 点缺陷类型和特征

  2. 线缺陷:位错的基本结构,位错的运动及交互作用,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3. 面缺陷:晶界,相界,表面

  (三)相图

  1. 相图的热力学基础

  2. 二元相图:匀晶、共晶、包晶及其它类型二元相图,铁碳相图

  3. 三元相图:三元相图的成分表示及其性质,三元匀晶相图,三元共晶相图

  (四)扩散

  1. 扩散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2. 扩散的微观机制

  3. 扩散的驱动力

  4. 扩散的影响因素

  (五)凝固

  1. 凝固的基本条件

  2. 晶核形成:临界晶核,形核功,形核率

  3. 晶体长大:长大条件,液固界面结构,长大机制

  4. 合金凝固:溶质的再分配,温度梯度,成分过冷,晶体形态

  5. 凝固理论的应用

  (六)固态相变

  1. 固态相变的类型及特点

  2. 相变的形核、长大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

  3. 过饱和固溶体分解转变

  4. 第二相粗化

  5. 钢中固态相变:共析转变,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

  (七)形变与再结晶

  1. 晶体塑性变形:微观机制,单晶体、多晶体及合金塑性变形的特点

  2. 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 回复和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变化,回复、再结晶与晶粒长大的机制、动力学及影响因素

  4. 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的基本规律

  (八)强化和失效

  1. 材料强化的常用方法及原理

  2. 材料蠕变、疲劳、断裂的基本原理

  四、计算器使用要求

  本科目需要使用计算器、直尺。

  附件1:试题导语参考

  一、简答题(共80分,8题,每题10分)

  二、计算题(共30分,2题,每题15分)

  三、论述题(共40分,2题,每题20分)

  注:试题导语信息最终以试题命制为准

  附件2:参考书目信息

  一、胡赓祥、蔡珣、戎咏华,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李见,材料科学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年。

  

  9?2022年录取名单(部分)

  

  10?考研难度剖析

  难度系数

  985,双一流高校B,自划线,材料A-

  比较难,★★★

  难度分析

  东北大学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高校,坐落于辽宁省会城市沈阳。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A-,并且东北大学材料材料科专业具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实力可见一斑。但是由于东北重工业经济日渐随衰落,并且东北天气寒冷,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相比于其它985院校相比较为简单,材料专业一志愿进复试都基本可以录取。然而前几年由于上述原因,报考东北大学的同学日益增多,尤其是2022年,东北大学材料学院报考人数激增,达到近几年最高点,并且,英语专业的单科线为50,许多同学因英语未能过线而失去机会。东北大学材料专业课考察内容相对于简单,通过熟练背诵和理解即可取得高分。此外,东北大学复试十分公平,不歧视双非学生,东北大学是非常具有性价比的985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