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招生简章公布,又有十余所双一流高校今年取消统考:全面「申请考核制」,来了!
最近,各大专院校的博士招生简章已经陆续公布,这也预示着又一年的考博季到来了。在新一年的考博季里,实行「申请考核」制度的高校越来越多了。
招生多轨并行,申请考核为主
怎么才能读上博士?
博士招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最初的博士招生只有沿用多年的普通招考,后来陆续出现了硕博连读、直博,以及专项博士培养项目。最近十多年,实行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的高校越来越多。
什么是申请考核制呢?郑州大学 2021 年博士招生简章里做出的解释,可以看作是官方解释。说白了,就是向国外的博士招生学习,用申请的方式来选拔人才。
图片来源:郑州大学官网
申请考核制发轫于 2007 年,在十多年里从无到有,逐渐优化。经过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在 2021 年的博士招生简章中,「双一流高校」的博士招生已经绝大部分都采取申请考核制:
大部分高校是全面实施,小部分高校是大部分专业实施,很少部分高校是少部分专业实施,仅有个别高校还有传统意义上的普通招考。而且现在的潮流是,哪怕普通招考,也需要一些辅助支撑材料,比如两封推荐信等。
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的双一流高校
注:后台回复关键词「2021 年考博」,获取 2021 年攻读博士招生方式汇总。(为笔者自行整理,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细细阅读会发现,不同高校在招生简章中对于博士招生方式存在不同表述。
比如上图郑州大学就把申请考核制延伸到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中,还有的高校在招生简章中仍说自己有普通招考,但实际上已经在普通招考中施行申请考核制。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官网
还有些施行申请考核制的高校,也没放弃考试。理论上这也没错,从来没人说过考核就一定不能考试。有的高校统一考英语,有的统一考自然辩证法,至于专业考核,则由各个学院决定。
没错,因为学科性质不同,即便同一高校里,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申请考核制度也会不一样。所以想报考那些实施申请考核制的高校的博士,只看学校的招生简章是不够的,还得看目标学院和目标专业。
图片来源:云南大学官网
当然,无论如何表述如何实施,从趋势上看,申请考核制已是国内博士招生的大势。
有些仍然保持了普通招考的高校,也把普通招考作为博士招生的补充方式 ——硕博连读、直博攻读和申请考核后仍有名额的,采用普通招考。
图片来源:宁夏大学官网
从以上高校今年的招生简章上不难看出,申请考核制度隐隐然有逐步取代普通招考的苗头,几乎确定无疑会成为未来选拔方式的主流。
这样的变化趋势,意味着高校的博士招生更具灵活性和自主性,以及可操作性,但这是否说明,普通招考就已成为明日黄花,不再具有价值了呢?
为何申请压倒普招?
普通招考,从改开以来已在我国实行长达四十年的时间,期间经历无数改革,但仍未被完全替换掉。这说明,招考制必然具有很大的合理性。
很多人批评招考制是一种应试教育,认为在高等教育的研究阶段,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似乎社会上也有一种刻板印象,公众总把考试成绩高的学生看作是被应试教育荼毒的书呆子,不仅头脑木讷,而且处事缺乏应变,很不适合科研。现实中也的确不乏这样的硕博士。
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考试选拔的学生也有优势。
其中最显而易见的,是通过集中的备考复习,可以把从前学过的,实践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取得精进。
另外,考研和考博中需要积累的专业知识非常巨量,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涉及考试的专业知识理解和记忆,这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超凡的能力。有这种能力打底,在国内现行的研究生培养状态下,也不会太差。这应该是普通招考模式能一直存续至今的重要原因。
那么,为什么申请考核制会如此流行呢?除了有发达国家的背书之外,这种招生制度的确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点。
优点 1: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
在招考制内,如果考生笔试分数未达录取分数线,即便这名考生在论文数量、质量抑或是科研能力方面再优秀,也不可能被录取。
而申请考核制则相对设置了多样化的评价指标,相应地降低了笔试成绩的占比,给那些不擅长考试但具备科研学术能力的考生脱颖而出的机会,避免出现「只会考试,不懂科研」的考生。从面对需求上,更适合研究型学位。
优点 2:自主制定的标准有利于高校。
不同高校或不同学科对于招收的博士的要求是不同的。传统招考更多地解决基本线过关的问题,较少兼顾不同高校的专业特色。
而申请考核制则把招生自主权交给高校和具体的专业,更有利于高校在选拔人才时,招到更符合自身专业特色和未来发展的学生。
优点 3:评价话语权的扩大有利于导师。
传统的招考中,虽然导师也参与命题、评卷等工作,但本质上并没有赋予导师制定招生的录取标准和对学生的选择权,从而会让有的导师招到自己并不想招的学生。
而申请考核制则给予导师更多的话语权,虽不像国外高校那样几乎具有 100% 的决定权,但导师的话语权比从前大大提高,导师招到喜欢的学生,自然乐于培养。
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申请考核制的缺点也不少,有些甚至是致命的。比如可能的出身歧视,招生中导师的话语权过大,以及潜在的「唯论文」招生情况等。
没有任何一种招生制度是完美的,不断完善博士招生机制和运行机制才是唯一正确的做法。
新形势下攻读博士应做的准备
说破天,博士招生方式不是咱们能够决定的,每一位学霸能做的只有「求诸己」。以下是就给准备读博的学霸们的一点实用建议。
1.在绝大部分导师眼里,高水平的论文都是科研学术能力的体现。因此,在本科或硕士阶段尽可能多地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哪怕这话在当下可能政治不正确。
2.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也是学术交流的语言,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对科研学术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提高英文水平会在两种选拔中都获益。
3. 提前联系心仪的导师,越早越好。博士招生人数虽已提高,但好导师的「坑位」永远嫌少。早联系,早占坑。哪怕占不上,也有充足的时间换导师。
4. 不要贬低母校。读博的院校层次高于本科和硕士院校是很正常的,但人不能忘本,千万别为了拔高考博院校而贬低本科或硕士院校。做人得厚道~
5. 撰写一份科研学术成果总结。不管报考院校是否要求科研成果总结,都应当认真撰写一份自己本科和硕士阶段的科研学术成果,一方面证明自己的科研学术能力达到攻读博士学位的要求,一方面也是很好的总结和回顾。
6. 跟硕导维护好关系。不管读书时候跟硕导关系有多差,也不管对硕导有多么不满,都尽量别跟硕导撕破脸。学术圈是很小的,硕导的一句差评有时就能毁了考生的前途。
在现实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让自己更有竞争力。况且,不论将来要面对的是哪一种考核形式,真正决定未来的,还是自己扎实的学术基础、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可待提升的科研潜力。
祝每一位学霸都能顺利读博!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