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光明时评】
作者:易全勇(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国式现代化教育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和基础工程。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必须要答好的考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建成“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的职业学校体系;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又可以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职业教育需要不断推进系统性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以质量和特色满足人民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通过办“适合的教育”助推实现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目标。
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办学模式。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丰富产教融合办学形态,拓展产教融合培养内容,优化产教融合合作模式,打造产教融合新型载体。尤其要强化对企业参与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激励,充分调动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性。此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理实一体化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技能操作—技术应用—技能技术融合—技术创新”的阶梯式实践课程体系,深化教材和教学改革,普及推广案例教学、情景教学、项目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只有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强化内涵建设,突显类型特色,走产教深度融合道路,才能擦亮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品牌。
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横向上要“融”,就是各级各类教育中,应强化师资互聘、课程互享、学分互认等方面的普职衔接。普通中小学校可以把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创业教育等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中等职业学校要强化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并为高职教育输送优质的生源。职业教育纵向上要“通”,就是要畅通职业教育的升学渠道,完善职教高考的新通道。要推动建立省级统筹、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为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多样化教育选择。同时,要推进普通高等院校技术技能类专业通过职教高考途径招生,以充分扩大受教育者的选择权。此外,推动不同层次和范围的职业教育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比如区域融通、育训结合、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等,为学生不同成长阶段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畅通学生成长成才路径,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以基于数据和证据的循证教育体系作为支撑。基于多元数据的循证教育研究范式有利于实现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实践改进的科学化和专业化。通过构建循证教育研究体系,将推动职业教育决策和职业教育实践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进而更好服务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相信随着职业教育在定位类型化、办学多样化、体系融通化、合作纵深化、决策科学化等方面不懈创新探索,职业教育必将迎来新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人才红利,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强助力。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07日?02版)
[
责编:孙宗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