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大学“期末考试”让学生愿考爱学
本站讯(记者刘晓艳 学生记者杨洪涛 摄影渤海早报游思行 天津教育报刘东岳 天津工人报沈岳)开卷、闭卷、写论文……大学里的期末考试,最常见的形式不过如此。而为了应付考试,有些学生把希望寄托于最后一课划出的“考试范围”,背诵“考试材料”,甚至把网名改为“过儿”祈求及格。然而,在天津大学校园里,一些老师正在尝试用新颖的考试形式,让学生愿考爱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以至于小伙伴们惊呼“有了这样的期末考试,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挂科了。”
过一把“总工程师”的瘾 为团队赢科研基金
1月4日下午,机械工程学院《传热学》这门课程进入最后的期末考试。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三个班的同学,组成了三个“公司”,每个“公司”都由一名“总经理”,两名“总工程师”,五到六名“项目组经理”和若干“工程师”组成。
这一天,平时穿着随意的大学生们刻意像“职业人”一样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带着精心准备的PPT(幻灯片),站在讲台上。而他们要面对的“考官”则是包括来自相关企业的总经理和总工程师以及专业领域的教授们。在一下午的时间里,三家“公司”的“总经理”和“总工程师”分别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对他们的项目——纯电动小轿车、城市SUV和公交车三种车型的整车传热系统设计和管理作研究报告,并接受评委们的质询。
“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是那个只会考试的学生了,而是一名准工程师了。”作为三班“总经理”的朱鹏飞在最后代表“公司”发言时由衷地感慨。而对于这些“工程师”们来讲,三个月前《传热学》还是躺在书本中的铅字和显得枯燥的公式、理论和模型。经过了“菜鸟起步”到“结点焦躁”再到最后汇报前准备ppt和反复的演讲练习,一门课让这些以“技术宅”自居的工科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术,还有团队合作精神、管理才能及自我展现的技巧。而除了最终的成绩,三个团队中的优胜者还获得了由企业赞助的2000元科研基金。
演一场年度大戏 开开心心拿成绩
1月8日下午,在天津大学26教学楼的一间教室里,一场“年度大戏”正在上演。《兰亭白雪》、《观中奇缘》、《狮吼记·跪池》……一出出由大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在小小的教室里轮番上演。
不要以为这只是一场演出,这可是天津大学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正在进行的期末考试。这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期末考试内容之一便是让学生以宋元文学史为背景自编自导自演一部舞台剧。任课教师王祎会根据学生剧本的主题、内容、情结、思想深度、有无知识硬伤、文稿文辞、表演技巧、多媒体运用、服装道具等内容给学生评分,并占最后总成绩的30%。
《兰亭白雪》的编剧兼女主演龙亮在准备剧本的过程中花了不少工夫:“张玉娘的资料并不是很多,网上只有故事梗概。我找遍了图书馆才在四楼的捐赠书区找到一本,同时在中国知网上搜了一些论文,作为剧本的参考资料。”除了文学知识,学生在准备宋元的服饰、道具等物品时也是煞费苦心,将学习生活中物品尽可能地搜罗过来,刀剑、书本、茶具、笔墨纸砚一应俱全。考试现场,喜欢汉服的同学特意买了宋代盛行的服饰,也有人在学生社团如越剧研究会、汉服社等社团里借了衣服。更有同学自制道具,用别针把床单、窗帘、围巾、旧报纸等生活用品做成了华丽的古装。
任课教师王祎副教授希望通过这样的“考试”让学生去了解一位文化人物或一种文化现象,从而串联起那个时代的文学、风俗、服饰、语言、礼节等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能有高质量的剧本,大家会查阅大量的历史和文学资料来斟酌选词;为了道具的考究,大家会搜集当时的服饰、用具等方面的知识;为了表演的真实性,大家会主动学习汉礼等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学社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大家很快乐也对团队合作有了更直接的体会。”学生孙文歌感慨,这样的考试虽然看似简单,但要想出彩,准备过程必需“蛮拼的”才可以。