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绥靖公署,行营,行辕都是什么机构?(行辕和绥缙区的区别)

2023-06-10 01:06:34 优质文章
民国绥靖公署,行营,行辕都是什么机构?(行辕和绥缙区的区别)一、民国绥靖公署,行营,行辕都是什么机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作战序列是军事委员会指挥各战区(之间有个不尴不尬的行营建制),战区直辖集团军、军、师等作战单位,相对容易理解。然而抗战胜利后,又冒出了行辕、绥靖公署、绥靖区等一批新的机构名词或者番号,那么,这些军事单位与...

民国绥靖公署,行营,行辕都是什么机构?(行辕和绥缙区的区别)

一、民国绥靖公署,行营,行辕都是什么机构?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作战序列是军事委员会指挥各战区(之间有个不尴不尬的行营建制),战区直辖集团军、军、师等作战单位,相对容易理解。然而抗战胜利后,又冒出了行辕、绥靖公署、绥靖区等一批新的机构名词或者番号,那么,这些军事单位与抗战时期军事机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以下做简明介绍。重庆行营主任何应钦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之前,重庆军事委员会先后组建了十二个战区(另有两个游击战区),以及桂林、天水、汉中、赣州等多个行营,理论上行营可以指挥若干战区,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晋升”汉中行营主任后,根本指挥不动第一战区的胡宗南和新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基本就是“明升暗降”。所谓行营,其全称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具有强烈的军事色彩,所谓行辕,全称是“国民政府主席行辕”,军政兼管的含义较浓。日本投降后,重庆方面为应对新的形势,先后改组和新建了六个行营:西南区的重庆行营(何应钦)、华南区的广州行营(张发奎)、西北行营(张治中)、华北区的北平行营(李宗仁)、华中区的武汉行营(程潜)和东北区的东北行营(熊式辉),不久以后又纷纷更名为“行辕”。西安绥署胡宗南而后将原有的战区改制为“绥靖公署”,每个行营可以指挥若干绥署、绥靖区和警备总司令部,比如重庆行营下属川康绥署、川鄂湘黔绥署和云南警备总司令部、北平行营指挥保定绥署和张垣绥署等。其中第一战区更名为西安绥署(胡宗南)、第二战区更名为太原绥署(阎锡山)、第三战区更名为徐州绥署(薛岳)、第五战区更名为郑州绥署(刘峙)、第七战区更名为衢州绥署(余汉谋)、第十一战区更名为保定绥署(孙连仲)、第十二战区更名为张垣绥署(傅作义)。另外,原第四战区、第九战区、第十战区和两个游击战区被撤销,第六战区并入“武汉行营”,第八战区并入“西北行营”,这就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的基本作战序列。同时,集团军建制更改为两个形式,机动部队组建整编军,守备部队组建“绥靖区”。郑州绥署刘峙因此绥署掌握的军政权力仍然非常之大,不仅统辖管区内所有野战部队、保安部队,还兼管地方民政,绥署主任是真正的“军政大员”。各绥署指挥的野战部队,则根据战场形势有所调整,比如徐州绥署要对付战力强劲的华东野战军,一度拥兵45万人,几占国军机动部队的三分之一,并且大多为精锐。国民党“五大主力”的三个,整5师、整11师和整74师最初都在徐州绥署指挥之下,还包括桂系的整7师、黄百韬的整25师、李天霞的整83师等等。其实早在红军时期,国民党这个机构名称就存在过,性质大同小异。而各绥署之所以用某个城市的名字代称,主要是辖区不止一省,可能是数省的一部或者大部,与战区一样需要根据战场态势设置专门的作战分界线,而不与行政区域直接挂钩,因此以公署机关所在地来命名。比如刘峙的郑州绥署就管辖豫南、皖北和鄂北等区域,手底下30万人马。太原绥署阎锡山到解放战争后期,随着人民解放军高歌猛进,国民党的“剿总加绥署”体系已经被冲得稀巴烂,胡宗南丢了西安,阎锡山丢了太原。于是再次改换名头,某某“军政长官公署”的招牌又挂了出来。

参照历史,大概就是东南西北五路元帅,四镇四征将军。

民国时期的绥靖公署,行营,行辕都属于军事机构,行营,行辕这两个机构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绥靖公署是民国时期才有的产物。在二战爆发前,因为英国,法国对纳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让绥靖这个中性的词语变成了贬义词,绥靖并非指代妥协忍让,而是稳定,安抚的意思,所以绥靖公署这个机构的建立,最初主要是用来维持地方稳定的。但问题是在民国时期,地方局势一点都不稳定,有搞革命的,有抢地盘的,还有占山为王的,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绥靖公署诞生了,类似地方剿匪,构筑防御工事,武装自卫都是由绥靖公署负责。这个时期的绥靖公署级别并不高,也不适合简单的将其划为军事机构,毕竟维持稳定不是只靠武装力量来治理就行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确保部队的战斗力,各地的武装力量政府都能统一调度,很多机构被裁撤了,1940年后,又对军事指挥机构再次进行了精简,直到抗战胜利,第一,第二等战区直接改编为绥靖公署,绥靖公署的地位才得到了提高。说行营之前,我们先说一下其中的一个特殊含义,古代皇帝出巡时临时搭建的驻地,1930年,国民政府的第一个行营建立了,“海陆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南昌行营的主任正是蒋,也在这年的11月,蒋开始将南昌作为国民政府的军事中心和经济中心,南昌在当时还有中华民国第二首都之称。所以在表面上,行营属于军事指挥机构,但在实际上又可以作为军事中心,甚至是政治中心来使用,级别也仅次于总部,后来又先后成立了重庆行营、广州行营等等,都属于区域军事中心,并且是专事专办都各有针对,就比如西安行营就是针对红军北上的,在抗战胜利之后行营被逐渐裁撤。行辕主要出现在抗战胜利后,抗战胜利了战争并没结束,蒋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军队的控制力,在一定区域内设置行辕,下面通常管辖多个省份的军政事宜,1948年,蒋宣布实行实行民主宪政,行辕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民国绥靖公署:是国民革命军的指挥机构。民国行营:是蒋介石离开南京或重庆后处理军机大事的常驻地、或作为他最高统帅代表的军事大员驻地。民国行辕:是代表中央政府派驻到地方的机构。民国绥靖公署和民国行营是军事机构。民国行辕是行政机构。应该是这样吧?

首先是长设机构和临时机构的区别:其次是层级区别。

还是封建官僚的称呼

民国绥靖公署,行营,行辕都是什么机构?

二、行辕和绥缙区的区别

说白了就是帽子大,遇到大事就跑

绥靖公署绥:本义是借以登车的绳索,后来引申为安定、安抚的意思。《诗·恒》中有“绥万邦”(安定天下)。《三国志·薛综传》中有“绥边抚裔”(稳定边境局势)。抗战胜利之后,人民迎来和平曙光,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但是国民党不去医治人民的战争创伤,反而挑起内战,导致神州大地再燃战火。而绥靖公署就是内战的产物,是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其中的“绥靖”含义就是维稳。绥靖公署是军事部门,它的职能是指挥所辖范围的武装力量,其负责人叫绥靖公署主任,能担任这一职务的,绝非泛泛之辈,起码是中将,有时也有上将担任的。绥靖公署的名字听起来非常古怪,但不是什么新生事物,说白了就是抗战时的战区,换了个称呼而已。不过在抗战时期,全国有8个战区,抗战期间国民党丢了不少地盘,全国仅剩4个战区,即第1、第2、第11和第12战区。抗战胜利后,这些战区分别改编为西安绥靖公署、太原绥靖公署、保定绥靖公署、张垣绥靖公署。随着国民党对日伪统治区进行接收,在各地又增设了若干公署。总而言之,绥靖公署就是一个纯军事指挥机构,所辖区域的武装部队都听命于它,其职能跟现在的军区相似,但所辖范围不尽相同。行营行营这个词原意跟皇帝有关,古代皇帝外出巡视和旅游的时候,临时建立起来的住所,就叫行营,也叫御营,就是天子驻扎的地方。行营这个机构,也是国民党设立的,不过存在时间较长,抗战前就设立了,抗战胜利后撤销。1930年蒋介石以陆海空总司令的名义设立若干行营:武汉行营主任张治中,广州行营主任何应钦,洛阳行营主任杨杰,潼关行营主任顾祝同,郑州行营主任何应钦,南昌行营主任鲁涤平。在国民党抗战前设立的行营中,西安行营职权是最大的。该行营成立于1937年初,职责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统筹陕甘宁青四省国防之设施及整饬指挥各部队肃清匪患,处理善后与指导民众组织训练起见特设西安行营主持办理 。”主任由蒋介石的浙江同乡、有“飞将军”之称的国军将领蒋鼎文担任。在民国时期,行营没有了古代的含义,古代的行营是皇帝在里面办公,可民国时期,国家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一般不在行营。但不能就此说行营跟最高领导无关,各地的行营就是代理蒋介石行使职权。以此来看,行营的职权要大于上面提到的绥靖公署,因为它是最高统帅部派出机构,所以,绥靖公署一般要听命于行营的指挥调动。比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43年9月在汉中设立的汉中行营,主任由原来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任行营主任,胡宗南的第一战区、刘峙的第五战区,李品仙的第十战区,都要听其指挥。事实上,在“剿共”区域,行营的职能不只有军事,它还代替国民政府对各省政府进行管理和训令,各省的政务原则上受行营指挥,国民党各地的组织工作也由行营负责。所以说,行营不单是个军事机构,也是个政务机构。行辕所谓“行辕”,就是行营的替代词,变了一个名称,换汤不换药。行辕全称是“国民政府主席XX行辕”,成立于行营裁撤之后,名称变了职能没有变,依旧是中央政府的派驻机构。比如李宗仁的汉中行营迁到北平后不久被撤销,在1946年改称“北平行辕”,下辖有两个绥靖公署,华北五省和三个特别市的军政事务都由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负责。以此类推,熊式辉担任主任的东北行营,也同时改称“东北行辕”;白崇禧担任主任的武汉行营,则在那个时候改称“武汉行辕”;张治中担任主任的西北行营,也在1946年3月变成了“西北行辕”。行辕虽然是行营的延续,但寿命却短得很,到1948年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各地新成立的“剿总”。综上所述,绥靖公署是纯军事机构,行营和行辕则不是纯军事机构,因为它除了指挥军队,还领导各地行政长官,负责政务、党务,属于半军事、半政务机构。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所设置的绥靖公署、行营、行辕等机构,多为临时性的战斗序列组织;其组织均由军事委员会、国防部颁发的“组织规程”来确定。【绥靖公署】“绥靖公署”又称绥靖主任公署,简称绥署,多设置于后方或边远地区,属长期的地方性军事组织。“绥靖”意为安抚平定。土地革命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蒋介石为“围剿”革命根据地,将全国划分为若干“绥靖区”,在各区中心城市设立“绥靖公署”,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负责军事指挥,同时也控制该区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绥靖公署的组织规模,以西安、郑州、福州、重庆(一度设过)等绥署较大,略同于“行营”和“长官公署”。抗日战争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曾在战地后方各省普遍建立绥靖公署,还有跨省的如“川鄂边区”、“湘鄂边区”等绥靖公署。这些绥署较前者规模小,但组织类似,所辖部队多少也不同。【行营】“行营”是南京国民政府为统率、督导某一地区的军事与政务所设置的军事组织,是较大的军事性区域机构。行营规范称呼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首个行营为1930年设立的“南昌行营”,是备蒋介石亲自或象征性指挥的组织。其后又在北平、武汉、重庆、西安、成都、广州等地设立了行营。各地行营设置时间与职权因情况而异。组织上,行营设有上将(或中将)主任1人,中将副主任2~3人;代表委员长行使职权。其下设参谋长、秘书长及若干厅、处,分别掌理军政各项事务。抗战中设立过汉中行营、天水行营。抗战后,只设立过重庆行营,后改为“西南行政长官公署”(同时设西北、东南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公署负责监督辖区内的一切军政机构和部队)。【行辕】“行辕”为“行营”之改称,二者之区别,隶属关系有所变化。行营直隶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辕直隶国民政府主席;而委员长与主席皆为同一人~~蒋介石。1946年6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撤销;9月15日,国民政府通令各地行营改称“国民政府主席行辕”,直隶国民政府。9月,东北行营改称“国民政府东北行辕”。设有主任、副主任、参谋长、副参谋长、参议、秘书长、咨议、高级参谋,下设机构有第一处,掌人事、兵役;第二处,掌情报、防谍;第三处,掌作战、训练;第四处,掌补给、交通;以及总务处、军法处、新闻处、韩侨事务处、警卫团等。

`

喜欢看民国时期的战争类电影或者电视剧,我们往往就会看到一些有意思的官职名称,比如“太原绥靖公署主任”、“昆明行辕主任”、“东北行营主任”等等,而且拥有这些头衔的普遍都是国军有名的高级将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盘点一下,民国时期的绥靖公署,行营,行辕究竟是什么机构!一、军政一把抓的绥靖公署绥靖公署,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机构,因为其同时具备地方的行政权力和军事指挥权力。这就比较厉害了,军政一把抓!所以能够当上绥靖公署主任的,一定是地方实力派,或者是老蒋的嫡系心腹将领,因为这是妥妥的草头王啊!比如说经营山西多年的阎锡山就担任过太原绥靖公署主任,而老蒋的心腹胡宗南就担任过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在抗战之前,民国一共设有18个绥靖公署,而抗战期间,这些绥靖公署基本被裁撤,或者改编为集团军,但是经历了抗战之后,绥靖公署却又被改了回来。但是这一撤一改之间,绥靖公署的权力却进一步扩大了。原先的绥靖公署改编成了一个集团军,但是往回改的时候却是按照抗战时的战区为单位往回改,这就使得抗战后的绥靖公署下辖的军队和地区都扩大了许多,所以权力是实实在在的加强了。二、绥靖公署之上的行营,直管军事却徒有其名随着日本全面侵华,国民党军队开始在全国多个战区与日寇进行作战。这样一来战区与战区之间往往需要相互协同共同对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所以老蒋就先后成立多个行营,用来同时协调指挥多个战区作战。但是行营和绥靖公署以及后来的战区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仅仅只是军事指挥机构,不能插手地方行政。那么在没有地方行政的支持下,部队的钱粮财赋甚至高级军官的人事任免就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往往就造成行营主任指挥不了各个战区的部队。比如说李宗仁就曾经担任过汉中行营主任,理论上来说是可以同时指挥第一和第五战区的国军作战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两个战区的总司令胡宗南和刘峙可都是老蒋在撑腰,李宗仁根本就调不动。所以这样的操作实际上就算是把李宗仁给架空了。三、行辕在本质上与行营趋同随着抗战的结束,再用“行营”这个名称与当时的“和平”环境不相适应,于是国民党又在“行营”的基础上进行改名,称为“行辕”。行辕在名义上是某一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公署,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行辕是有权管辖一定区域内的军事及行政的,下辖两到三个绥靖公署,看起来是比原先的行营也多出了一部分权力。但是实际上国民政府的各地行政机关以及军事机构都直接听命于南京中央主管官署的命令,跟行辕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行辕的实质与行营基本相同,虽然多了行政权但是依旧是换汤不换药的花架子。这里又不得不提到悲催的李宗仁了,当时老蒋让李宗仁担任北平行辕主任,表面上是华北地区军政大权一把抓,但实际上却就是个空架子。当时李宗仁曾经这样自述:我任北平行辕主任三年,实在是吊在空中,上不沾天,下不着地呢!后来李宗仁看明白了行辕是个空架子,利用自己在党内的威望选上了副总统,于是便向老蒋辞去北平行辕主任一职,而蒋介石也顺道连着北平行辕一起裁撤掉了! 综合上述三点,我们知道了国民政府当中真正掌握地方实权的是绥靖公署,而其所谓的上级机关行辕和行营则是在老蒋的有心操控之下成为了花架子,这对于我们更深刻的研究和理解民国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图/来源于网络文/华夏问长安

复杂问题简单回答,用比喻最好理解:行营、行辕~总督,跨省侧重连省剿匪绥靖公署~巡抚,军政民一把抓战区~绿营提督/镇守总兵/八旗将军

都是主任。应该跟我们办公室主任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