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新招实招促毕业生就业[深圳就业分配]

2024-08-26 09:28:10 就业分配
拓宽毕业生岗位渠道、强化校企互动、开展就业能力培训等,精细落实就业工作……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高校纷纷创新工作模式,千方百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增强就业的优质服务。主动出击精准促就业预计全年将组织开展100场线下招聘会活动,从3月至12月每个月连续举办不同专题的线上网络招聘月活动……这是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大就业岗位供给,深圳市、区人社部门打的“主动仗”。记者了解到,公共就业创业...

  拓宽毕业生岗位渠道、强化校企互动、开展就业能力培训等,精细落实就业工作……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高校纷纷创新工作模式,千方百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增强就业的优质服务。

  主动出击 精准促就业

  预计全年将组织开展100场线下招聘会活动,从3月至12月每个月连续举办不同专题的线上网络招聘月活动……这是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大就业岗位供给,深圳市、区人社部门打的“主动仗”。记者了解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已前置到校园、街道和社区,人社部门联合深圳各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专项行动,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需求特点,挖掘优质企业岗位潜力,瞄准重点群体强化精准帮扶,促进人岗精准匹配。此外,各区还携辖区重点企业赴武汉、西安、成都、南昌等高校聚集的城市开展校园招聘,南山、宝安、盐田、光明和坪山区也打造了“向南而行”“招才进宝”“梧桐青苗”等校园招聘品牌。

  促就业少不了“真金白银”的支持。近两年深圳相继出台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补贴政策,为毕业生就业“撑腰”。据介绍,高校毕业生来深就业创业不仅有基层就业补贴,还有求职创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补贴有社保补贴等。

  此外,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跟踪服务,是每年毕业季人社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深圳各区及街道充分利用实名登记、业务办理、电话回访、走访摸排等渠道,主动登记辖区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深入了解毕业生基本需求和就业意向。对未就业毕业生切实提供“131”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机会。

  创新形式 拓宽就业路

  “选择在深圳读大学,入学即就业。”这句话一点也不假。有数据显示,深圳各高校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超过半数甚至九成以上选择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留在深圳就业。

  广阔的市场、多元的渠道、无限的前景,今年,深圳各高校就业创业成绩又有新突破:深大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逆势上涨,同比增长5.82%,世界五百强就业人数占企业就业总人数超五成;南科大整体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已达八成,名企录用人数屡破纪录,五成就业毕业生进入500强企业;深北莫本科毕业生近九成已落实就业,升学去向涵盖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知名院校;深职院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学生创业园孵化企业三年存活率达65%……学生就业前景好,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优势,也离不开高校的努力。

  深大坚持不懈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带头走访用人单位,开展校企交流。截至目前,学校各级领导访企270余家,拓岗2300余个,线上线下共计提供超过52万个招聘需求,平均每个毕业生有49个招聘岗位可应聘。

  今年,南科大首次举办“智汇南科,职面未来”空中双选会,并开展京津冀、川渝、江浙沪三个专场,共计450家企业参会,收到简历超5500人次。

  深职院作为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就业能力培训,聘请教育部特聘专家、全国生涯发展教育专家为同学们授课。截至目前,基地已为全省60余所大学2600余名研究生和本、专科毕业生提供培训。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积极推动就业前置,与多家单位建立实践基地。同时,面向全体毕业生宣讲就业签约流程文件,规范就业签约落实,确保有据可依、有底可查;严把入口关,对用人单位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将不合规或有欺骗行为的企业拉入黑名单。

  深圳高校即将迎来朝气追梦的大一新生,正如处于蓬勃发展期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与城市的活力竞相迸发,学科与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在这里,梦想终将实现。

  全方位支持港澳青年在深就业创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走细。

  在港设立就业创业“反向飞地”、加大港澳青年双创基地平台建设、推出“大湾区职场导师计划”……记者获悉,市人社局以主题教育为契机,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创新招才引智模式,助力建设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产业人才政策、就业创业环境,吸引港澳青年更加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努力开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新局面。

  在港设立就业创业“反向飞地”

  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深圳坚持开放创新,持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创出一派融合发展的新局面。然而,推进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不少。

  “我们发现,在吸引香港青年来深就业创业方面,融合力度有待加强、服务手段有待优化,政策效果有待提升。”深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说,深圳出台的系列支持港澳青年在深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很多香港青年并不了解;想要更深入详细地当面咨询政策,除了过来深圳,香港青年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这个时候,我们就萌发了想法,能不能在香港年轻人多的地方设立相关的站点,把深圳的政策和服务送到香港青年的家门口?”说干就干,在经过前期调研、交流协商之后,今年3月17日,深圳市人社局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在创新创业、就业促进和人才交流等多方面开展紧密合作,为有意来深就业创业发展的香港青年提供场地保障、项目展示、资金支持、人才培养以及成果转化等全方位赋能服务。这标志着深圳在港设立的首个就业创业“反向飞地”正式开始运作。

  “这是一个双向奔赴、多方共赢的创举。通过设立‘反向飞地’,搭建起了香港青年了解深圳的一个窗口和平台,在帮助他们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推动两地科技、人才、资金、政策、市场等融通发展,促进两地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助力两地携手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陈俊铎高兴地告诉记者,设立就业创业“反向飞地”成效是非常明显的,短短时间内香港城市大学创新创业中心(深圳)入驻的创业团队新增了近40家。

  于是,7月17日,深圳市人社局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分别签署合作备忘录,在香港新增设立两个港澳青年就业创业“反向飞地”,将重点与香港中文大学在大学生实习、职业培养和就业促进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与香港理工大学在校企跨境联合培养博士后方面进行探索。

  深港合作主办创新创业大赛

  “当前,深港合作正迈入全方位对接、深层次合作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希望通过‘反向飞地’的设立,与更多港澳高校合作,让更多港澳青年共享大湾区发展的时代机遇。”深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7月14日,深圳人社部门作为合作主办单位,与香港城市大学共同启动第二届HK Tech 300 创新创业千万大赛,聚焦起步阶段的产学研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创业者广泛应用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大赛吸引了6家内地创投机构和基金参与联投,其中3家来自深圳,投资资金池将高达10个亿。

  按照深圳人社部门和香港城市大学的合作约定,第二届HK Tech 300 创新创业千万大赛将与深圳2023年“逐梦杯”大赛实行赛事互认、奖项叠加。香港城市大学可推荐HK Tech 300创新创业千万大赛获奖项目或HK Tech 300天使投资项目直接入围“逐梦杯”大赛香港分赛区复赛。同时,“逐梦杯”大赛决赛企业组获得一、二、三等奖且愿意使用香港城市大学专利的项目也可直接晋级香港城市大学HK Tech 300创新创业千万大赛总决赛。

  “如果能在深圳成功创业,会成为我们进一步拓展更广袤市场的金字招牌。”香港城市大学学生沈君达的创业项目已获得城大HK Tech 300项目100万元资助,并在深圳进行了项目应用的探索。他相信,“反向飞地”将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创业服务和支持,使他们更有信心在大湾区加快技术转化。

  “除了互认、奖项叠加,我们还有创业补贴、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配套政策,支持获得HK Tech 300天使投资的项目团队来深落地转化。”该负责人表示。

  为在深港青提供全方位赋能服务

  结合推进主题教育整治整改工作契机,市人社局通过加快港澳青年双创基地平台建设、实施大湾区职场导师计划“以老带新”、发布《深圳市进一步支持港澳青年就业创业实施细则》,在全国率先启动深港跨境社保服务通等举措,为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护航”,为有意来深就业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全方位赋能服务,推动深圳成为香港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的第一站和首选地。

  2022年,深圳首次认定包括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在内的7家市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每家基地获得50万元一次性奖补,用于场地租赁、孵化服务以及购置共享设备等。

  “实习资助、创业资助、知识产权融资、创业导师辅导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为港澳青年在深圳的创业就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负责人邓小昆看来,获评为市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对工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促进。在市人社局的支持下,今年工场相继在香港、澳门设立创新创业中心,将服务前移,帮助港澳青年在家门口了解深圳创业扶持政策,就地享受创业辅导和基地对接服务。同时引导深圳创业团队走出去,利用港澳的国际化背景,开拓更广大市场和与港澳合作伙伴开展深入合作。

  目前,深圳以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为龙头的“1+10+N”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空间布局起势成形。首批7家市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各具特色,截至6月底,7家市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项目数量达1582个,其中港澳项目962个,占比61%。在孵项目628个,其中在孵港澳项目45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