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技术大学明年开始独立招生,将打造世界一流应用型大学[一流大学招生]
这是深圳乃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深圳的高校版图上又正式增加了一个成员!那就是“深圳技术大学”。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深圳技术大学正式去筹。不到三年时间,就完成了本科大学“从无到有”的创办,缔造了大学建设的新“深圳速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深圳技术大学的应运而生,是深圳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亦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肩负着为全国应用型高校改革创新探索新经验的使命。
正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深圳,崛起一所全新的本土大学,一所时代所需、城市所需、发展所需的新型大学,一所目标宏伟的大学——努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应用型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大学,有怎样的定位、怎样的特色、怎样的愿景?
在深圳技术大学正式“去筹”之际,揭开她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从解答公众的诸多关切中,看到一所初创大学的梦想与追求,看到深圳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努力与探索,看到一座城市与一所大学的初心、匠心以及面向未来的信心。
深圳为什么需要一所技术大学?
创办深圳技术大学,是深圳产业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深圳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
随着深圳技术大学的正式“去筹”,深圳的高校达到14所,在校生10万人。
事实上,这样的高校规模,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依然是不匹配的,与深圳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依然是不对等的。
2017年,深圳GDP已经突破了2.2万亿,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当前,深圳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在这样的宏伟征程中,深圳急需大量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而在2017年深圳技能人才引进紧缺目录中,164个职业被列入“紧缺型”,高级技能人才缺口约30万人。
作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在加快发展研究型大学的同时,亟需建设一所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引领深圳产业转型升级,为其创建世界一流创新城市提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关键技术供给支撑,为广东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新动源。
从应用型人才需求结构上看,深圳虽有深职院和深圳信息学院等专科职业院校,但仍需加快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完整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搭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沟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可以说,深圳技术大学的诞生,是深圳在改革创新路上快马加鞭时一个必然的选择——
2016年1月31日市委常委会做出重要决策:创办深圳技术大学,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优化深圳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需要,是为我国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探索新路。
经过一年半的筹备,2017年9月7日,深圳技术大学(筹)首届开学典礼举行,向226名新生描绘了蓝图——建成“适应城市高端产业发展需求,建成世界一流的应用技术大学”。2018年9月6日,深圳技术大学(筹)迎来第二届807名“00后”本科新生及32名研究生,深圳技术大学负责人阮双琛在开学典礼致辞中向新生们强调“这所大学是没有围墙的,这意味着你们的学习和探索是没有边界的,大学内外都是你们学习的课堂和实践的战场。”
据阮双琛介绍,在学校筹建之初,有几个备选名字,包括深圳技术大学、深圳理工大学、深圳科技大学、深圳城市大学等,市委市政府决策层最终采用的是“深圳技术大学”。
校名的选择中,包裹的是一颗不变的初心。
阮双琛说,“我们的初心就是坚持‘应用型’定位,坚持与企业合作,坚持向德国学习;我们的方向就是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一流的工程师和设计师。”
深圳技术大学如何跑出“新深圳速度”?
近三年来,深圳举全市之力,为学校建设提供充分保障,力推深圳技术大学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越式、高起点的办学路径。
3年,这是深圳从零开始,创办一所本科大学所用的时间。
如果说,从30多年前的“三天一层楼”到如今“一天48件发明专利”,深圳正在创新驱动发展中上演“新深圳速度”。那么,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工匠精神的深圳技术大学,则以其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模式,强有力地诠释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深圳速度”。
深圳技术大学,如何跑出“新深圳速度”?
这样的奔跑轨迹,流畅而优美
2015年9月,市领导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应用技术大学筹建事宜,那时,大学的名字仍在酝酿当中;2016年1月31日,市委常委会上“一锤定音”,决定筹建深圳技术大学;2016年7月19日,深圳技术大学筹备办公室揭牌,标志着学校筹建进程全面提速;2017年7月25日,深圳技术大学(筹)正式成立;2017年9月7日,深圳技术大学(筹)举行首届开学典礼;2018年5月31日至6月13日,深圳技术大学(筹)通过教育部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如今,深圳技术大学获批“去筹”,成为高等教育星河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学校每一次的跨越,都离不开教育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而在潇洒奔跑身姿的背后,是无数人艰苦卓绝的努力。
强大的“引擎”,来自深圳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的非凡魄力和坚定决心
自筹建以来,深圳举全市之力为学校建设提供充分保障。深圳技术大学永久校区一期总占地面积891亩,总建筑面积约9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80.8亿元。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明确要求全市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学校筹建工作,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办学方向。
起跑的“动力”,来自深圳大学不遗余力的支持
深圳大学将物联网工程、光源与照明、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工业设计5个一流应用类本科专业及相关基础专业,连同专任教师、学术团队、数千万元仪器设备和校企合作、中外合作项目等优质资源整体划转深圳技术大学作为办学基础。
奔跑的“潜力”,来自深圳技术大学全体教职员工凝聚成为的巨大力量
现代科学的管理体制以及浓郁的干事创业的氛围,使深圳技术大学吸引了诸多海内外优秀人才,甚至有不少是跨越万水千山而来,他们汇聚在这片热土上,一起干事创业,一起追求梦想,一起全力以赴,谱写出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动人故事。
短短三年,深圳技术大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在这片改革的沃土上,她的跨越式发展步伐稳健而扎实。
今天的深圳技术大学,有着一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图书馆、食堂、教师公寓、学生公寓等配套用房一应俱全,校园体育馆、田径场、篮球场、体育健身等运动设施齐备,建有25间实验室可满足实验实训需求,在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新建的4810平方米的学生工程实训中心,以及合计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的石井实训基地和图书馆。其中,最令人羡慕的就是人均居住面积达23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宿舍楼高达26层,学生们可一览坪山美丽风光。
深圳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是什么?
深圳技术大学紧密对接产业需求设置学科专业,坚持开放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坚持产教融合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毕业生一出校门就双证在手:一手拿毕业证,一手拿从业资格证。
深圳技术大学的新闻,总是吸引着人们的视线。有心人会发现,她的不少新闻都与德国元素有关——
和德国一流教授签约了!
2018年3月29日,德国维尔兹堡-施韦因富特应用技术大学校长罗伯特·盖尔布纳教授一行来到深圳技术大学(筹)访问,并当场接过聘书,该校7名教授已成为深圳技术大学(筹)的客座教授。
2018年11月19-23日,深圳技术大学(筹)举办2018国际周系列活动,来自德国、瑞士、荷兰等国家的30余位教授专家及30余位学生齐聚深技大,共同学习、交流,国际课程、高桌晚宴、“巴伐利亚之夜”等活动依次开展。
在国际周期间,德国维尔茨堡-施韦因富特应用技术大学、德国雷根斯堡经济促进局与深圳技术大学(筹)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今后深技大将和维尔茨堡-施韦因富特应用技术大学合办“伦琴班”共同培养学生,并与德国雷根斯堡经济促进局深度合作,设立驻德国际合作办公室和实习实训基地。此外,深圳技术大学(筹)和德国巴伐利亚州的5所应用技术大学签署了合作联盟协议,正式成立“深圳技术大学(筹)-巴伐利亚州应用技术大学合作联盟”,将通过各类合作项目,加强学生和教职工之间的流动性,引进各类优质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实现共赢。
大一学生到德国实习了!
今年年初,22名深圳技术大学(筹)学子来到德国参加首期实习实训冬令营。14天里,他们在雷根斯堡应用大学上课,参观宝马公司、克朗斯公司,参观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纽伦堡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学校首批学子,刚入学半年的他们就有了走进德国大学课堂、走进德国顶尖企业的机会。6名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学生赴瑞士西北应用技术大学参加学习实训。
今年6月,20名深圳技术大学(筹)学子赴德国维尔茨堡参加维尔茨堡-施韦因富特应用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国际周项目;7月,26名学生赴德国慕尼黑参加主题为“工业4.0”的暑期学习和交流活动;8月,20名学生赴美国国际科技大学参加暑期实训营项目。
迄今为止,已有近半数的2017级深技大学子参加过出国交换活动。
首个中德合建实验室成立了!
今年1月,深圳技术大学(筹)中德啤酒酿造过程控制实验室挂牌运作。作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借鉴和引进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经验所建成的首个中德合建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啤酒酿造为教学背景,不仅引进德国啤酒酿造技术,还聘请雷根斯堡应用技术大学教授为学生进行啤酒酿造和过程控制教学。
深圳技术大学定位为“以工学为主,逐步发展为工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齐备,培养本科以及上层次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应用型技术大学”。对此的生动解读是——这里的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双证在手:一手拿毕业证,一手拿从业资格证。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学校与德国的紧密合作。
办学思路
充分借鉴德国、瑞士等国应用型技术大学办学经验,结合深圳实际,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发展路径,坚持实践办学、产业育人、国际化办学的思路。
一言以蔽之,就是把德国最好的经验、最好的师资、最佳的模式都引进来,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而且是国际化人才。
办学伊始,“应用型技术大学”的特征,就犹如星星之火就在深圳技术大学璀璨点亮——
从专业设计上看
学校紧密对接产业需求设置学科专业,根据深圳、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急需,学校将在数字化网络设备、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与零部件、机器人、精密制造装备、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基因工程和创意设计等重点领域设置学科专业,目前已有中德智能制造、大数据与互联网、城市交通与物流、新材料与新能源、健康与环境工程、创意设计六个学院。
从办学模式上看
充分借鉴德国、瑞士等国家应用型技术大学办学经验,严格按照国际化标准和水平,坚持高起点办学、积极引进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管理体制和师生评价体系,与国外高校及机构开展共建二级学院、联合培养学生、引进师资力量、共建实验室、联合成立测试中心等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把英语、德语作为必修课,符合条件的学生,具有机会出国交流交换学习。
从校企合作方式上看
学校积极与行业协会、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着力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在订单培养、专业课程设计、联合项目研发攻坚、实习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和交流、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专业链和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对接,促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深度融合,将学校建设成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前沿技术研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深圳技术大学将培养怎样的人才?
深圳技术大学将努力打造最具工匠精神的大学,培养“大国工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匠人品质、人文情怀的新一代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应用型技术人才。
在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谈及职业教育时提出,要以质量为本,持续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健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政策机制。
职业教育,质量为本。这样的精彩论断,与深圳技术大学的自我期许和自我磨砺不谋而合。
自诞生起,“工匠精神”就成为深圳技术大学的DNA。
深圳技术大学启动筹建以来,学校不断创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探路,提出实现“工匠精神时代化、技能培养实战化、人才培养订单化、培养方案动态化、教学方式小班化、学生来源多元化。”
深圳技术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校园规划等各领域全过程里,处处呈现“匠心”,凸显“工匠精神”。
01
“工匠精神”,体现在培养模式上
学校对标德国应用技术教育,实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双元制”培养模式,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的办学新路,目前已经和15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深技大合作共建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制造部副总裁于洪兴表示,这是新时代人才培养方式的一次创新。
02
“工匠精神”,体现在课程设计上
课程设置秉承“来自实践、面向应用、立足本地、放眼全球”理念,设置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技术课程、技能实践课程和国际课程五大类,实践性课程学分超过60%,专业均设有课外实践学分,学生需要课下自主学习、参与学校或企业实践项目。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深圳技术大学专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匠人品质、人文情怀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可谓特色鲜明。
03
“工匠精神”,体现在师资特色中
办好应用型大学,师资是关键。学校全球揽才,建设专业化高水平师资队伍。截至2018年11月30日,通过全球招聘,学校已拥有一支323人的高素质、专业化、国际化师资队伍。其中,享受国际特殊津贴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2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47人。其拥有企业工程技术、研发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占比达50%;专任教师中约60%拥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40%曾在海内外知名高等学府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引进20余名教授作为学校客座教授,定期在学校工作。致力于打造一支既有突出教学能力、又有丰富技术开发及应用经验、有技术大学特色的师资队伍。
04
工匠精神”,体现在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里
与德国应用技术高校合作办学是学校的重要办学特色之一,校园里,德国教授经常出现在课堂上,每周四晚上的德语角气氛热烈,工业4.0论坛汇聚了十几所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专家学者。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技术大学创办伊始就十分重视党建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扎实推进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深圳技术大学(筹)于2017年6月成立党总支;2017年11月校领导班子到位后,临时党委同时成立。目前,学校临时党委下设7个学院临时党总支、13个党支部。各学院临时党总支副书记、各支部书记、校团委副书记均已到位,且绝大多数由中层干部或党性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好的优秀副高级以上党员教师担任。
自筹建以来,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党建阵地建设,严格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标准,2018年11月,在前期已建设“党员之家”基础上,高标准建设起“深技大党旗红—学习教育培训基地”,并日益良好发挥其党员教育管理、党建交流互动、主题党日学习三大功能,有效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有效增强党性教育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使其成为党员的“心灵之家”和“信仰之家”。
深圳技术大学有怎样远大的规划?
深圳技术大学对标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标准,未来将争取开设34个专业左右,全球揽才,至2025年教职工总数达到2000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人。
深圳技术大学正式“去筹”,深圳崛起了第三所本土大学。
诞生伊始,深圳技术大学就万众瞩目。未来,她将成长为怎样的一所大学,既不负嘱托,也不负期许?
2017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郎海城在开学典礼的致辞,说出了深圳技术大学第一批学生的心声:“我们相信自己,相信学校,因为敢吃第一只螃蟹的人总有引领时代潮流的勇气和能力。深圳技术大学,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深圳技术大学,师生齐心,正一起追梦、一起圆梦!
胸怀凌云志,积极谋未来。展开学校的蓝图,我们可以看到,在不久的将来,深圳技术大大学将以傲然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争取开设机器人工程、光学工程等34个左右的专业。
——强力推进全球揽才计划,对标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标准,至2022年,在现有教师队伍基础上再引进500名专任教师。
——每年引进20名具有教授职称的国内外高端人才引领各学科发展,从德国、瑞士等应用技术大学引进短聘或长聘高水平外籍教师20人,从国内企业、产业界引进高水平技术骨干30人;从欧洲、北美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引进80名博士、博士后。
——截至2022年,力争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
——到2020年,争取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达5000人。
——组建物联网安全研究中心、激光智能制造研发中心等5-10个研发机构,成立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激光生物医疗技术应用中心等3-5个产学研中心,成立1-3个技术转移中心,转化教师技术成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重点面向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智能制造、互联网与大数据、新材料与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着力提升学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进一步抓牢抓实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打造科技创新战略高地。
——学校将按照“开放、共享”总体设计策略进行建设,学校永久校区一期占地面积891亩,计划于2019年7月部分投入使用,六大学院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将全部建成,2020年全面投入使用。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去筹”,为深圳技术大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当前,深圳技术大学正以昂扬的斗志、扎实的行动,努力把蓝图变成现实,朝着建设国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
招生情况
2017年,深圳技术大学(筹)依托深圳大学在广东省进行招生。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光源与照明3个专业共招收226名本科生,市内最低录取分数480分,市外最低录取分498分,平均分493.5,高出一本线(485)8.5分。最高分学生536分,高出一本线51分。首年招生,学校就展示出了十足的吸引力。
2018年,深圳技术大学(筹)继续依托深圳大学在9个专业面向广东省招生,考生报考踊跃,超广东省高分考生优先投档线(理科500分)12分满额投档,最终录取807人。在录取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录取排位大幅提高,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
随着深圳技术大学的正式设立,2019年,学校将开始独立招生。欢迎优秀的你加入这所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大学。
(本文原标题:《深圳高校版图又正式增加一个成员:深圳技术大学!明年开始独立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