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名臣于成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真的能杀赫里这个大将军吗?
清代康熙名臣于成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真的能杀赫里这个大将军吗?
其实赫里也没什么了不得,江宁只是一府之地,江宁将军也就是驻军首领,有的所谓″将军″也是挂名而已。像年羹尧被贬到任″杭州将军″一样。什么也不是了。虚名的将军太多了!所以于成龙是拿捏得赫里的!
应该是真的。因为这类距离现在上百年的历史内容,编导们没有必要为他们虚假内容,多数都是大事真实,小事虚构,增加故事情节的处置方法。
当然是位刚正不阿,为民为国办事情的好官啦!有啥不能杀的?包青天不也是斩杀了驸马吗?赫里虽然是皇帝亲戚,但是犯了国法。
于成龙(1638~1700),汉军镶红旗人,字振甲,号如山,谥襄勤。生于清崇德三年(明崇祯九年),出生地为辽东盖州。康熙三十九年农历二月二十七日卒于淮安河道总督署,享年六十三岁。襄勤公家族为辽东望族,生父为于国安,生母为康氏。襄勤公出生后不久全家徙居广宁(今辽宁北镇市),襄勤公9岁入小学,11岁举家从龙入关至北京通州,后移居通州张家湾。襄勤公13岁时又移居延庆州,并开始科举学习。襄勤公15岁时与李氏成婚,16岁时又移居固安南房上村定居。因为八旗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因此襄勤公在16岁时开始学习满文,并在20岁进入国子监学习,23岁毕业后考授吏部做笔帖式。因屡有战功的大伯于得水无子嗣,生父于国安指为前定将于成龙过继给于得水,康熙七年于成龙荫生授乐亭县令。于成龙30岁进入仕途,开始了长达33年并数次沉浮的宦海生涯。青少年时代的于成龙是在不断的移居中生活的,颠沛流离的艰辛生活是底层旗人的一个典型写照。童年的艰难困苦造就了襄勤公体恤民生、关爱大众的品格。既使襄勤公成为名声显赫、权顷一时的封疆大吏,他依旧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深得康熙皇帝的赞赏和百姓的爱戴。直隶曾经流传很多有关襄勤公于成龙的民间故事,还有一些地方曲艺作品也取襄勤公事略为素材,多为侠义公案类内容,如《于公案》等。
于成龙(1642年-1718年)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名臣之一,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他曾担任过吏、礼、兵三部侍郎,官至左都御史、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他主持修订了《大清一统志》,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弘扬了儒家文化,被誉为“清代第一宰相”。至于于成龙是否真的能杀赫里这个大将军,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根据《清史稿》的记载,赫里是康熙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曾率领八旗骑兵镇压过汉族起义,也曾参与过对俄国的战争。但是,赫里是否被于成龙杀死,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录或证据支持这种说法。因此,关于于成龙是否杀死赫里的故事,可能只是一种传说或者虚构的历史事件。
像赫里这种级别的旗人,于成龙根本无权过问,只能由宗人府和刑部一同审理。而且当时满汉有别,因为满人高贵。——于成龙是明朝秀才,满清入关后重开科举,当时有骨气的读者人都不去考试,所以当时录取率很高,顺治十八年,已44岁的于成龙,终于当上了满清公务员,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当时,满清入关不久。维持稳定是头等大事,于成龙政绩在于廉洁的名声和维稳本领一流,任合州知府三年后,被调任湖北黄冈知州。于成龙对朝廷忠心耿耿,日夜修桥,收复流匪,而且一心一意想做官为朝廷服务,~引起了湖广巡抚张朝珍的注意,他再次向康熙上书,~于成龙再次升官,任武昌知府。这时满清入关已经二十年了。但于成龙的名声也更大了,他没有改变初衷,~依旧吃着青菜,嚼着粗糠,甚至连仅有的一头骡子,也在饥荒年份,被他让人拉去卖掉,赈济灾民了,~只要于成龙在的地方,都是很稳定。在福建,为了对付判匪郑成功,严格实施禁海令。康熙十八年,于成龙在按察使任上第三次“卓异”后,升任省部政使。福建巡抚吴光祚还专门向朝廷举荐,称于成龙为“闽省廉能第一”从此,于成龙得到清廷的赏识和破格招用。康熙是个圣明的君王,在紫禁城召见于成龙,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